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晓丽 《兰台世界》2003,(12):38-38
每当人们来到铁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缅怀周总理的时候,都自然地想起银冈书院的历史和他的创始人郝浴。郝浴,字冰涤,又字雪海,复阳、中山是他的号,直隶定州人。郝浴一生崎岖坎坷,年轻的时候是在流徙中渡过的。他正欲大展抱负,又因积劳成疾而早逝。他两次为官,前后13  相似文献   

2.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3.
肖英 《兰台世界》2005,(11):59-59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4.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周恩来,字翔宇,乳名大鸾,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城驸马巷。周家原为当地望族,祖辈相习为“绍兴师爷”,但到大鸾出生之时已家道中落。大…  相似文献   

5.
日历     
孙玉梅 《兰台世界》2005,(9):141-141
铁岭市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是周总理少年时曾生活和学习的地方。虽然时间不是很长,确是他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对铁岭怀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亲切地把铁岭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6.
在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中,有一位最年轻的烈士,他只有17岁,即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这位烈士就是银冈书院的毕业生、铁岭人石璞。石璞(1913——1930年),号国柱,铁岭城内人。幼时家道小康,1920年入铁岭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即银冈书院小学。在校期间,勤奋好学,考试成绩常名列前茅。在他的遗物《古文观止》一书扉页上,有几行毛笔题字“:石璞在同学诸少年中为最稚,然似有特慧……”似为石璞的老师所题,可见石璞在银冈书院小学读书期间,聪明好学。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奉天省立第三中学初中部,仅用一年半进间就提前修完初中课程,结业时名列第…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清代东北第一书院”的铁岭银冈书院(前身名“致知格物之堂”),由清代原湖广道御史郝浴创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它对清代早期铁岭文化的影响具有着开发和发展的意义,有筚路蓝缕之功,对今天的铁岭本土文化仍然有着深刻的渗透。为此,从铁岭近代文化状态、银冈书院的产生和发展、银冈书院教育对铁岭文化的贡献、银冈书院对今天铁岭文化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对繁荣和发展铁岭现代文化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银冈书院     
<正>始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的银冈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书院并称为清代五大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被世人称为关东第一书院。这座书院的创始人是清代谪居铁岭的郝浴。郝浴(1623-1683),字冰涤、雪海,号复阳、中山。顺治十一年(1654),郝浴一次到铁岭访问高僧剩上人,喜欢上了铁岭银冈,便"卜地结庐,造屋三间",命名为"致知格物之堂",并在此寝食诵读,兼  相似文献   

9.
银冈书院     
《兰台世界》2015,(6):3
<正>始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的银冈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书院并称为清代五大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被世人称为关东第一书院。这座书院的创始人是清代谪居铁岭的郝浴。郝浴(1623—1683),字冰涤、雪海,号复阳、中山。顺治十一年(1654),郝浴一次到铁岭访问高僧剩上人,喜欢上了铁岭银  相似文献   

10.
孙玉梅 《兰台世界》2005,(8):140-140
1958年春节,周恩来总理指示:“任辅臣同志早在十月革命后就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他是我们的先烈,他的革命事迹是我们国家的光荣。”被周总理称为“我们的先烈”的任辅臣,也是银冈书院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铁岭市清代流官郝浴创建的文化教育遗址-银冈书院,距今已有近三百五十年的历史了。它是清代东北最早的为准备科举应试而研习经史的场所,在培育人才、振兴地方教育、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东北文化教育的发展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正>四、筹建60年,仅存10年历史上的襄平书院名噪一时,影响深远,是科举时代辽阳的最高学府,不少名人举子都出自这里。它与沈阳的萃升书院、铁岭的银冈书院齐名,被称为清代"盛京三大书院"。不过,这样的"辉煌"来得非常不容易,因为它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创建过程。辽阳是一座具有2400年历史的古城。历代都有名人辈出,文风昌盛。可由于战火连年,直到大清取代了大明政权后,文教之于民,又是从零做起。从康熙朝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将明代的书院都做了修复和改建。唯有辽阳这座古城,不但没有修复明代遗留的文武二书院,而且也未建新的书院。  相似文献   

13.
<正>为缅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张闻天、王稼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笔者走进了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居住过的旧址——寻甸县丹桂村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占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展厅面积2200平方米。1974年筹建,1977年10月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983年1月纪念馆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纪念馆  相似文献   

14.
张冰  梁秀芳 《兰台世界》2007,(3S):56-56
位于沈阳南郊的魏家楼子,现为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河铺乡魏家楼子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怎么能和周总理联系在一起呢?也许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周恩来总理在沈阳读书期间,三个暑假都是在这个小村庄度过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吸引了少年周恩来对这里的浓厚兴趣呢?这还得从少年周恩来到沈阳读书的时候说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在江苏淮安驸马巷。1910年,周恩来离开家乡后,再也没有回来,但祖国大地到处都留有周恩来的足迹: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天津三戒里4号,成立觉悟社并领导"五四"运动;在南昌江西大旅社,领导南昌起义;在遵义老城红旗路,主持召开遵义会议;在重庆曾家岩50号,主持南方局工作;在南京梅园新  相似文献   

16.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进入沈阳某小学堂。有一天,学堂的魏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有的同学回答:"为光耀门楣。"一个孩子说:"为明理而读书。"一位店主的儿子老老实实地说"为家父而读书。"周恩来回答说:"为中华之崛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7.
从1979年周恩来故居对外开放到1988年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修复,1992年周恩来纪念馆建成开放,再到2008年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各项纪念工程全面结束,到2009年3月5日周恩来诞辰111周年,淮安周恩来纪念地已走过了30年历程。淮安周恩来纪念地由单一到完整,由松散到统一,由简单到成熟,由一般到知名,逐步建设成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成为全国人民陶冶情操的社会课堂、放飞心灵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4月24日,"从启航到领航"红色寻根行动走进淮安暨"百年亮彩看江苏"活动,在淮安市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启动.活动由江苏省委网信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档案馆主办,淮安市委网信办、淮安市委党史工办、淮安市档案馆、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网信办、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19.
1910年春,12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淮安去东北伯父处读书。这次离家对周恩来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周恩来自己认为:“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相似文献   

20.
黄维  王燕 《新闻天地》2011,(6):14-16
【红色档案】平江起义旧址——天岳书院,它占地面积6549平方米,建筑面积3907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720年),清同治年间(1867年)迁建现址,清朝末年实行"新政",改革教育制度,废除了科举制,1902年,天岳书院改为平江小学堂。辛亥革命后,又改为平江高等学堂。解放后,改为平江第一中学,直到1985年,该校迁出。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动了震撼全国的平江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平江起义是我党我军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又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如今,天岳书院已辟为平江起义纪念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