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雍以来,准噶尔部少数头人经常煽动西北各少数民族进行反对清政府的叛乱活动,清廷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西北边陲的安定,雍正七年三月派出西北两路大军出师征讨准噶尔,对噶尔丹策零的分裂活动予以有力打击.  相似文献   

2.
清代自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年)由沈阳进关定都北京后,传至其孙胤禛(雍正)时,由于新疆准噶尔部噶尔丹勾结沙俄,进行叛乱,胤禛派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等统率大军平叛,在北京方面派其弟怡亲王允祥等办理后勤事宜。与此同时,还有西南省份部分少数民族抗清事件发生。所以胤禛在雍正七年六月下谕曰:“两路军机朕筹算久矣,其军需一应事宜,交怡亲王、  相似文献   

3.
清入关后承袭明制,维持长城一线的镇戍制度,充当"以汉制蒙"的工具。清廷西征准噶尔,会根据战局变化调整沿边防务。雍正九年(1731年),清军在和通泊战役惨败,蒙古局势岌岌可危。雍正帝为保障京师安全,急令京北古北口、宣化、大同三镇增兵,其中直隶6055名,山西4271名,相当于新设一个大同镇,可见当日北疆震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允禵是康熙帝第十四子,原名胤祯,与雍正帝胤稹同母。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他被任命为大将军王,率兵安藏和规划平定准噶尔台吉策妄阿喇布坦叛乱。数年之中,功勋卓著,朝野瞩目。但是由于他卷入了康熙季年的诸子争储斗争,雍正帝继位后,即将其从前线召回,  相似文献   

5.
王嘉乐 《历史档案》2022,(2):96-104
造办处为内务府核心机构之一,雍正以降完成从作坊到衙门的转型,其事权迅速扩张,职掌并不限于御用器物的制造。随着钱粮库、活计房、档房等平行办事机构陆续设立,雍正年间造办处组织架构初步完备。作为由皇帝直接支配的内廷机构,内府、外朝的营造事务渐交造办处统筹。在筹备准噶尔之役的大背景下,为保证军需供应的机密高效,造办处新设“炮枪作”负责军工火器的研发与成造,机要程度甚至一度呈赶超兵部、工部之势。造办处机构改革与事权扩张的过程,是雍正朝内廷权力伸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任皇帝雍正在位十三年,为清王朝传承康乾盛世重用了大量人才。从雍正众多的用人事例中可以看出,他的用人之道归结起来就是专人专用,不拘一格,以"公、忠、能"三点为用人标准。  相似文献   

7.
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任皇帝雍正在位十三年,为清王朝传承康乾盛世重用了大量人才。从雍正众多的用人事例中可以看出,他的用人之道归结起来就是专人专用,不拘一格,以"公、忠、能"三点为用人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这一部分,笔者拟着重深入地探讨一下雍正七年说的立论根据,附带也对八年说发表一些看法。在持雍正七年说的学者中间,在是年设立的具体日期上,也还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观点,以为军机处始设于雍正七年的六月初十日(以下简称六月说);另一种比较新的观点,则以为成立于二月十八日至五月初十日之间的某一天(以下简称某一天说);第三种观点,只是笼统地说军机处设立于雍正七年。但是,不管哪种观点,从它们的主要论据来看,笔者认为都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首先,雍正七年说的一个共同的论据,是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中的记载:“先是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后来刘锦藻因袭王昶的说法,在其编纂的《清朝续文献通考》为军机处所加的按语中,更明确地写上了“创于雍正七年”六个字。七年说  相似文献   

9.
王义夫 《山西档案》2015,(2):157-161
清准战争中,针对藏传佛教上层和准噶尔一方的特殊关联,清廷对其藏传佛教政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将入关初期相对消极被动的笼络策略向更加积极主动的控制政策转变,以应对准噶尔一方在西部蒙古事务中的宗教威胁。正是在平定准噶尔叛乱的过程中,清廷对西部疆域以及藏传佛教势力的控制日益增强,并最终确定了其理藏政策和思路,为西部地区的长期安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81年,笔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档案时,见到一件记述最后一个准噶尔汗达瓦齐夺取汗位经过的档案,为《清实录》等清代官书所不载。它可以订正清代官书及私人著作关于这个事件记载的失误,并有助于了解准噶尔后期的社会矛盾。现据以草成此文,以期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所补益。 乾隆十年(1745年)噶尔丹策凌死,新疆政局“动荡不安”。准噶尔政权陷于“分崩离析”  相似文献   

11.
《雍正王朝》创作谈王伟国《雍正王朝》在1999年初中央电视台播出,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甚至被人们视为“《雍正王朝》现象”。这个现象很值得我们的电视剧制作单位研究。它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电视剧拍得好看。这个问题是当前电视剧创作者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并可以引伸到如何将反映现实生活的电视剧、主旋律电视剧拍得好看。我认为电视剧《雍正王朝》在以下几方面值得研究:第一,剧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生动独特的人物形象。无论是焦晃扮演的一代明君康的王者气度,还是唐国强扮演的雍正的“勤政为民”作风和…  相似文献   

12.
北京雍和宫     
刘鹏 《北京档案》2008,(7):44-45
北京雍和宫古建筑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位于北京内城东北角。原是清雍正做皇帝以前居住的地方,当时叫亲王府。雍正继承皇位后,将其中一半改为黄教上院,给喇嘛诵经.一半作为皇帝行宫。后来行宫起火焚毁,在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行宫,改名雍和宫。  相似文献   

13.
在清雍正时期的封建专制主义王朝中,吏治澄清,政绩卓著,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这一切都是因为雍正皇帝的用人之道,它不仅将治国及治吏,治天下以用人为本的观念发挥到极致,还能够严明察吏,审慎用人,因此才造就了清朝雍正时期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从官员档案的视角,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雍正执政时期的政治制度,还有当时各类官员的履历。通过对比和分析,具体讲解奏折中体现的引见制度和密折检查制度,希望能够为雍正奏折数字信息化整合提供可能,进而为清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档案馆有《抚豫宣化录·告示》,是《抚豫宣化录》一书的第四卷。《抚豫宣化录》由清代河南巡抚田文镜于雍正五年编纂,共四卷,第一卷《奏疏》,第二卷《条奏》,第三卷《文移》,第四卷《告示》。全书共收入各类公务文书273篇,基本上记录了雍正二年至五年田文镜在河南巡抚任内的政务活动。该书刊行后,曾有多种版本,馆藏《告示》为映雪山房手写本,大概抄于清代后期。上世纪末,《抚豫宣化录》全书由郑州大学教授张民服以雍正十一年本为底本进行点校,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河南省档案馆已购得此书。1《抚豫宣化录》的编纂雍正五年,河南布…  相似文献   

16.
以清代直隶总督衙门为主体的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是正在筹建中的专题性衙署博物馆。这在我国目前还不多见。直隶总督衙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心,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自河北正定移节保定,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将直隶巡抚晋升为总督,雍正七年(1729年)又在原参将府  相似文献   

17.
年初,中央电视台推出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该剧以其独特的历史魅力和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代帝王雍正的历史形象,观众都锁定频道关注雍正其人,“街谈巷议论短长,千秋功罪任评说”。电视剧不是历史教科书,让我们走出“戏说”,听一位历史档案工作者,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雍正朝档案的记载,论述雍正在位期间禁革陈规陋习、整顿吏治、淳化民风的若干举措,从一个侧面向读者展现一个真实的雍正皇帝。  相似文献   

18.
雍正在位期间广泛使用奏折,使之逐渐成为清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在雍正奏折中隐含着一套较为独特的官员人事档案管理思想,其中的一批朱笔引见单、官员履历折等材料更是具有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因素.论文改变了以往文书档案研究思路,从官员人事档案角度对其进行发掘.初步分析出,雍正通过对官员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在客观上使得...  相似文献   

19.
清世宗雍正是清代皇帝中最为勤政的,他自己说白天"延接廷臣,引见官弁",夜间"观览本章,批阅奏折",常常到二鼓三更也不知疲倦,数年如一日.他在<雍正朱批谕旨>的自序中说,所有奏折,都是他"亲自览阅,亲笔批发,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无一件假手于人".这些奏折都是有关军国大事,往往连篇累牍,动辄千言,雍正的批示也经常是数百上千言,有时还要与人打笔仗,没有特别旺盛的精力恐怕是无法做到的.最近读到一本好玩的书<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雍正朝)>,发现不仅国家大事要雍正处理,宫廷里任何一件小事,也都要雍正"钦此"一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08,(4):14-14
世界银行近日决定,任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为世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这项任命还需要世行理事会认可.《华尔街日报》预期理事会将在1月底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