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剑 《兰台世界》2014,(2):123-124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全面阐述了人性的问题,提出了“性善论”观点,认为人性本善,而且这种善是先天赋予的.孟子通过“性善论”,强调要对人进行道德思想教育.本文透过孟子“性善论”观点之本源,深入阐述道德思想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对"思想人格"的界定及实践论,均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切写照。王阳明吸收了道家、儒家、佛家等对"理想人格"的思想主张,而且将孟子"性善论"作为其"心学"的逻辑基础,确立了"理想人格"之道。  相似文献   

3.
何顺 《大观周刊》2012,(24):255-256
“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德治”“重民”思想的发展;孟子的仁政思想以“性善论”为前提,主张“人性本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认为,教育是实行“仁政”的重要手段;孟子“仁政”思想的目的是为民。  相似文献   

4.
明代来华耶稣会士站在宣教的立场上,对孟子思想进行了耶教化的诠释:将孟子有关"天"、"上帝"的概念,与耶教的"天主"进行了会通;把孟子的"仁"学与耶教"爱"的伦理进行了融合;至于孟子的性善论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观念,由于违背耶教教义,传教士进行了批判性诠释——在否定孟子原有理论正确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所异于禽兽者非几希"的新人性论,并重新为儒家定立"孝之说"。  相似文献   

5.
孟子"仁政"思想的基础是"性善论",他坚信可以通过教化发扬人自身的善性来传播并实现其"王道"理想,但彼时的传播效果却未能如愿。本文从现代心理学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分析孟子仁政主张与传播对象自身需求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此来考察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传播效果,并从历史传承的角度分析仁政思想的传播对中国政治传统和社会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鸿飞 《新闻界》2012,(9):14-18
孟子传播思想的基础是"性善论",他坚信可以通过教化发扬人自身的善端来传播并实现其"王道"理想。针对统治阶层和士人这两种不同的受众群体,孟子分别采用了游说和讲学两种不同的传播模式。本文运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分析孟子传播活动的两种模式,考察特定历史情景中的传播效果,并从历史传承的角度分析其传播活动对中国传统社会传播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民本政治思想确定伦理政治合一作为思想依据,通过性善论提供德性根据,实现内圣外王的政治模式,敞开了民本政治思想的伦理维度,为儒家思想体系中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沈梦玲  王冬艳 《兰台世界》2017,(14):116-119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一部讲述治国理政思想和策略的儒家名著,其中对公共管理思想也做了较多的着墨。其作者孟轲以"性善论"为基点,提出了他以"仁政"为核心的公共管理思想,并详细论述了该思想的实施策略,给后世较详细地展现出了早期封建社会儒家学派在公共管理方面相对朴素的思想光芒。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公共管理理念以及政策措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芸鑫 《兰台世界》2016,(9):143-145
孟子所说"性"的含义有三点:指人性中异于禽兽的部分;性善是先天的;指人性中能够为善的动机。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性善"实际上是一个理论假设",性善论"的论证属于循环论证。但是",性善论"在价值导向和理论基础方面仍有重要意义,结合荀子的"性恶论"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早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的观点论述了儒家爱人贵民、重人轻物、以仁政"得民心"、重和轻乱、天地人和的民本思想,结合当今图书馆管理而凸现的现代价值,阐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实际运用.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1.
我如果做一个善人,道德动力在哪里?孟子讲“性善论”,向善,就好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然而为什么人就一定是要向善的呢,做恶人得到的实利兴许还多一些?这在儒家学说里找不到答案。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儒家的“内圣”无根。道德的动力在“死亡”二字。你对死亡怎么思考,这才可以建立一个比较服人的道德学说。  相似文献   

12.
孟子性善论是二千年来聚讼不已的论题。孟子对性善论证的显著特点是采用比喻类推,孟子以水性喻人性,以水性“就下”类推人性向善的论证是难以成立的,在学理上显现出以主观独断替代逻辑推理,以事实判断替代价值判断,其根本错误在于将人性与水性相类视为自然性。  相似文献   

13.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养生家,他继承及发展了孔子的"仁寿"理论,并创立了自己的"浩然之气"养生思想,从理论及伦理的高度阐述了长寿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高筠 《大观周刊》2012,(18):20-20
孟子伦理思想强调自我反省,真诚实意的道德修养,在心理上互相沟通,在思想上互相理解,在感情上互相体谅,并把诚信作为处理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道德准则。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之说,并把自己的诚信思想建立在这个理论平台之上。这些都对当时的封建社会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简讯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是最杰出的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在孟子的有关著作(语录体)中完全可以了解他的一些学说和观点,这些学说精湛地论述了他的音乐思想以及音乐与社会、政治、伦理、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风格明畅,语言犀利,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那些记叙孟子与人辩论的文辞尤其出色,富有雄辩性和说服力。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善辩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孟子从儒家的立场出发,宣传他的“仁政”思想,他既要驳诘同自己观点不同的其他学派,又要说服各国的君主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因此,学习借鉴孟子灵活多样的论辩技巧,对于  相似文献   

17.
陆贾不仅是我国汉代首位提倡教化的政治家,同时也是汉代复兴儒学的先驱。陆贾对先秦儒学所倡导的"以民为本"教化思想予以继承,倡导在性善论中学习先秦儒家经典。  相似文献   

18.
孔子、孟子、荀子等先秦主要儒家代表人物对诚信思想进行了阐发,认为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商家经营牟利的之根、统治者治国理政之道。先秦儒家诚信思想具有神秘性、道德至上性、宗法血源性等特征,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维护市场秩序的良好、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并对促进中华民族其他优良传统的形成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孟庙     
孟庙又称亚圣庙,在山东省邹城市城南,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孟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有庙奉祀始于宋景祐四年,创建于邹城东北四基山南麓孟子陵前,宋宣和三年,复迁于南门之外道左。孟  相似文献   

20.
刘荔 《新闻世界》2012,(7):280-281
对于人性善恶的争论,中外思想家都提出过不同观点。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大多偏重于从伦理道德角度论述人的本性,如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等,都是从伦理道德角度着眼来探讨人性。西方哲学家对人性的探讨与中国古代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一样,持续至今未断。除了哲学层面对于人性善恶的抽象思考,还有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对人性发展阶段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等的具体论述。为便于考察,本文选取经济学和管理学对人性的经典认识为框架,以期在宏观层面探寻新媒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