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自称是半个台湾人,台湾是他生命的之初,也是他生命的归宿。台湾是他读书识字忧患之始,也是他魂归埋骨之所。  相似文献   

2.
李薇  岳玫 《大观周刊》2012,(50):25-25
在台湾,有一个诗人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在自然与社会之间,在离岛与回归之间找到了平衡,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融合。他被誉为”台湾文学之重镇“,他就杨牧。在大陆,他的诗作并不是太多人了解。我想通过我读他的诗作,对杨牧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以及对他作品进行了一些阐释。  相似文献   

3.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出自《老子》,说的是"送给别人一条鱼能解他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让他永远有鱼吃,不如教会他钓鱼的方法",有鱼吃是目的,会钓鱼是手段。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相似文献   

4.
史振卿 《兰台世界》2014,(12):20-21
海瑞之刚直忠介之事,可谓妇孺皆知,然观其行则知其学。海瑞求真心的心性之学,甚为明晰,且贯穿于他的求学、为官之路。同时,海瑞对朱子和陆子之辨,也是他探求其心性之学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海瑞之刚直忠介之事,可谓妇孺皆知,然观其行则知其学。海瑞求真心的心性之学,甚为明晰,且贯穿于他的求学、为官之路。同时,海瑞对朱子和陆子之辨,也是他探求其心性之学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6.
河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景文是豫东图书馆重镇,他在书的海洋中品味传统文化,品味人生,营造学术平台,他是记问之山,藏书之山,著述之山.  相似文献   

7.
扁鹊被古人称之为神医,他也是我国中医史上的开创者。扁鹊的治疗理念当中",六不治"原则的体现尤其明显,他尊重病者,更加注重医德的内在修养,扁鹊行医有六方面不治之理,他的医学之道与古代伦理观念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8.
文章所讲的叶先生的"细",并不含地域这一层因素在内,而是特指他为人行事之细。读先生的日记,或是感怀他的文章,常常使人惊叹莫名于他的细。编辑书稿之细,春风化雨之细,待人接物之细,可以说他的细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具的。但是,这种细,又决不让人同"琐屑、琐碎"一类的词联系在一起。个中缘由,实因这细中可见出大,细微之处可显出先生的真学问、真性情、真精神来。  相似文献   

9.
李敖来过了。引起的那么一点响动已经平息,我们这里一切又复归往日的平常。回到台北的他却继续过他那种“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生活去了。马不停蹄,他立即开始了他的新节目:宣称要竞选台北市市长。不管我们怎样看待他的“鸣”:是“战士”之鸣也罢,是“政客”之鸣也罢,是“戏子”之鸣也罢……反正  相似文献   

10.
他把朱子的“读书起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作为治社之本。对于编辑做书、酝酿选题他常常以一句话忠告:“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笃行之。”  相似文献   

11.
冯梦龙不为正统文化界所理解。清康熙间文学家朱彝尊评论他的诗称:“善为启颜之辞,间入打油之调。虽不得为诗家,然亦文苑之滑稽也。”(《静志居诗话》卷二七)他的诗文集《七乐斋稿》至今仍未发现,从他写的残存的  相似文献   

12.
凡尔纳轶事     
凡尔纳一生勤奋写作,著述等身,其作品数量之众,品质之优,创造了世界科学幻想小说写作的奇迹。他一生经历了无数挫折和失败,经历了诸多凡人琐事。然而,正是这些凡人琐事,反映了凡尔纳的睿智和聪慧,反映了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反映了他忘我的创作热情,反映了他满腔的爱国热忱。这里略举一二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13.
从张之洞的奏议、公牍、著述考证他施政之道是富民强国.为了实现富民强国,在实践上,主张学习外国的科技与先进经验,办教育、办实业.从他的施政之道与实践主张看,他一生都在致力于以科教富民强国.其主要思想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智力兴国.他提出“益智第一”.认为:“自强生于力,力生于智,智生于学.” “人力不能敌虎豹,然而能擒之者,智也.人力不能御大水,堕高山,然而能阻之,开之者,智也.岂西人智而华人愚哉.”  相似文献   

14.
<正>前几天遇叶隐谷弟子戴志昕,说到其师之德,他依依叨叨,一一例举,说不尽,道不完;说到其师之恩,他萦萦于怀,千感恩万铭记,割舍不断。接着他便是叹息:"当今除了上年纪的人还知道其师之名外,年轻人很少有人知道其师的名字了。"他担忧时间一长,叶隐谷的名字或将被湮。他希望我为他的老师叶隐谷写些什么,让人记得他的老师。我说他杞人忧天,在中国篆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叶隐谷怎么会消失呢?小青年不关心,只是  相似文献   

15.
郭嵩焘坎坷的经历,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其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呈现出直通心灵,见真性情的特征。他着重于传统诗教的伦理功能,诗歌中表现出对亲人强烈的爱怜之情,常含对友人真挚的勉励、眷念之情。他宦海沉浮,远涉重洋,诗歌中表现出对家国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6.
台湾社会有多需要严长寿,如大旱之盼云霓呢?单单这一个月,他的特助已经为之婉拒了一百多场演讲,实在是挤不出时间,他受过伤的脊椎也一直隐隐作痛,需要好好休养。  相似文献   

17.
耶律楚材是蒙元之初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处于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前夜.1215年在蒙古大军攻克金中都(今北京),耶律楚材犹豫三年后,应成吉思汗之召北上,开始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以契丹皇裔自诩的耶律楚材,并无汉人"华夷之辨"的严格束缚,在他看来,只要蒙古统治者有"九州成一统"的实力,以公天下之心,行中国之道,自然可以成为中国之主.  相似文献   

18.
1949年4月底,竺可桢怅然离开他执掌了13年的浙江大学。1949年5月27日,有关方面派人来询问他对新政府的意见。竺可桢说:"民国十六年国民党北伐,人民欢腾亦如今日。但国民党不自振作,包庇贪污、赏罚不明,所以有今天之颠覆。解放军之来,人民如大旱之望云霓,希望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读书人,你赞美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洋溢着书卷之气;你挖苦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看不到任何书卷之气。对于不读书的人,你同样可用"你好像有一种书卷气"之类的话赞美他;当然如果是想挖苦他,用一句"你没有文化",杀伤力也就足够了。总之,不管是读书人,还是不读书的人,"书卷气"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武器。因为"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所以,  相似文献   

20.
新闻人,何许人也?美国新闻名家普利策说:“假如国家是一艘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上的瞭望者。”新闻人极目万里,瞭望浩瀚宇宙之变幻,瞭望茫茫人海之沉浮,瞭望无涯学海之涛波,瞭望澎湃心海之起伏……严峻的气候,是对他那温情的挑战;海底的暗礁,是对他那坦荡的考验;挤撞的舟帆,是对他那谦让的竞赛。超越,竟成了他别无选择的拼搏!超越,茫茫人海的瞭望作为新闻人,每时每刻都在乘风破浪,航行在“正义、良知、爱心、理性”之海途上。1、“夫”字天出头夫,天之出头也,人中之伟丈夫。据说,当年乾隆下江南,见一农夫荷锄而过,问左右:“这是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