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侯步云 《兰台世界》2016,(16):124-125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刘敞是北宋《春秋》学重要代表人物,著有《七经小传》、《春秋》五书。刘敞主张《春秋》为经非史,但史为基础;批判《春秋》传与注,但对传和注采取了不同态度,而评判的标准是《春秋》经文本,尊经信义。刘敞成为宋初庆历之际开经学新风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2.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宋初"三先生"之石介作为宋代理学的先驱,对《春秋》也有一定的研读,表现为尊经批传,阐释儒家仁义之王道。  相似文献   

3.
侯步云 《兰台世界》2016,(5):138-139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刘敞是北宋《春秋》学重要代表人物,著有《七经小传》、《春秋》五书。其中《春秋》五书主要突显儒家之道、王道理念,有其经世致用之特色。  相似文献   

4.
孔子作《春秋》,孟子和司马迁言之甚详。但孔子作的《春秋》,并非"春秋经",而是"春秋传"——即今以左氏命名的"左传"蓝本。其实,对"春秋经"非孔子作这一点,从唐代刘知几开始,就以"惑经"为名作了初步的证明。  相似文献   

5.
随着"春秋经"即"鲁春秋"这一观点的被确认,孟子、司马迁的"孔子作《春秋》"之说遂受怀疑和否定。笔者通过考证,提出:孔子作《春秋》确有其事;孔子所作《春秋》非"经"而是"传"——即《左传》之蓝本。除了先秦典籍,笔者还探考汉初学坛,从中找到了有力的佐证。一、从汉初称引探考孔《春秋》真相在司马迁的《史记》问世以前,孔子作《春秒》的业绩已被汉人广为称颂。巨儒名家如陆贾、淮南王刘安、董仲舒等,在他  相似文献   

6.
正明胡广等辑《春秋集传大全》,收入《儒藏》精华编经部春秋类春秋总义之属,凡二册。"校点说明"言:"以明永乐内府刻《春秋集传大全》三十七卷为底本(1),以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汪氏《春秋胡氏传纂疏》列为参校本。"(2)卷三十七"鲁哀公十三年"之"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条下疏文,"陈氏曰:‘黄池之盟,不书吴晋之盟,《春秋》修讳之’",  相似文献   

7.
在《春秋穀梁传疏》中,杨士勋将《穀梁传》中前后出现的内容相同或意思相同的《传》文称作"重发传",认为这些"重发传"是《穀梁》作者有意为之的,因而尽力找出"重发传"的缘由。其实《穀梁传》传文的重发多随意,杨世勋"重发传"概念的确立并非有效的经学诠释,且他是在混乱《经》《传》关系的情况下对该现象进行解释。其致误原因则与"穀梁学"历史积淀不足,杨士勋水平欠缺、逻辑不清晰及其受唐初学风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8.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北宋晚期学人萧楚对《春秋》有一定的研读,其著作《春秋辨疑》具有以专题例法解经,意在经世的两大特点,进而阐释儒家仁义之道。  相似文献   

9.
《唐书直笔》在流传过程中,卷数及书名有较大变化,笔者通过版本考证,厘清了其源流关系。关于本书撰写时间,所附《新例须知》当撰于皇祐三年前后,而《直笔》略早。将本书与《新唐书》进行比较,确定《新例须知》为《新唐书》撰写凡例,《直笔》乃《新唐书》修撰前书法思考,因其规定太过繁缛,欧阳修、宋祁仅部分汲取。总体上看,《唐书直笔》反映北宋文人《春秋》笔法修史观。  相似文献   

10.
吕本中和吕祖谦二人皆撰有《春秋集解》。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引“东莱吕氏曰”凡七条,其中六条能够确定是引自吕祖谦的《春秋集解》,但这六条论说全不见于今传《春秋集解》,这充分证明宋元诸儒援以为据的吕祖谦《春秋集解》与今传《春秋集解》不是一书,吕祖谦《春秋集解》已经失传。今传《春秋集解》曾经后人的增补,加入了吕本中《春秋解》的论说,并析十二卷之书为三十卷,但这两种本子就其原作者而言都应该说是吕本中。又今传《春秋集解》所引数条“东莱吕氏日”来历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于明人张铨《常评事传》中的"安石"一词,有不少著述中认为是指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经翻查、分析相关史料认为,把"安石"说成王安石是错误的,"安石"应指东晋时期的政治家谢安。  相似文献   

12.
善本书影     
宋嘉定六年刻本《孙子算经》宋刻本《春秋经传集解》汪克宽著《春秋胡氏传纂疏》元至正八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刊本l鳗网W啪正豪车汪克宽著《春秋胡氏传纂疏》元至正八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刊本且一;圣A;点j‘§。习耐1叫引善本书影  相似文献   

13.
1.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准奉诏修定《诸道图经》。开宝"四年正月戊午(二十一日),命知制诰卢多逊、扈蒙等重修天下图经,其书汔不克成。六年四月辛丑(十七日),多逊使江南,求江表诸州图经,以备修书,于是十九州形势尽得之。《宋准传》开宝八年受诏修定《诸道图经》。"(《玉海·开宝修图经》卷十四) 按:《宋史·宋准传》谓"宋准字子平,开封雍丘人。开宝中举进士,翰林学  相似文献   

14.
家谱的发展在宋代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不仅表现在家谱编撰方式上由官府主修变为私家修撰,并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向庶民阶层渗透;而且表现在家谱功能上由过去炫耀门第、考校选举等政治功能和婚姻交往等社会功能变为"敬宗收族"的伦理教化功能。但是在北宋前中期,虽然苏洵《苏氏族谱》和欧阳修《欧阳氏谱图》开创了新的修撰范式,响应者似并不多,以至于欧阳修曾对苏洵说:"是不可使独吾二人为之,将天下举不可无也"(《嘉祐集》卷十四《谱例》引)。但是晁氏却是能够洞见时代对新的家谱需要的宗族之一。  相似文献   

15.
程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洛学创始人之一,程朱理学的开创者。程颐著作颇丰,《周易程氏传》是他倾注多年积累撰写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程颐的生平,详细梳理和辨析了《周易程氏传》的不同版本和流传情况,补充了学界对相关版本研究的缺漏,通过对《周易程氏传》版本流传相关问题的研究,认为《周易程氏传》是程颐所作的“忧患之作”,体现了程颐继往开来的注经模式,大力推动了儒家易学研究进程,为学界深入探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宋初三先生”之胡瑗作为宋代理学的先驱者之一,对《春秋》也有一定的研读,并从“尊王”、“妇道”两个方面论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7.
遂寞姜氏于城颍《隐公元年·传》:"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其中"寘"字,杜预无注。陆德明《经典释文》云;"寘,之豉反,置也。"日人竹添光鸿《左氏会笺》释之为幽。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①:"寘,音义同‘置’"。其《春秋左传词典》则径云:"寘,放置、安放:遂寘姜氏于城颍。" 按:《会笺》之说虽有思致,然未必能得传文本旨。杨伯峻先生据陆氏《释文》,谓"寘"音义同置,原本不误,然释为放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是北宋时期声名显赫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经学、史学、文学、金石考据等领域,代表著作有《新唐书》、《新五代史》、《集古录跋尾》、《欧阳文忠公集》等。本文仅就欧阳修的藏书题跋略作论析。  相似文献   

19.
《西征道里记》记北宋禁中福宁殿东庑有阁曰"司斾",经爬梳文献复原福宁殿东之建筑布局,并辅以北宋内职女官制度,可证《西征道里记》"司斾"系"司饰"之形近字讹。另外,《西征道里记》对于北宋宫城布局研究的文献价值也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一范氏《后汉书》原定计划有十纪、八十列传和十志,合为百篇。范氏生前,仅完成十纪与八十列传。十志,据《后汉书·皇后纪下》之"事在"百官志》"下,章怀太子注引《宋书·谢俨传》所云,原是托付谢俨撰的,而俨"搜撰垂毕,遇晔败,悉蜡以覆车"。不过,这里有二个疑点:一、南宋学者洪迈曾云:《谢俨传》,"今《宋书》却无,殊不可解"(《容斋四笔》卷一"范晔汉志"条)。其实,此尚不可怪,因为《宋书》到北宋末有散佚,或许《谢俨传》已佚于洪氏之前。可怪的是,《宋书》所载稍详之人物,《南史》均有传,并且,后者好载异闻,因之,《宋书》果真有《谢俨传》,《南史》没有不载之理。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