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记录和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及相关工作历史过程与阶段性成果的各类文献资料的总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直接反映了文化活动项目的基本面貌、传承状况等,并且是承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无形转化为有形的实物,保存和利用好这部分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及保护工作的现状;分析了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内容;论述了如何加强档案资源开发,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历史进程中风土人情的体现,是当地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文化结晶,它凝聚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与现代审美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直接导致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断层。由此,对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迫在眉睫。本文探讨了应用现代声像技术开展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希望为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延续的重要内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可以看出其本身就具有档案的属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这些属性则恰恰能对其实行档案化保护.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保护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 一、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保护 2004年4月,苏州市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地区,这标志着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到了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也为苏州科学地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付潇 《黑龙江档案》2013,(4):102-102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档案既是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的产物,又是最宝贵最直接的记忆资源,它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文化展现和继承的媒介与载体;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又是文化发展与传承的产物,其本身即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对于文化的记录、传承、研究和保护,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从档案工作的角度来说,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保管与利用工作,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最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活态传承”是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活态传承的内涵及实践途径展开讨论,并以“奇人匠心”MCN机构为例,深入研究其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创新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7.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广西唯一的一个侗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侗族特色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民族性与代表性。在了解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为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档案、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编研以及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展览工作,以期能为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建议与帮助。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记忆的根,是民族文化的魂,是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和维护国民文化身份的基本依据。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人类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文化展现和继承的媒介与载体,是文化发展与传承的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对于文化的记录、传承、研究和保护。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所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最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视野     
《陕西档案》2012,(2):17-19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核心就是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急需档案部门对他们进行立档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工作的核心就是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急需档案部门对他们进行立档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宁 《图书馆学刊》2010,32(12):11-13
高校图书馆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发挥高校图书馆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信息、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组织与协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高校图书馆通过营造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环境、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永林 《文化遗产》2015,(1):1-10,157
本文基于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与保护、传承与传播,以及创新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分类和检索体系构建、虚拟现实和可视化展示技术、新媒体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与传播的作用,以及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运用等问题,试图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羌族及北川羌族历史与发展,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主题的历史与体验旅游等方面,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主题旅游为例,对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记录,从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角度来说,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保管与利用工作,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最有力的支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的可行性,为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档案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档案是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的产物,对于文化的记录、传承、研究和保护、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保管与利用工作,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最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水书是中国贵州黔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水书刻不容缓。抢救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提升每个人的“文化自觉”。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图书馆负有不可推卸的使命。民族地区图书馆参与水书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行动措施。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图书馆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以及公共图书馆参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指出公共图书馆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起的作用,并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赵新艳 《新闻传播》2012,(9):78-79,81
近年来,伴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升温,媒介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角色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面临外来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挑战,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媒体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而尤其是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文化特点的受众,如何采取差异化传播战略,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成功与否,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效果。本文于此借鉴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深度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尤其是在新媒介环境下现代大众媒体角色的定位、传播内容的选择与传播方式的创新,提出媒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环节的具体措施与对策,以期为实现媒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记忆,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凝聚力量的源泉。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谭宏 《文化遗产》2016,(4):65-73,158
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中,建设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这个名录体系的建立,对于中国丰富的各地、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和样式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实。但同时,十多年的名录体系实践,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一系的问题和挑战。解决和协调好这些问题和挑战,将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其文化价值、文化多样性、文化可持续发展得到更好地展示和体现,更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