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东运动会起源于近代东亚地区,是亚洲地区举办最早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其赛事由菲律宾、中国和日本三国所发起,并效仿欧洲现代奥利匹克运动会的模式所创立。远东运动会从1913年创立至1934年解散,共计举办过10届赛事。中国在其间举办了第2、5、8三届赛会,赛会地点均在上海。远东运动会是中国在近代历史上最早参与并承办的国际体育赛事,这项赛事成功激发了近代中国社会民众对现代体育的关注与热情,也促进了近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915年,由于中国筹办和参与远东运动会的积极表现,国际奥委会致电远东运动会组委会:正式承认远东体协;邀请中国参加下届奥运会和奥委会会议。不巧的是此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令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愿望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有"中国奥运之父"之称的王正廷原本是外交官出身,但他一生热衷体育事业,发起举办了远东运动会,被推选为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策划夺回中国体育主权,狠抓体育教育,为近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正廷在从事外交活动之余,热心体育事业。在远东运动会历史上,他曾积极参与组织在上海举办的第二、五、八届大会,并带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其他数届运动会,对于促进中国及亚洲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为了表彰他对亚洲体育所作的贡献,1922年国际奥委会将王正廷选为奥委会委员,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位奥运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5.
王正廷在从事外交活动之余,热心体育事业.在远东运动会历史上,他曾积极参与组织在上海举办的第二、五、八届大会,并带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其他数届运动会,对于促进中国及亚洲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为了表彰他对亚洲体育所作的贡献,1922年国际奥委会将王正廷选为奥委会委员,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位奥运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6.
近代上海的体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体育界越发感受到发展中国体育的重要性,在中华体育协进会的组织下,先后举办了六界颇具规模的"万国运动会",对于促进上海的体育事业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远东运动会一直被视为现在亚运会的前身,本文对上海的著名报纸《申报》对于历届远东运动会的报道进行研究,从1913年到1934年漫长的20多年的远东运动会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体育新闻报道理念的日臻完美,可以看到中国体育新闻报道业务日臻完善,虽然当时的体育报道还是比较稚嫩的。但是其报道理念和报道业务时于当今的体育新闻报道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远东运动会一直被视为现在亚运会的前身,本文对上海的著名报纸《申报》对于历届远东运动会的报道进行研究,从1913年到1934年漫长的20多年的远东运动会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体育新闻报道理念的日臻完美,可以看到中国体育新闻报道业务日臻完善,虽然当时的体育报道还是比较稚嫩的,但是其报道理念和报道业务对于当今的体育新闻报道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体育运动发展在近代中国占有重要位置,梳理历史文献,发现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共承办过三次远东运动会,其举办地点都在上海。对这三次运动会的承办过程进行回顾,是我国体育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借鉴近代体育发展经验之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近代西方体育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举办城市运动会,成为近代体育史上最为重要的一项体育活动。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在城市运动会的引入和发展上作出了一定的积极贡献,由于受到日本侵略战争的破坏,近代城市运动会一度中断,抗战结束后,为了振作民族精神,体育运动会很快恢复。城市运动会的举办,对于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久卿 《档案》2011,(4):28-31
旧中国体育十分落后,而地处西北的甘肃省体育较华北、东南各省更是相差甚远。1918年,甘肃省立一中为纪念5周年校庆而举行的运动会,在甘肃历史上尚属首次。其后,1933年甘肃派出运动员参加了西北运动会和民国第五届运动会,后又参加了1935年的  相似文献   

12.
清末女子体育教学,在和清廷顽固派斗争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发展。清末明初,湖湘地区创办了许多女子学堂,这些女子学堂注重引进西方体育课程,对学生开展体操、田径、球类等体育项目的教学,校方还通过举办女子运动会检验女生体育教学成果。组织女生参加区域性的官方或者民间运动会,促使女性从封建藩篱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培养了大量的女性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莫娟 《当代传播》2000,(4):69-70
所谓特殊运动会 ,指的是不以竞技为主要目的 ,而是有自己特殊意义的综合性运动会。如各个国家、地区甚至世界性的残疾人运动会 ,我国的少数民族运动会以及世界各国别出心裁、稀奇古怪的趣味性运动会。第七届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 (简称“远南”运动会 )于去年年初在泰国曼谷举行 ,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也于去年11月在西藏和北京举行。而上一届“远南”运动会和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分别于1994年9月和1995年11月在北京、昆明举行 ,我有幸参加了这两次运动会的采访。采访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 ,采访这样的特殊运动会…  相似文献   

14.
上海青年会体育部成立于1908年,是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民间体育组织。在其存在的40年间内,策划组织了旧中国的全运会、远东运动会,以及各种体育项目比赛。  相似文献   

15.
何剑吴对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体育精神一直影响着南武中学的师生。民国二年在菲律宾举办的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南武三杰"的名字四海名扬,这是对何剑吴体育救国精神的一次肯定。  相似文献   

16.
李琪 《兰台世界》2013,(4):130-131
<正>中华民国体育运动总会的原称是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并于1924年8月底成立,是当时全国性的体育运动领导组织,主要负责国内体育运动推广及区域性运动会的组织事宜。中华民国体育运动总会是以推动全民体育、发展业余运动精神及提高国民素质等内容为宗旨的,并于1931年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中国  相似文献   

17.
廖齐 《兰台世界》2011,(5):55-56
第十五届华北运动会于1931年在山东济南举行,本届大会的改革措施和取得的骄人成就,对华北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动荡的20世纪30年代,第十五届华北运动会彰显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国近代体育始终以提升国民体魄为己任,最早从严复所提出的"鼓民力",到后来蔡元培主张"以体育为本",从最初"土洋体育"之间的尖锐对立,至全面探索"建设民族本位体育",这些都在提升我国国民体魄重任中全面贯穿。国穷民弱,摆脱"东亚病夫"之屈辱是我国发展近代体育的主要动因,自晚清提倡的强国、强兵至民国时期体育竞技、健身及娱乐理念的转变,逐渐形成民国"体育复兴"时期制定体育场地设施政策的重要文化背景。本文主要分析与探讨民国"体育复兴"理念下宜宾运动会的召开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第十五届华北运动会于1931年在山东济南举行,本届大会的改革措施和取得的骄人成就,对华北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动荡的20世纪30年代,第十五届华北运动会彰显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白芸 《新闻世界》2010,(6):75-76
温哥华冬奥会的结束,标志着中国体育电视在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报道理念上,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采访包括对传统采访与现今采访的思考和理解;央视对于建立"采访体系"的阶段性努力;新采访体系的形成;三位一体采访体系的理想模式以及对新的大赛采访体系的展望等方面,分析和阐释了新采访体系的建立对中国电视体育报道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