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闯 《北京档案》2020,(5):50-53
在清末新政改革的浪潮中,法律教育一度骤然升起并逐渐引起国人的重视。创办于1906年的京师法律学堂,作为近代中国设立的第一所中央官办的法律专门学校,在中国近代法律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它的创办堪称中国近代法律改革的一大创举,不仅是配合新式法律创制与实施的必要举措,更成为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良好开端。在清末民初二十余年间,法律教育盛极一时,曾有一枝独秀之地位.  相似文献   

2.
伍廷芳作为清末民初重要的法律学者在法律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法律观植根于近代社会宗法土壤的变动和法治社会初步形成的历史运动,探求伍廷芳的法律观对促进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体勇  刘阳 《兰台世界》2013,(12):28-29
伍廷芳作为清末民初重要的法律学者在法律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法律观植根于近代社会宗法土壤的变动和法治社会初步形成的历史运动,探求伍廷芳的法律观对促进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风云际会,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和民主思想共存。学者梁启超,涉猎政治、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对法学也颇有研究,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法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法律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在中国民族危机、社会政治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条件下,鲜明地提出了法治思想。一、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梁启超作为法学家,对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发展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为突出一点就是在19-20世纪之交,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力量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社会政治危机日益严重,西方法律文化广泛传…  相似文献   

5.
近代天津法律教育最早出现在北洋大学法科,后又主要有北洋巡警学堂、北洋法政学堂等学校。至此,近代天津法律教育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规范的教育体系,并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代法学的兴起与发展,是一个透过近代学术体制、教育系统和出版机制而展开的系统过程。而法学期刊作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媒介,作用不容低估。同时,近代中国的法律践行和法学教育等法律现代化进程,常常要由法学期刊来承载与融通;法学期刊的命运,又通常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立宪与法治的命运。对当时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学权威期刊的透视,无疑是洞悉近代中国法制建设曲折历程的一个极佳角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代法学的兴起与发展,是一个透过近代学术体制、教育系统和出版机制而展开的系统过程.而法学期刊作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媒介,作用不容低估.同时,近代中国的法律践行和法学教育等法律现代化进程,常常要由法学期刊来承载与融通;法学期刊的命运,又通常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立宪与法治的命运.对当时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学权威期刊的透视,无疑是洞悉近代中国法制建设曲折历程的一个极佳角度.  相似文献   

8.
董康是中国近代法制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精研中国传统法制,远赴日本考察寻现代法制之精要,与晚清修律大臣沈家本等人积极推进清末的立法和法律修订工作,极大地推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燕树棠先生是我国近代法学家和法律教育家,先生一生都致力于宪法学、国际法学和法律教育、法律普及的研究工作,而法律学的理解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方面更是有着很深厚的造诣,在新中国的法律建设上有着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家文化建设的出版行业及出版法律体制建设,伴随着百年来国家的奋进之路,经历了近代中国的寻路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版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相应的出版法律体制建设在逐渐完善和构建中发生了嬗变.展望未来,唯有法治,即出版法律制度的立新、修订和创刺,才能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法律体系,推进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代浙江教会文化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它的兴起主要在于:"传教宽容条款"为其提供法律保护;外国教会组织在浙江的拓展活动为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传教士的活动为其作了主观努力;近代浙江改革派的思想与活动为它创造了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近代社会法制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清末新闻立法在我国历史上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国民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权利,直接推动了报刊信息传播媒体的生成与发展,并成为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试论古代图书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版权保护起于近代。1910年,清政府颁布中国第一部版权法《大清著作权律》,标志着中国的版权保护进入系统的法律实施阶段。但是,版权保护作为一种法律现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图书版权意识以模糊复杂的形态存在于古代图书史、出版史和法律  相似文献   

14.
严复(1854~1921),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在引进西方先进观念和制度、打破中国封闭落后状态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括引进当时在西方国家中最先进的英国的版权观念和法律制度.他与近代著名的出版家张元济等人一起,开了中国建立版权制度的先河,对中国的出版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相关链接】浙江龙泉市档案馆所保存的龙泉司法档案,一共17333个卷宗,88万余页,起讫时间为咸丰八年(1858)至1949年、档案记录了中国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从传统到近代变革的完整过程;反映了近代地方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家庭婚姻、民众观念等方面的变迁,是“迄今为止已知的、保存最完整的晚清民国基层司法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16.
商标法是国家为调整商标使用中所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而制订的有关商标的注册、管理、使用和保护的法律规范。中国近代第一部商标法是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它曾几经周折,最后以失败告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立起正常的近代经济秩序的艰难。一商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中国近代第一部商标法的产生, 并不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而是由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提出来的。1902年,英国在《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第七款规定:“英国本有保护华商贸易牌号,以防英国人民违犯迹近假冒之弊。中国现亦应允保护英商贸易牌号,以防中国人民违犯迹近假冒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近代中国劳动立法生成的国内、国际历史环境,基于《工厂法》、《劳动立法大纲》、《强制劳工保险法草案》等法律文本,从劳动标准制度、协约制度、劳动保障制度等方面对我国近代劳动立法的内容进行深入论证、解析。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开拓性的贡献。他领导和创建了多所图书馆 ,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中国传统目录学理论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大大推进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来新夏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目录学家和图书馆学家.研究领域涉猎历史学、文献学、目录学、方志学和图书馆学多领域.《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从历史学、目录学和图书馆学三个维度对中国近代的图书事业作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总括性论述,首开三史合一的先河,将中国近代书史、中国近代目录学史、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三史熔为一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近代图书馆的孕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近代社会思潮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维新变法思潮促进了中国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化。转化的主要标志是原有藏书楼的开放和新式藏书楼的出现。在中国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期间,中国图书馆完成了由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全面转型,形成了“形似”的近代图书馆。此后,中国藏书楼才全面、完全地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图书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