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于孟子生态思想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古代文化与思想研究体系,而且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孟子所属的儒家观念出发,对照《孟子》一书,论述孟子主要的生态思想和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何顺 《大观周刊》2012,(24):255-256
“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德治”“重民”思想的发展;孟子的仁政思想以“性善论”为前提,主张“人性本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认为,教育是实行“仁政”的重要手段;孟子“仁政”思想的目的是为民。  相似文献   

3.
王鹏 《大观周刊》2012,(31):14-14
先秦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由孔予开创的儒家思想,贯穿了其后整个中国历史,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人们尊称为“孔子之后第一人”的孟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不仅在于将之更加系统化,还在于其独特的思想创建。孟子思想深博似海,涉及政治、哲学、教育和文艺思想等几个方面,即使单从哲学展开也难以有限篇幅将其完整还原,因此.本篇试从美学角度解读孟子思想,希望能为研究孟子尽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全面阐述了人性的问题,提出了"性善论"观点,认为人性本善,而且这种善是先天赋予的。孟子通过"性善论",强调要对人进行道德思想教育。本文透过孟子"性善论"观点之本源,深入阐述道德思想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5.
梁剑 《兰台世界》2014,(2):123-124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全面阐述了人性的问题,提出了“性善论”观点,认为人性本善,而且这种善是先天赋予的.孟子通过“性善论”,强调要对人进行道德思想教育.本文透过孟子“性善论”观点之本源,深入阐述道德思想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6.
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孟子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了孔子的法律思想.孟子以“仁政”为其法律思想的核心,他的“民贵君轻”和“诛暴君”等思想都是对原始民主的集中体现,这也为后世起过积极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风格明畅,语言犀利,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那些记叙孟子与人辩论的文辞尤其出色,富有雄辩性和说服力。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善辩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孟子从儒家的立场出发,宣传他的“仁政”思想,他既要驳诘同自己观点不同的其他学派,又要说服各国的君主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因此,学习借鉴孟子灵活多样的论辩技巧,对于  相似文献   

8.
孟庙     
孟庙又称亚圣庙,在山东省邹城市城南,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孟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有庙奉祀始于宋景祐四年,创建于邹城东北四基山南麓孟子陵前,宋宣和三年,复迁于南门之外道左。孟  相似文献   

9.
陆璐 《大观周刊》2012,(7):29-29
孟子义利观作为一种儒家主流意识,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要借鉴西方优良传统,也要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重新诠释孟子的义利观,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先贤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孟子的"窃负而逃"的故事说起,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儒家伦理法体系下解读该故事,同时探究孟子这种方案选择背后的利益博弈与价值取向,以求加深对儒家"亲亲相隐"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思想主题,这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当代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代来华耶稣会士站在宣教的立场上,对孟子思想进行了耶教化的诠释:将孟子有关"天"、"上帝"的概念,与耶教的"天主"进行了会通;把孟子的"仁"学与耶教"爱"的伦理进行了融合;至于孟子的性善论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观念,由于违背耶教教义,传教士进行了批判性诠释——在否定孟子原有理论正确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所异于禽兽者非几希"的新人性论,并重新为儒家定立"孝之说"。  相似文献   

13.
孟子"仁政"思想的基础是"性善论",他坚信可以通过教化发扬人自身的善性来传播并实现其"王道"理想,但彼时的传播效果却未能如愿。本文从现代心理学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分析孟子仁政主张与传播对象自身需求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此来考察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传播效果,并从历史传承的角度分析仁政思想的传播对中国政治传统和社会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孟子传》,是一部以小说形式艺术地展现“亚圣”孟子一生事迹及其思想发展轨迹的文学作品。 读罢小说,使人感受最深的,是它极形象地向人们展现了儒家思想传承的过程。千百年来人们都视孟子为“亚圣”、为继承孔子学说的正宗,孟子在世时,也以孔子的直接继承人自居,但孟子师承孔子的具体情形到底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在孔子死后,其创立的儒家学派纷呈的情况下,孟子一派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呢?小说通过对一个个饶有兴味的情节的描述,形象地向我  相似文献   

15.
孟子认为,战国末期政治局势动荡导致人们为利益而疲于奔命的现实可能使人丢掉善良本性,变得贪婪无度。为此,孟子提出以人性之中的善性做人的廉洁社会生活方式思想。他深刻剖析了可能导致人们选择不廉洁社会生活方式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一直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热点,但其中蕴藏的丰富生态思想却始终未受到关注.《荣格生态文艺思想研究》是一部以荣格生态文艺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创造性地开辟了荣格思想研究的新领域,建构了荣格生态文艺思想体系,对推动荣格思想研究和后现代文学的生态转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鸿飞 《新闻界》2012,(9):14-18
孟子传播思想的基础是"性善论",他坚信可以通过教化发扬人自身的善端来传播并实现其"王道"理想。针对统治阶层和士人这两种不同的受众群体,孟子分别采用了游说和讲学两种不同的传播模式。本文运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分析孟子传播活动的两种模式,考察特定历史情景中的传播效果,并从历史传承的角度分析其传播活动对中国传统社会传播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简讯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是最杰出的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在孟子的有关著作(语录体)中完全可以了解他的一些学说和观点,这些学说精湛地论述了他的音乐思想以及音乐与社会、政治、伦理、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孟子的民本政治思想确定伦理政治合一作为思想依据,通过性善论提供德性根据,实现内圣外王的政治模式,敞开了民本政治思想的伦理维度,为儒家思想体系中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儒家认为,圣人成了君王,其统治即是王道,也就是"圣王之道"."王道"一词,最早出自孟子的学说.王道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最高境界,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