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研了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教材的现状,从中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入手,研究高教艺术设计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着重探讨该类教材从组织到编写,再到最后的装帧设计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探索出一条高教艺术设计教材与教学相互触动,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莫克 《编辑之友》2012,(4):115-116
中国传统审美追求的“气韵”“神似”笔墨意趣能融入到现代科技装帧设计之中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是绝对的.专业性、严谨性和时代感是科技图书装帧设计形式语言的基本要素.但科技类图书装帧艺术设计,并非远离民族文化内涵及传统的形式语言.对科技类装帧设计民族语言的研究,成为重新衡量新的书籍审美的价值标准.本文以《人口学》一书的装帧设计实例来佐证这一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装帧设计中的“意”(一)刘丰杰装帧艺术设计的第一个步骤,就是立意。唐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有一句名言就叫作“意存笔先”。立意是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绘画理论中极真重要的概念。对于包括装帧艺术在内的一切艺术作品来说,“意”,都是它们的灵魂和核心。立意的...  相似文献   

4.
韩冰 《出版广角》2013,(4):86-87
早期期刊封面美术设计的感染力之所以深受当时读者的喜欢,主要是当时有担当的文人将中国本土艺术同外国先进文化做了借鉴与融合,将具备表现力的图案应用到期刊的装帧设计之上。在20世纪的初期,德国的石印技术(后来的西方胶印技术)传入我国,为我国的美术发展与艺术设计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也为后来的图书、期刊的装帧与艺术设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早期我国期刊封面的美术设计同新文化运动的思潮紧密相连,很多图腾性质的图案用在了期刊的封面上,极富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出版行业迅猛发展,书籍装帧不断推陈出新,别致的装帧材料、各式各样的特种纸张、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上风格各异、独具匠心的艺术设计,使得书籍装帧艺术成就空前。  相似文献   

6.
文摘"叶子"是古籍过渡时期的装帧形态。学界对古籍"叶子"的具体装帧形式,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在综合考察史料和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叶子"的具体装帧形态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味"可以理解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气息的中国元素。中国传统元素有着悠久的历史及独特的文化艺术内涵。在儿童图书装帧设计上,怎样将"中国味"与现代的图书装帧设计两者间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充分体现出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个性,赋予作品时代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已成为童书装帧设计者所面临的课题。本文将从"中国味"表现形式中的图案、文字、色彩等角度阐述"中国味"在儿童图书装帧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后,鲁迅是第一个提倡图书装帧并且在自己书籍中付诸实践的作家。本文从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艺术的风格理念、视觉要素、时代背景以及对图书装帧设计思想所作出的贡献等方面作了剖析,站在历史背景下客观地分析鲁迅的图书装帧设计理念风格以及对图书装帧设计思想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书籍出版装帧设计之“造境”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振 《编辑之友》2011,(11):104-106
一引言精妙的书籍装帧设计就好像人的衣着,设计得好就会让读者耳目一新,甚至有大开眼界的感觉。本研究以"造境"为切入点,旨在探讨书籍出版装帧设计所具有的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二书籍出版装帧设计的内容与最高境界(一)书籍出版装帧设计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书籍出版装帧设计,就是巧妙地利用各种文字、图  相似文献   

10.
赵念念 《出版广角》2015,(14):120-121
国内原创儿童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本土原创儿童读物装帧设计成为出版业设计师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对中国文化气息浓厚的"午读·民国课本"系列作品的装帧设计风格进行分析,并探讨本土原创儿童读物装帧设计如何融合中华文化、中国元素,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的这句诗写的是读书的极美感受。虽说"书卷多情"大体是针对内容而言,不过在笔者这个装帧设计者看来,书籍的装帧其实也是令人"每相亲"的一个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2.
正书籍是信息栖息的建筑,是诗意阅读的时空剧场。书籍装帧设计的概念是通过物化的手段,将创意通过工艺物化的配合,使设计的价值得以提升,将书籍形态的外在观赏美和内在阅读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材美工巧,成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品。"书籍装帧设计嵌入式教学模式创新"是在高校图书馆面向教学科研开展的嵌入式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和调动本校图书馆的出版物装帧特色馆藏及设在学校的上海印刷博物馆丰富多彩的历代印刷品展示资源,将其嵌入艺术设计专业的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  相似文献   

13.
沃珂瑶 《今传媒》2020,28(5):151-152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中西文化、新旧文化碰撞交融最激烈的时期,正是这个时代环境造就了丰子恺这种新时期文人的艺术风貌。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文化艺术史上一位大师级别的装帧艺术家,他的装帧设计可谓独树一帜,从封面到扉页,从环衬到插画,种类繁多。从他所绘制的封面画中都不难看出他推崇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尽管其装帧艺术形式比较简约,但简约不失精炼,日久逐渐弥新。本文基于丰子恺这个书籍装帧大师,通过对其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装帧设计封面画进行挖掘,从"简"作为切入点,来探索其装帧艺术风格,进而引申出其对现代书籍装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陆洁 《编辑学刊》2007,(5):63-64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不裁>的装帧设计在2006被评为年度"中国最美的书"之一.同时这本由朱赢椿设计装帧的诗集参加德国莱比锡"2007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荣获铜奖.著名学者陈子善教授对<不裁>的获奖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代表着我国图书设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吴成和 《新闻世界》2011,(10):30-31
优秀的时政类杂志常常是以独到的观点、独特的语言、洗炼的文字吸引读者,而常言道: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杂志的成功与否,其装帧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版面设计不仅能吸引人的眼球,增强人的阅览欲望,更能从艺术设计上提升杂志的品味和档次,提升杂志的品牌魅力。  相似文献   

16.
受信息时代及数字化阅读的冲击,文学及其他休闲娱乐类图书发行量较少、功能性较弱的图书,为吸引读者关注,装帧设计理念及思维越来越多元化,与雕塑、绘画,甚至与建筑美域理念、现代科技相融合,无论图书载体的材质、裁体的形态及其他艺术设计,均在较大程度上叛离了传统,展示了新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纸"的发明,使中国古籍流通及宣扬传统文化变得十分便利。在纸本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携带方便、美观等要求,逐渐出现各种装帧形式。本文按照出现先后顺序,分别论述卷轴装、叶子、轻折装、旋风装等各种纸本装帧样式。  相似文献   

18.
进入当今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 (或称为e时代),装帧设计必然带有e时代的色彩,书籍装帧的概念无疑又多了一层含义,尤其是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把书装设计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80年代电脑图形技术的成熟,电脑走出了科技应用范围,开始进入艺术设计的创意  相似文献   

19.
图书装帧设计和"造境"紧密相连,设计人员只有充分利用好造境艺术,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图书装帧设计质量。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需要结合图书自身的艺术形式,设计出展现出图书文化气息的作品,增强图书的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最终达到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刘宇阳 《出版参考》2015,(15):51-52
今年恰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建社30周年,也是社科文献第三次创业开始的第五年,同时,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富华信息广告公司转型成为"设计中心".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该社图书装帧设计每次都伴随着出版社的转型而改变,并不断影响着社科学术领域内的图书装帧设计.下面,《出版参考》就一些问题,采访了社科文献出版社设计中心主任宋涛,来看看该社图书装帧设计理念的产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