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最负盛名的民营书局,对近代中国的教科书出版贡献甚大.本文拟就商务印书馆在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中的地位及贡献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全文介绍了近代基于家谱的农村家族及特征,分析了近代社会农村家族在村民自治中的主要特点,即宗族势力对选举结果影响大、村民自治中的官方领导与宗族势力相互交织。阐述了近代基于家谱的农村家族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定安 《图书馆》2012,(3):135-137
端方是清末满族权贵中有才干的封疆大吏,具有一定的开放思想和政治眼光的重臣,他积极筹划、支持湖南图书馆、江南图书馆这两座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成为我国近代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开风气之先者,他对我国近代两大图书馆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百余年以降,中国报刊维系国计民生,近代报业发展以其与近代政治史、思想史和新闻发展史的密切关系尤为令人瞩目。近代报刊主要有两大范式:商业报刊、政党报刊。本文将在明确二者概念的基础上概括各自特征,最后对二者进行比较,重点揭示其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罗斯福"四大自由"的视角论述近代中国人权发展史,分别从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及免于恐惧的自由的角度,详细阐述中国近代人权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6.
近代专科目录的兴盛与学术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科目录是我国古典目录中起源最早的目录形式,在近代特殊的时代与社会环境影响下迅速发展,数量大、质量高,甚至超过了藏书目录,成为主流目录类型,达到了高峰.数量宏富的近代专科目录,极具价值却大部分不为人知.本文旨在解剖专科目录在近代的发展历程和学术意义,试图揭开近代专科目录的一角,以提高其利用效率,同时也为当代专科目录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参照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京师大学堂创立于1898年,随之颁布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借鉴了多国教育制度,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大学章程。1902年政府重修兴学之策,重订大学堂章程,重设大学堂课程,从此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宁登一 《大观周刊》2012,(29):41-41
《黄河颁》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中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社会大转型与传统学术大转型的近代时期,尽管校雠学学者群体蔚为大观、研究成果持续涌现且思想精髓承前启后,但其发展亦面临重道轻器弊端积重难返、西学东渐潮流摧枯拉朽和近代图书馆学强势冲击等诸多困境。随着传统校雠学的逐渐分化与急剧变革,图书馆学日渐扩张而承其主体,目录学日益敛缩而偏安一隅,其他文献类子学科亦各取所需而扬其思想。校雠学的近代境遇实际上是中国图书馆学的近代化过程,也是图书馆学、目录学、文献学等文献类学科群的显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严修和他的蟫香馆捐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历史文化名人严范孙先生,不仅是一位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也是一位近代颇具声望的津门藏书家。他的蟫香馆藏书曾先后4次损赠图书馆,化私为公,嘉惠学人,对近代天津图书馆事业大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学术界对科技出版史的专题研究来看,由于科技出版史研究横跨科技史和出版史两大学科领域,研究难度大,成果相对较少,尤其近代科技出版史的研究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近代科技出版史研究>(冯志杰,中国三峡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一书的出版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20世纪初近代常州工业诞生,其发展经过了诞生时期、初步发展时期、曲折发展时期和衰败时期共四个阶段。近代常州工业的发展和金融业的发展关系密切,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普遍采用大机器生产。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大批仁人志士不断探索强国富民之策。李善兰在他们当中堪称近代中国科技先驱。他以科技为先导探索西学之路,并在此过程中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著作,向国人系统介绍了西方先进成就,大开了国人眼界。  相似文献   

14.
章士钊是近代中国有影响的报刊活动家,同时也是政治活动家和知名大律师。从苏报案到陈独秀案,他的言论自由观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明确理念、从强调言论自由的个人权利到重视言论自由的政治取向的发展过程。章士钊的言论自由观以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个人权利为核心,体现了近代报人言论自由认识的较高水平。其言论自由观的演变对于我们认识言论自由意识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文化自觉的演变中,张元济、高梦旦、邹韬奋、郑振铎、叶圣陶等出版人作为"少数人"的代表,形成了知识分子的群体自觉,完成了从传统士大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这一转型既以近代出版业为平台,也与出版的现代化同步。在转型中分化出来的两大主流——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中流砥柱,也成为近代文化自觉中从"少数人"走向"多数人"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知名出版家群体中,绍兴籍出版家位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近代各大民营出版机构中均有分布。本文主要从创立自身书局前积累了大量的出版行业经验、在经营出版企业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融资方式、在出版企业经营中重视广告宣传的作用、在出版企业管理中塑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这四个方面对近代绍兴出版家的出版经营理念进行探讨,这些经营理念值得当代出版人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政界与教育界是近代回国留学生的两大栖身之所。晚清以来,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相当一部分是回国留学生。其中有的纵横捭阖成了政客,有的拥兵自雄成了军阀。我们虽然不能将近代中国的纷乱完全归罪于他们,可是我们却应该确信他们对于近代中国国运的影响至大。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略分析。一留学生与晚清政权近代中国留学生的正式派遣,始于19世纪70年代。然而甲午以前,社会风气尚闭塞保守,国人虚骄自大的心态犹未消泯,留学之事不为社会所重视。其次,在旧派士大夫看来,留学生久居“番邦”,其心必异,不足替朝廷效命。此外,早期留学生多习数学、机械、采矿、海  相似文献   

18.
张梦雅 《今传媒》2013,(1):72-73
晚清报人陈独秀在安徽芜湖创办的《安徽俗话报》,诞生于20世纪初白话报大发展时期,与此前的近代政论性报刊相比,出现了由救国向救民、由维新到革命的转型,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进行了改革,体现出近代报刊大众化的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朱荣所 《出版广角》2011,(11):55-56
无论是收藏界还是学术界,对近代(指19世纪初至1949年)出版的报纸与杂志都越来越重视。学界的重视带动了出版界对这些近代报刊出版工作的空前的重视与投入,由此产生了一大批规模大、分量重的出版物,这反过来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但是,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近代报刊的整理和出版工作还有一些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本文试对相关出版情况做一简单的梳理,并略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20.
<正>鸦片战争后,传统中国被迫启动了现代化进程。在早期现代化过程中,许多爱国人士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对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产生了具有一定现代化意义的思想。严复为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亦为近代的教育家。他一生中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