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南阳汉画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艺林中的一朵奇葩。南阳汉画起于西汉,鼎盛于东汉,余波及于魏晋,存世画像集中于南阳一带。它以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的画像内容而驰名中外。南阳汉画是南阳汉代文化中的精粹,它包括画像石和画像砖两大类。  相似文献   

2.
南阳汉画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艺林中的一朵奇葩.南阳汉画起于西汉,鼎盛于东汉,余波及于魏晋,存世画像集中于南阳一带.它以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的画像内容而驰名中外.南阳汉画是南阳汉代文化中的精粹,它包括画像石和画像砖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汉代画像石珍贵,刻有文字的汉代画像石则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离石汉代画像石文字均属于题刻文字,且字数不多,最少的二三字,至多的二十字左右,对于解读离石汉代画像石,进而研究离石汉代历史和地方文化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是地方档案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们对历史、文学、艺术、民俗等领域的认识和研究。依据的大多是文字、文献、史料的著述。近年,由于考古事业的发展和民间持续的收藏热,图像逐渐成了关注的热点。汉代的画像砖就崭露头角,已先后出版《郑州汉代画像砖》、《许昌汉画像砖》、《河南汉画像砖》、《南阳汉画像砖》及《中国画像砖全集》。  相似文献   

5.
汉代的许多画像石中都刻有武术活动形象,例如有刀舞、武舞、手搏、剑舞、击刺等。文章在对汉代画像石区域分布特征的成因分析基础上,对汉代武术类画像石六种类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画像石中的汉代武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汉画是指现存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帛画以及嚣物画等,它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拘于"形"、据"形"而写"神";二是充满力度,富有动感;三是以线绘形,简约生动;四是结构严谨,层次明晰,繁而不乱.汉画对于研究中国绘画史和探索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之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飞花拾零     
南阳兴建大型汉画像石馆我国最大的收藏整理和研究汉代画像石刻艺术的南阳汉画像石博物馆,近日在南阳市卧龙岗下破土动工。南阳汉画像石集中反映了我国汉代文化的历史风貌和艺术风格,对研究汉代经济、政治、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经国家、省有关部门批准重建的南阳汉画馆,占地79亩,是一个熔现代建筑手段和古代建筑风格为一炉的仿古建筑,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内设序厅、舞厅、百戏、天文、斗兽、神话、传统历史故事、图雕、碑刻等10个展厅。  相似文献   

8.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取得了辉煌成就的一个时代,这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表现在文化艺术方面.汉画像石就是汉代人民创造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山东是汉画像石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这与汉代齐鲁大地发达的经济、文化以及独特的自然条件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汉代生活、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不仅是精美的古代雕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是东汉末年画像石极盛时期成熟的代表作。本书作者主持发掘、整理并主笔的《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堪称考古发掘报告的典范之作,在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是汉画像石研究必读经典,被评为“二十世纪最佳考古发掘报告”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新书介绍     
《出版参考》2010,(3):53-56
《阅汉堂藏两汉画像砖》书中记载汉画像砖的拓片,共400余幅。并对这些拓片进行了解读。汉画像砖是汉人为建造墓室专门制造的建筑材料。汉代盛行厚葬,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汉人就在汉砖上绘画雕刻模印当时的生活图景,为后人留下泱泱大汉琳琅满目的生活画卷,成为历史缩影。作者历时三十余年,搜集、收藏汉画像砖并拓印成书。  相似文献   

11.
<正>艺术奇葩——山东汉代画像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汉代人以石为地、以刀代笔雕刻在墓室、祠堂、门阙等建筑物上的石刻艺术品。作为我国古代为墓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汉画像石刻融神话传说、风土人情、历史故事于一体,主题鲜明,深沉雄大,体现了大汉帝国的时代特色和豪迈情怀。  相似文献   

12.
陶澜 《兰台世界》2013,(23):149-150
文章对于汉代戏车运动的发展演变历史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汉代画像石中的戏车表演的描述,对于当时戏车发展盛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英 《山西档案》2012,(1):44-47
汉画像石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涵盖了汉代政治、经济、民俗、社会生产、思想、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内容。汉画像石作为一种独特的档案载体,既是宝贵的历史文物,也是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具有较高的档案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目前出土关于武术的画像石看,能清晰地了解与武术有关的汉画像石类别、数目及在各个地域的分布,这也是为今后研究汉代武术提供更全面的根据,为我国的武术事业及全世界体育文化宝库提供了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汉代画像砖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对现代的人们来说,它们似乎是一种过去的东西。笔者试着从画像砖的形式美感、意境等美学特色来分析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提倡现代的艺术工作者们借鉴其精华,使我们的艺术具有传统的文化蕴味,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下榻”与新闻很有缘分,在报端常见:某某贵宾下榻某某宾馆。其意表达的庄重而文雅,大概非“下榻”无以替代。实在应感谢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语言文字财富。“下榻”二字,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已很少使用。是典型的书面语,古人很早就为我们创造出来了。如果追根朔源,得先说“榻”字。汉代以前,人们席地而坐。因为还没出现专门的坐具,不论什么贵宾,主人皆与之席地相向而坐。大约在汉代出现了“榻”这种家具。《释名卷六》上说:“长狭而卑曰榻,言其体榻然近地也。”今天从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墓葬壁画上,都可见到“榻”;晋代名画…  相似文献   

17.
卢澎涛 《兰台世界》2012,(36):130-131
汉代对于体育运动的提倡,为体操运动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文章对汉代画像石中的技巧类、器械类、平衡类、骑技类、艺术类体操动作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弼马温一词,对汉代画像石中"马上蜂猴""马上逢猴""马上封猴"等几种形式的画像进行探讨。非官宦人家只求吉祥、无须"封侯",故用凤鸟等形象,而官宦豪强则刻画猕猴以求加官晋爵。"射雀"也是官宦人家利用画像祈福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汉代的"射雀"画像所用手法较为省略,绘众多鸟的形象而简省射鸟人,以此隐喻"射爵"的深意。在许多汉代画像石中,"封猴"和"射雀"兼有,表现出官宦人家对仕途顺利的渴望。  相似文献   

19.
武氏墓群石刻,又叫武氏祠,位于喜祥县城30华里的武翟山村头,是东汉末年(公元145-200年之间)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构建筑,现存石狮、石阙各一对,汉碑三块,汉画像石四十四块.双阙石刻画面和四十四块汉代画像石,画面题材内容之丰富、思想内涵之深邃、雕刻技法之精湛,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  相似文献   

20.
汪新叶 《档案管理》2023,(3):99-102
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以独特的金石档案形式记录着汉代农业的发展,这种无可比拟的自然属性是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工作的基石。本文以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金石档案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潜在价值和数字化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遵循共享性原则,构建一个结构有序、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数据库”,切实有效地实现黄河流域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最后,依托数字虚拟展示系统对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金石档案数字资源进行交互性的整体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