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谭小梅 《大观周刊》2011,(27):26-26
1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难点 语言是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形成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文化的真正意义对于本文化群体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但是对于不同文化的群体,则是非常陌生的。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语言群体,于是,当不同语言群体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词汇空缺,即无法在非本族语言的范围内寻找到能够表达其意思的相对应的词汇,而这些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上。  相似文献   

2.
宿舍群体认同的缺乏,是导致高校宿舍恶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宿舍档案文化建设为调节宿舍人际矛盾,形成群体认同提供了新的思路。宿舍档案文化建设有利于缓解宿舍文化认同危机、不断加强宿舍的群体认同并发挥着调节宿舍矛盾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宿舍档案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宿舍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发挥大学生宿舍建档的积极性、把宿舍档案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指导能力等方面探索建构宿舍档案文化长效机制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珂萱 《视听》2023,(3):103-106
作为新国潮节目的主要消费群体,Z世代构建的趣缘圈层正在重塑话语结构和传播格局,基于圈层“聚”与“破”逻辑实现的圈层传播成为当今传播的主要机理之一。为实现在Z世代群体中的“破圈”,新国潮节目应掌握文化圈层传播机理,遵循微观层面上由文化认同驱动的圈层破壁,中观层面上文化交融吸引下的圈层交往,以及宏观层面上基于价值竞合的圈层融合。  相似文献   

4.
亚文化是一个群体或部落的文化,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青年亚文化反映了青年群体通过各种手段对主流文化和文化权力的抵抗,开拓了自己的文化领域,赢得了文化话语权。新兴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媒介环境发生了复杂的结构性转变,由此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在新媒介环境中,我国青年亚文化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异彩纷呈。本文探寻了我国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表现、新媒介环境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黄瑶 《东南传播》2018,(3):46-48
CP粉丝这一群体是粉丝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她们将感兴趣或喜欢的人物进行配对,组成CP(coupling),CP文化也逐渐成为现象级的流行文化。本文就以网络为载体,分析CP粉丝如何在网络中组成空间意义上的实践,用异托邦理论看这个空间结构中的符号生产,探究CP文化对粉丝心理建设和文化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民群体智慧调动每一个社区成员拥有的信息和知识,通过群体的力量以互助、共享的方式建立各种形式的“数字公地”,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对专业机构(如出版社、大众传媒)的过分依赖.网民群体智慧代表的是一种新兴的免费媒介文化,具有“去商业化”、“反专家范式”和“民粹主义”的文化倾向,它在克服传统商业化媒介文化一些弱点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调查分析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中的特殊群体包容性实践,总结其经验,为促进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群体均等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选取国外8个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作为调查对象,运用网络调查法,对其特殊群体包容性实践进行分析。同时,立足于我国现状,提出对我国的建议。[结果/结论]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主要从建设规划、可访问性、文化资源、文化活动以及项目服务这5个方面体现对特殊群体的包容性。立足于实际,我国应找准特殊群体项目建设路线、确立特殊群体可访问性标准、加强特殊群体文化资源建设、创新特殊群体活动形式内容、扩展特殊群体项目服务类型。  相似文献   

8.
提要:纪念馆是为“记忆”而生的一种博物馆,它参与群体历史记忆的建构,从而维护群体稳定性、塑造主流价值观和促进社会教育。纪念文化和博物馆文化作为纪念馆的两个来源,在各个方面影响着纪念馆中群体历史记忆的建构过程。如何在纪念馆中≯了妙平衡、互补融合纪念文化和博物馆文化,是纪念馆群体历史记忆建构中一个值得探究的现实课题。关键词:纪念馆;群体历史记忆;纪念文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流行语是网络传播中值得关注的重要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对201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农民、干部、教师、普通市民等不同群体中的传播现状及影响的调查发现:在流行语知晓度上,男性高于女性,农民群体低于其他四类群体;不同群体流行语的传播媒介基本以电脑为主,手机为辅;不同群体主要以同学、同事作为流行语的传播对象和以网络为传播途径;流行语的出现让他们更多地去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流行语是折射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档案文化产品的消费群体角度来审视档案文化产业化的可行性,并分析档案文化产品的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11.
群体传播时代,各种文化异彩纷呈,处于社会文化边缘的亚文化尤其活跃.可以说,亚文化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群体传播进一步激发了亚文化创作主体的创作热情,使其形式、内容、影响和作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亚文化在形式上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内容上追求娱乐最大化,效果上表现为空前发展和繁荣.在群体传播时代,亚文化的政治含义也愈加明显,它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反映底层民众的广泛诉求,勇于触碰政治话题,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益性数字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范式和服务业态,是一种促成“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对话的文化形式,可有效解决公益文化供给与基层群体真实的需求之间的错位问题。公益性数字文化早已存在,但目前无论是理念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没有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需要辨析公益性数字文化内涵,明析公益性数字文化的分类,构建公益性数字文化的管理、运营、内容与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档案文化产品的消费群体角度来审视档案文化产业化的可行性,并分析档案文化产品的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新文艺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并创作出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新文艺群体的生存发展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成为当前大众关注的热点。新文艺群体现状。新文艺群体泛指就职于民营机构的文艺工作者及从事文艺创作的人,包括民营文化创意产业工作人员、网络文化自由职业人员及相关的独立撰稿人等。  相似文献   

15.
郭晓  郭戈 《东南传播》2011,(10):111-112
农民工,这个农村的叛逆者、城市的草根人,在一种双重的身份、复杂的心态演绎中形成了特殊的社会群体,进而生发了特殊的群体文化——民工文化。由于民工文化的非主流文化特性,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内涵上的草根性、表达上的随意性、传播上的开放性,又有靠拢复制其它名利诱惑下不健康文化想象的盲目性和摇摆性。主流媒体必须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引领...  相似文献   

16.
节目形象包含了文化内核、呈现方式、播出渠道、观众反馈等多方因素。群体脱口秀不是个人脱口秀的简单相加,而是群像基础上的形象共塑。群像与个体角色设定上的调和、群体成员间互动的内容与方式、网络播出渠道受众的多层次构成,共同塑造了群体脱口秀的形象。“表演”概念不仅包含了舞台表演艺术,也是对人类行为观察分析的一种视角。从“表演”角度切入,对群体脱口秀的角色定位、演员互动及受众参与等行为进行研究,可以较为全面地呈现群体脱口秀形象的设定及达成全过程,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探讨网络节目文化的构成与呈现。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亚裔作为一个群体,已经在概念上被视为美国历史、文化和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民俗群体,因此他们的民俗也是美国公共生活和美国民俗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我们需要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这些独特的民俗。本文旨在通过考察不同美国华裔群体的民俗实践提供一些视角和概念,对民俗认同予以强调,以期它们能在一般的意义上对分析和阐释散居民民俗与身份认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作为巴赫金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狂欢理论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耽美文化是以网络为传播载体的青年亚文化,其对主流文化的批判性与狂欢化的贬讽和嘲弄、互联网环境下同人女群体自由平等的虚拟线上交际与狂欢节广场随性亲昵的交往行为、狂欢节的民间乌托邦性与耽美文化提示的象征性现实、耽美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戏仿性解读与狂欢化的否定和再生不谋而合,狂欢理论同耽美文化无疑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一方面可以清楚的明晰耽美这一狂欢式文化现象的精神实质,另一方面能够理解同人女群体建构的拟态世界及其主观追求,并指出耽美文化的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同人女群体的表层狂欢发展倾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聚焦网络迷群体文化研究的脉络、现状与趋势。在梳理国内外有关迷研究的脉络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当下中国网络迷群体文化研究的四种关键趋势,并从中整合细化出若干特点。本文认为对网络迷群体文化的研究,将从一个特殊的层面考量与揭示中国社会语境内在的政治、经济、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与粉丝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丝不仅仅是一个群体的代称,更是一类社会文化的表征。在当今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时代,网络媒介对于粉丝队伍的壮大以及粉丝文化的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分别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群体传播三个层面探讨新媒介时代中网络为粉丝积极参与媒介内容作出的贡献,网络对粉丝团内外权力运作的影响,以及粉丝在网络上构建的阐释性社区及其对集体身份的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