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笔者梳理了王安石“熙丰新政”教育改革的内容,探索了“熙丰新政”教育改革对宋代发展的影响。对于“熙丰新政”教育改革的影响,笔者主要从培养了大量的实用人才、统一教材的使用加强了思想控制、恢复武学巩固了宋代的国防来谈。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变法,即"熙丰新政",是王安石对北宋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文化教育等社会诸多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深远的改革。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王安石变法"前后北宋教育的不同之处,来重点探寻北宋时期教育改革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师克谦 《兰台世界》2013,(10):96-97
王安石变法,即“熙丰新政”,是王安石对北宋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文化教育等社会诸多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深远的改革.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王安石变法”前后北宋教育的不同之处,来重点探寻北宋时期教育改革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期,王安石为了挽救当时由于积贫积弱造成"内忧外患"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对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教育上做了一系列改革,被称为"熙丰新政"。  相似文献   

5.
北宋王安石在神宗当政年间,配合熙丰变法,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熙宁兴学"教育改革运动,通过创立"太学三舍法"、整顿与发展州县官学等措施,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风范,推动了北宋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了更加完整的学校制度。  相似文献   

6.
北宋时期,王安石为了挽救当时由于积贫积弱造成“内忧外患”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对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教育上做了一系列改革,被称为“熙丰新政”。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书目》2023,(2):114-115
<正>北宋后期的近半个世纪是政治家们的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时代。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朝廷开始全面否定熙丰新政,史称“元祐更化”。高氏去世后,哲宗、徽宗两兄弟怀着继承父志的理想,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复兴”之路。在哲宗短暂的亲政岁月中,对熙丰条法的恢复造成了严重的新旧党争。徽宗在漫长而活跃的皇帝生涯中为了超越父兄之治新政迭出,最终却令大宋顶着虚假太平的帽子轰然倒塌……  相似文献   

8.
北宋王安石在神宗当政年间,配合熙丰变法,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熙宁兴学”教育改革运动,通过创立“太学三合法”、整顿与发展州县官学等措施,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风范,推动了北宋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了更加完整的学校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清末新政"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变革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不容我们忽视——张之洞,可以说没有了他,晚清的这场新政又将是另外一番模样,因此,在本篇中笔者将探索张之洞对清末新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教育改革中太学"三舍法"教育制度的形成,对宋代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也具有重要贡献,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太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对王安石创立的太学"三舍法"在宋代教育事业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国家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提出将大学分为"学术型"和"技能型"两类,从培养学术型人才逐步转变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国家又推出高考新政;这对于本身拥有"技能型"专业或特色的高职院校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实训教学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方式,在新政的推动下,"技能型"大学必  相似文献   

12.
管学大臣是清末"新政"新设的一个朝廷要职,掌管全国教育事务。近代著名洋务派和维新变法人士张百熙在任职管学大臣期间,力主近代教育改革,重建京师大学堂,尤其关注学校德育工作,对近代中国德育教育发展进步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政”与教育改革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新政”,由于自身难以克服的许多矛盾而破产,但实事求是地说,“新政”的某些措施对于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尤其以“兴学育才”为中心内容的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勃兴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本文就管见所及,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教治教育史的同仁。  相似文献   

14.
《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著,250卷,是一部重要的宋代史书,成书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三朝",指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记载自政和  相似文献   

15.
正中山大学历史系关晓红教授的《清末新政制度变革研究》一书,2019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设学部变隋唐六部架构",第二部分"改科举与停科举的社会影响",第三部分"新政期间的外官制变革",第四部分"速成新政与清廷覆亡"。清末新政是我国近代社会知识与制度转型的重要时期,其制度变革具有牵涉面广、中西新旧缠  相似文献   

16.
清末慈禧政权不得已实施"新政"。教育方面在实施癸卯学制后,新式学堂及其外语教学也在急办宽办的绿灯中遍地开花。癸卯学制虽然是对中国封建科举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其功利目的教育改革,使其仍未摆脱封建教育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是在清末新政中产生的,并形成了公共图书馆运动.教育改革的发展,新学堂的不断创建,加快了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著名作家从维熙先生在2000年5月5日的《中国文化报》头版发出一声呐喊:保卫文化副刊!从维熙先生不是报人,据笔者阅读的局限,也鲜见从维熙先生在报纸副刊上发表作品。这足以说明,从先生的这一呐喊所要表现的是一个文化人对文化的真心关怀。  相似文献   

19.
宋代儒家思想在思想和学说著作上顺应时变,以"理学"的新形式出现,糅合道家、佛家的思想,适应了社会历史潮流,因此,宋代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芜湖新政的闹剧可能发生在很多二三线城市。本轮房地产调控是否松动,不是一座城市能回答的问题自从2012年2月9日芜湖市房产新政公布之后,芜湖市政府上上下下的官员都很紧张。此次新政由于对"刚需"进行"免税、补助、落户"三重鼓励,瞬间被视为"顶风作案",而遭到强烈质疑。正当外界对芜湖的"地产新政"议论纷纷之时,2月12日晚,芜湖市政府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