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档案法》明确赋予了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并设置了“投诉”这一救济途径,这是新《档案法》在公民权利保障方面的重要进步.但新《档案法》对“投诉”这一救济途径的具体内容未有明确规定;对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对综合档案馆是否是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有不同的理解和判决这一现实未有回应.从法理上分析,在档案开放利用中,综合档案馆属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所实施的档案开放利用行为属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行为,而且公民利用档案权利与公民获取政府信息权利均属公民信息获取权的范畴,因此,可参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公民获取政府信息权利救济制度的设计来构建公民利用档案权利救济制度,具体包括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大类,其中行政救济包括投诉及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2.
信息权利救济:信息权利实现的程序化保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权利的实现有赖于信息权利救济程度;信息权利救济是信息权利践行过程的制度设置,是信息权利实现的程序化保障;对信息权利救济的审视与定位,已成为信息时代对信息权利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曾婧 《图书馆界》2010,(1):9-11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已经进入立法程序,依据“权利本位”的法律原则,读者权利是《公共图书馆法》保障的首要权利。本文通过对读者权利这一概念进行法学分析,明确读者应享有的法律权利的内容以及权利被侵害后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4.
读者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合法地利用图书馆。从读者利用图书馆权利保护的立法价值导向角度看,《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对读者权利的保护,应从应然权利角度界定读者权利的范围和种类,从法定权利角度规范依法保障读者权益的种种方法和途径,从实然权利角度预测并完成读者权利的实现和救济,凡发生危害读者权利、侵犯读者权益事件时,应依法救济。可见,《公共图书馆法》立法是实现读者权利法律保护的根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中韩两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立法进程、义务主体和权利主体的界定、信息公开的内容、公开程序和救济途径等五个方面的异同,并提出几点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中的公共信息权利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权利是以特定信息为客体的权利束,是一种新兴的、抽象的权利类型。文章介绍了信息权利的概念与内容,认为树立信息权利观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作者主张通过立法、司法、行政、产业、教育等多种途径保障公民信息权利的具体实现,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7.
刘澍 《图书馆论坛》2016,(4):44-49,27
读者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行政合同法律关系。从现行立法与草案看,公共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失衡,读者图书馆权利保障与救济机制缺位。文章建议《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应当着重提高读者图书馆权利的保障力度,并建立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美日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比较了中、美、日三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中的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制度,从政府信息公开救济的相关规定更加细化、建立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组建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构建政府信息公开行政申诉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宗富  张倩 《档案管理》2022,(1):105-108
新修订《档案法》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档案利用权利救济途径,但有关档案利用权利救济制度如何尽快完善并有效实施等仍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笔者对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家档案法律中有关档案利用救济的条款进行梳理总结并对比分析,提出了需尽快制定档案利用救济相关制度,完善档案利用权利保障体系、设计具体可行的档案救济...  相似文献   

10.
李霞 《大观周刊》2011,(32):41-41,62
内部行政行为是否可诉,是我国行政法学界长期以来热议的焦点问题。纵观世界各国,大都对内部行政行为规定了一定的司法审查程序,体现了司法最终救济的原则。将内部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符合“有权利必有救济”的现代法治原则。本文将从现行规定的不足、历史背景及司法救济的必要性等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现行大气环境信息公开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之间的承接与关联,归纳出大气环境信息 公开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即大气环境信息公开知情权的主客体、内容、形式、程序、责任义务及其权利救济。明确 大气环境信息公开法律框架,得出大气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已初步建立的结论,指出现行大气环境信息公开法律规 范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隋盼 《青年记者》2012,(32):86-87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公民,没有公民就不会存在国家。国家和公民是相互依存的,也是相互对立的,因为国家的权力是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不断扩张的,同时也有滥用的可能。但是公民所拥有的权利则是极易被侵犯的,所以公民急需要一种手段、一种制度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行政救济就是国家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而创造出来的积极而有效的法律手段之一。"救济"的意思就是指当你的权利受到危害的时候,对你进行的帮助。所以说行政救济不仅是指对公民权利上的救济,也应该是对公民正当利益的救济。  相似文献   

13.
从公民信息获取权保障视角审视我国《档案法》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档案法》未明确规定公民享有获取档案信息的权利,对公民获取档案信息的目的进行不合理的限制,对公民可获取的档案信息的范围界定不明确,并存在救济制度及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档案法》应明确赋予公民获取档案信息的权利,应采用除外式明确界定公民可获取的档案信息的范围及构建档案信息公开公益诉讼制度等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媛 《大观周刊》2011,(30):136-137
和传统行政行为不同,行政指导不直接要求或命令行政相对人为或不为某种行为,而只是提出建议,接受与否取决于相对人的自主意思。作为一种柔性的行政管理手段,行政指导充分尊重相对人的权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精神,有利于形成官民互动的良性循环,因此为世界各国所推行。但行政指导在实际运作中也会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与行政指导行为有关的权益纠纷不断产生.因此,通过制度创新将行政指导行为纳入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的审查范围,形成比较完善的行政指导救济机制,这对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行政机关认真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实现行政指导法治化,具有重大的行政法治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权利的缺失与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读者的权利体系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从法理的角度来看,其原因主要是权利意识薄弱、法律制度缺位、监督机制缺乏、救济途径不畅。因此,应从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两方面入手,采取加强立法、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培育读者权利意识、引入申诉制度、建立仲裁制度、实行听证制度等措施,构建一个完整的学生读者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档案开放与开发政策框架:梳理、述评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应建立与信息权利保护相适应的档案开放与开发政策体系.在对现有档案法律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密法>、<著作权法>等10余部信息法律法规的冲突进行系统梳理和述评的基础上,提出在立法过程中应该遵循平衡原则、协调统一原则、效益原则和救济原则,并把档案信息权利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全部纳入档案开放与开发政策体系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央政府执行统一的土地、环保法律,不只是为了维护全国性法律的权威,而是为了更好地让民众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也就是说,当民众的权利遭到侵犯,尤其是遭到地方政府侵犯,因而在地方的行政、司法机构无法得到救济的时候,中央政府的执法机构能够向民众提供及时而有效的救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档案立法应确立权利(权力)与义务(责任)对等的立法理念、档案立法要体现权利(权力)与义务(责任)的对等;并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论述市场信息应具有长远性和广泛性的基础上,从价值取向角度对目前图书馆信息小报中市场信息的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此种缺陷的成因及其解决途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信息公开与行政复议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咏梅 《档案》2008,(1):23-25
健全的行政复议机制是成熟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的标志之一,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得以真正实现的重要救济措施,凡是为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国家无不构建有行政复议制度。按照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虽然这类行政复议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条例》没有对此作出更详细的规定,但是行政机关对信息公开的处理属于行政行为,与此相关的行政复议应受到《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