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天贵 《兰台世界》2016,(17):141-14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保障立法是中国社会保障史上的重要一页,是国民政府针对中国传统社会保障的式微,新式社会保障问题的凸现,世界社会保障立法潮流及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影响,以及国民政府政权合法性面临的挑战等现实问题反思和应对的理性选择结果。对南京国民政府社会保障立法的社会背景进行考察,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社会保障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国民政府主政贵州时期,贵州私盐盛行,为税收而管理的体制是根本原因,食盐走私有利可图是经济动因,市场需求是客观原因,食盐走私群众化是重要原因。探讨这一问题可以丰富贵州地方史、中国盐业史研究,为当今盐业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北洋政府时期,长芦缉私营在长芦盐区的"硝私"查缉,是其存续期间的工作重点。硝私查缉的方式有日常巡缉、硝区平池、硝区毁地等方式。但效果并不彰著。长芦缉私营查缉硝私行动给后人留下了一些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4.
<正>民国时期,贵州的教育分成两段。一段是军阀统治和控制时期的教育;另一段是国民政府中央控制下的教育。军阀控制时期,贵州省的财政主要用于军阀之间的战争,很少用来发展教育事业。国民党中央军在控制贵州政局之后,着手进行教育整顿,同时开始重视贵州的教育及教育经费的投入。安顺县是贵州省的一个基层政权单位,在经济窘  相似文献   

5.
张楠 《大观周刊》2012,(18):284-284,280
周西成在1926年至1929年主黔期间,修筑了一系列的公路。虽然其筑路的主观目的是为巩固在贵州的统治,进而向邻省扩张其势力,同时也给当时的贵州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但这一举措,却是贵州从驿道向近现代公路的转折,极大地促进了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经华 《图书馆杂志》2008,27(1):69-71,22
自唐代柳宗元的寓言<三戒>创作之后,"黔之驴"遂用来形容一切外强中干、大而无当的事物.许多解释著作普遍将"黔之驴"翻译成"贵州的驴子",对贵州的文化形象造成了极大的误解.实际上,唐宋文学作品中的"黔"并非后世贵州简称,它是指当时的黔州或黔中,地域相当于现今重庆彭水一带."黔之驴"寓言故事发生地点,完全与贵州无关.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以陪都重庆为中心组织力量继续坚持抗战,在西南地区兴建大批军事工程设施以备战之用;贵州作为重要的大后方,在此时期修建或扩建了十余处军用机场供抗战使用。  相似文献   

8.
国立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最高学术研究机构,考察中央研究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总结国民政府时期科学事业发展的经验,有助于为我国公立科研机构的改革与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与图书报刊查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为具体地分析了抗战这个特殊历史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一贯延续的对共产主义书刊的敌视态度,并着力探讨国民政府当时的图书报刊查禁政策。  相似文献   

10.
郭昌文 《兰台世界》2016,(19):132-136
贵州是国民政府整合地方实力派取得显著成功的省份之一。此种成功,与蒋介石因应时局变化进行策略调整不无关系:国民政府初期高调介入无果后,面对九一八事变后的内外困局,低调调解贵州纷争,羁縻默认实力派以实力所改变的地方政局;1934年底顺势进入贵州,渐进统一贵州军政。然蒋武力解决问题的逻辑并未改变。其相应的后遗症也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回顾这段革命历史,不能不使我们缅怀周素园老前辈从事反帝反清革命斗争,光复贵州和创办《黔报》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12.
<正>"找到了,终于找到了,我们跑了好几处地方都没有查找到,今天终于在叙永县档案馆查找到了。"贵州省遵义市交通运输局安监科原科长杨奇杰高兴地说。7月10日,叙永县档案馆接待了贵州省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杨奇杰一行3人,他们专程驱车前来查找清光绪年间丁宝桢任四川总督时期永岸川盐入黔的运输历史状况。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因为交通不便利,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老百姓吃盐都很困难。在那"斗米斤盐"(用一斗米换一斤盐)的年代里,为了更好地解决云、贵、桂老百姓吃盐困难  相似文献   

13.
<正>战时因海盐产区大半沦陷,食盐供应立即成为国民政府十分迫切的问题,尤其是不产盐或产盐少的省区盐源紧缺,盐价随之增高,不法商民囤积居奇在所难免,民食堪忧。1937年,国民政府拟订了"民制、官收、官  相似文献   

14.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使其成为战时首都,并明定为陪都,从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出版中心。本文着重简述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这一时期重庆出版业的发展变化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使其成为战时首都,并明定为陪都,从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出版中心。本文着重简述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这一时期重庆出版业的发展变化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今年初,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徒步沿长征路线采访进入贵州省境,引起贵州新闻界广泛关注。省委宣传部、省记协和贵州日报社的领导,对学习罗开富精神作了研究,两位年轻记者——蒙应富(苗族)、刘庆鹰主动请战:深入贵州边沿区采访。于是,贵州日报的《黔边行》专栏,就在春节过后,与读者见面了。《黔边行》隔天一期,加框发一版下角,到现在发了近百篇稿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不少读者投书贵州日报反映情况时,信封写的是“黔边行记者收”,反映了读者对《黔边行》专栏的信赖。省委领导同志也很重视,曾  相似文献   

17.
何水英 《兰台世界》2015,(2):159-160
莫友芝的《黔诗纪略》编纂过程中将"网罗放佚"与"选取精华"的选录方法相结合,诗歌来源广泛,编纂思想中具有较强的史学意识,为研究贵州古代尤其是明代的诗歌发展及历史人物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这张珍贵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十支队滇南饯别合影纪念照,拍摄于1950年3月9日,时间跨度接近70年。看到这张老照片,让人不由的想起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十支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西南边疆战斗的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十支队组建1949年7月,为加强党在滇桂黔边区的领  相似文献   

19.
曾丹 《采.写.编》2017,(5):156-157
1935年,结束军阀混战,国民党奠定黔政.两年后,全面抗战随即爆发,原本偏安一隅的贵州成为抗战大后方.许多高校等机构内迁,文化名人入黔,在全力抗敌的同时,贵州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抗战时期贵州地区最大的抗敌社会组织的主要刊物,《抗敌》主要通过对青年学生、农民群众、妇女群体抗战的宣传,对贵州整体抗战舆论的建构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缨 《新闻窗》2014,(6):21-22
贵州由于地处西南边地山区,交通闭塞,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远落后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贵州形象几乎被"夜郎自大"、"黔驴技穷","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几句老话牢牢锁住,成为一种固化的刻板印象。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贵州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各方面发展日新月异,贵州开始以崭新的面貌示人。于是,加强贵州形象外宣,破除世人对贵州的形象成见,成为摆在贵州媒体人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