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档案》2012,(2):18-18
2月21日,四川省成都市巴金小学电化教室座无虚席,投影幕上不断切换着一张张珍贵档案的照片。主讲人姬勇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90年前四川第一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纸——《人声》的创刊经过,以及该报的创办者、四川党(团)组织的领导人王右木烈士的传奇经历。在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200多位羊市街社区的市民,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平日难以见到的老档案,一边不断为故事中的精彩情节击掌叫好。这就是成都市档案局馆首场社区故事会现场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1986年夏,我参加《四川组织史(建国前)》编写工作,对大革命时期中共四川地下党的史料进行过系统的收集、整理、编写。重读英烈们生前身后事,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为之景仰。王右木、恽代英、杨闇公、廖彬,每一个名字都是一颗闪亮的星辰,闪烁在共和国的苍穹上。岁月悠悠,沧海横流,英雄们的身影矗立在历史的烟尘中依然那样的清晰、那样的挺拔。  相似文献   

3.
班瑞钧  罗珍瑜 《兰台世界》2016,(21):154-156
民族地区的移民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四川隆昌云顶郭氏族谱》对研究西南民族地区"湖广填四川"时期各民族人口流动与文化变迁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四川隆昌云顶郭氏族谱》的研究,从"聚落"与"社区"联系与区别和移民聚落成因两个视角出发,探讨此文献之中所体现的移民政策、移民活动对民族地区移民社会聚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石来研究"湖广填四川"时期中国西南民族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和变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党刊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实践和理论的载体。党刊发展研究贯穿中国现代新闻史的主线,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教育,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法论素养。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列宁不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于分析具体的历史环境,在理论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且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政治设想付诸实践,在实践上检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列宁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不断被重复提起的话题。通过列宁,我们可以窥探到马克思主义如何从科学理论变成指导现实政治实践活动的指南,以及马克思主义在解决具体问题中遇到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困境,从而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及其理论边界。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一个科学的论断。不仅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先进的指导思想的理论本质 ,更从新的高度揭示了我党在实践马克思主义时不断取得的理论认识的深化和进步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正是对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的表现和理论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是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7.
罗卫涛  张媛媛 《东南传播》2014,(12):106-10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双向过程,是理论走向人民群众的顺向过程和人民群众丰富发展理论的逆向过程的有机统一。大学生是受过优质教育的青年,是大众的一部分,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坚力量,在这一群体中稳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认识、培养党的伟大事业合格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并逐渐被大学生所认同、接受和运用,需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影响,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张锦华 《大观周刊》2012,(29):14-15
西方马克思主义仍然把人的解放作为其伟走理想,紧紧围绕现实。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理解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统一。本文通过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阐述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旨在揭示西方马克思主艾人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洋 《新闻世界》2013,(4):270-271
传播模式理论是传播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播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是马克思主义被群众所掌握,并指导群众活动的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用传播模式的理论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既是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助力。  相似文献   

10.
报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传播、《矛盾论》《实践论》的重新发表及人民群众学习“两论”、马克思主义若干理论问题的讨论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媒介作用,推动了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和大众化传播.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研究和建设正处在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要时期。 实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就 是要着眼世界变化,立足新的实践,加强对马 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中国新闻实践相结合的 研究,回答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 富、创新、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 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 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用科学 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建设具有时代 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学科体系。为 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相似文献   

12.
毛平 《兰台世界》2012,(22):43-44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及马克思主义者,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与宣传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同时,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并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20世纪20年代初期,周恩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今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仍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我们认识并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首先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不仅要关注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把握,更要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沿成果。  相似文献   

14.
历史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的根据摆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上。目前西方“批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有一种新的“过时”论。我们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历史,而那种理论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这当然是一个很尖锐的,无法置之不理的问题。一、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种种说法马克思主义在现代,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  相似文献   

15.
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一直是指导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根据不同时期的国情不断发展的理论成果,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又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标志。那么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哪些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呢?本文将为您回答这些问题。摘要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到报社考察工作时所发表的重要讲话,既精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一系列重大观点,又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发展史上的一篇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形势下,提高广大新闻工作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水平,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并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的新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是捍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坚持其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也是进行相关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张贝  王爱云 《兰台世界》2017,(6):105-10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革的动荡时期,生长于此时代背景的杨匏安是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而且还在广东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广东地区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前后,由于内忧外患,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向外学习救国之道,作为西方理论之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起了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并在中国悄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工具、路径和模式有多种,在大众传媒落后的时代,图书出版无疑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传播载体,为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程勇刚 《大观周刊》2011,(35):37-37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突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科学性新概括。在她诞生以来,焕发着不朽的青春与活力就在于她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日益成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意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