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守仁通过实行"十家牌法"、颁布《南赣乡约》、兴办社学等手段,把其基层社会管理思想融合到实践中去,达到了维护基层社会秩序、弘扬传统美德的目的。我们可以从王守仁的社会管理思想中汲取智慧,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2.
为疏通党在地方治理"最后一公里",让基层群众能够听到党的声音,了解党政决策,自觉拥护党、相信党、跟随党,削减党基层治理阻力,党报在地方发展积极与互联网相融合,申请微信公众号,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民、利民、为民资讯,同时基层群众能够在转发、评论、点赞等互动中拉近与党组织的距离,继而提高党组织在基层的影响力,丰富党报发展模式。本文通过探析地方党报微信公众号运营方略,以期助推"互联网+"党报模式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竞争日渐激烈,逐渐走入白热化阶段。基层新闻单位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成为每个新闻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当今地方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的现状入手,结合笔者多年的地方基层新闻工作经历,分析了"善于以小见大"、"善于抢抓现场"、"善于反映民声"三个方面问题,提出了如何做好地方新闻采编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值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之际,从中央到地方,一大批记者行走于基层的路上。记者们深入偏远山区,深入艰苦一线、深入平日里不常去的地方,既采写了大量满怀深情的鲜活新闻,又在走基层过程中加强了职业和自身修养,可谓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5.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启动以来,各地媒体认真贯彻动员会会议精神,组织记者以各种形式开展"走基层"活动,一时间"走、转、改"成为社会各阶层的热门话题。作为地方广电媒体,记者们本身长期活跃在基层一线,节目栏目也都是依据地方受众需求,体现出很强的地域性。那么,怎样才能使此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使之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笔者以襄阳广播电视台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为例,浅议如何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突破口,切实改进广播电视宣传和加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抚宁县为考察对象,对其教育发展进行梳理归纳,指出抚宁县的学校教育既包括官方教育体系的儒学,也包括非官方教育体系的书院、社学、乡学、义学,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田地租和各类捐资,是直隶地方教育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新书推荐     
《亚洲价值与人权:儒家社群主义的视角》作者:[美]狄百瑞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定价:45元以"社学"和"乡约"为例,探讨儒家在加强社群生活、建设齐心协力的信约制度方面,做出的各种努力。  相似文献   

8.
对于真正的新闻人来说,"走基层"原本就不是什么任务,而是一种职业选择。新闻不分"高层""基层",有新闻的地方,就应有记者的身影。但不得不承认,过去很多年,比如农村等我们通常认为是基层的地方,新闻出现的几率或所受关注度和城市相比,的确有很多不足。经过这几年"走基层"的强调和纠偏,有更多新闻工  相似文献   

9.
2011年8月初,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布置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段时间以来,记者走基层如火如荼地展开。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鲜活的新闻让人耳目一新。曾几何时,新闻记者跑基层的脚印  相似文献   

10.
县市报作为最基层一级地方"小报",长期来在各级"大报"、"大品牌杂志"等高级别平面媒体以及各级电视立体媒体的挤压下生存,但县市报凭借区域内主流媒体及贴近基层群众的独特优势,仍然保持着区域内平面媒体广告经营的"垄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2011年8月份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给全国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新闻工作者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到基层去、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采  相似文献   

12.
李蕾 《新闻传播》2013,(12):161
2011年8月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面对资讯信息量过剩的今天,"走转改"的实施,让地方主流媒体深入思考了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意义。笔者认为,地方主流媒体必须深入推进"走转改",真正走出去、"沉"下来,到田野、下工地、进社区,贴近式观察、发现和思考基层中的新现象、新动向,推出有深度、有价值、有影响的报道,提升地方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3.
自中央部署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的新闻媒体也开始了一场同台竞技。"走基层"是一个契机,为中央和地方媒体搭建了一个平台,这是新闻人比拼功底、切磋学习的好机会。以往,作为地方的电视新闻记者,面对央视这样的国家级媒体,我们心底总有些不服气。你站在高端上,采访的是国家大事,出好新闻是应该的。而这一回,都是在田间地头,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央视播出的"走基层"系列作品中,精品层出不穷,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也让业内同行由衷赞叹!  相似文献   

14.
张光华 《兰台世界》2012,(21):13-14
儒学、社学、义学和书院共同构成清代亳州的教育体系。除儒学主要靠官方拨款外,社学、义学与书院基本依赖民间捐赠才得以运行。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在学宫,频繁的祭仪和经史知识传授是教化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新闻宣传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火热进行的过程中,在辽宁盘锦,一位基层宣传干部的好榜样——周恩义的事迹也正在从地方到中央广泛宣传开来,他的事迹生动感人,他的名字广为传扬,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扎根基层、深入基层,跟基层群众贴得近,为普通百姓服务得好,深受广大群众爱戴,也  相似文献   

16.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三贴近",走群众路线推进新闻创新的生动实践。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讲好基层故事服务社会民生"为主线,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探索出了一条地方党报集团践行"走转改"、推进新闻创新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11年8月中旬以来,在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的号召下,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媒体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转改"活动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过走基层接地气,践行"三贴近"原则,以提升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在眼下如火如荼开展的"走转改"的大活动当中,基层新闻单位"如何走、转哪些、怎么改",已成为基层新闻单位学习讨论的热门话题。何为"接地气"在百度百科中,对"接地气"的基本解释是:民间用语,大地里的力量,大地的气息。顺乎人理,接其自然。它的引申含义是:要广泛接触老百  相似文献   

18.
明代山东为适应化民成俗和科举的需要,曾广泛设立社学。社学曾遍布乡村和大小城镇,虽然教学条件有些差异,但是每处社学都聘请至少一位有德才的人为社师,学校内主要以圣人的著述为教材,并制定有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它既为府州县学提供了大量合格的生员,又由于它存续的时间较长,覆盖的范围很广,对于当时的文化传播与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扎实开展,县级电视新闻工作应着重在"把握导向、提高质量"上下工夫,在报道导向、基调、内容上体现大局,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克服县级电视台受众少、业务人员素质低、设备技术条件差等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广播电视新闻的个性特点和优势,凸显地方特色,致力提高报道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对于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改善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无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基层地方党报来说,随着这项活动的深入、扎实开展,不仅当地党政领导和广大读者表示赞赏,而且"千报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