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有着"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著名文学家老舍一生有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从事文学翻译工作。他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获得了诸多感悟,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老舍的文学创作成就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因于他的文学翻译成果。  相似文献   

2.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及翻译家。在他一生中不仅文学作品著作等身,其翻译活动也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很值得进一步去探究梁先生对西方文学翻译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王文娜 《兰台世界》2012,(25):32-33
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上海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和艺术鉴赏家。傅雷学贯中西,擅长领域横跨翻译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在翻译方面,他以译著欧洲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著称,多达500多万字的《傅雷译文集》是他毕生翻译心血的结晶。在文学方面,他的文学评论深入浅出,特别是他对张爱玲著作的系统评论堪称文学评论界的典范;还有极具文学鉴赏价值的傅雷书信集《傅雷家书》也全面展现了傅雷高超的文学造诣。在艺术方面,他的文艺评论、绘画评议和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4.
周煦良是我国著名的英国文学翻译家,他出生清末官僚之家,却具有强烈的民主革命意识,希望拥有和平的创作环境来助推自己的文学翻译事业。周煦良的翻译重点在于英国诗歌翻译,他对诗歌翻译理论也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郑振铎在翻译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郑振铎接触文学翻译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郑振铎坚持文学绝对能够翻译的理念,积极翻译国外著名文学作品,介绍国外著名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6.
茅盾的翻译思想主要涵盖三个方面,提倡忠实于原文内容和风格的直译,主张译文应体现原作的神韵,重视文学翻译的艺术创造性。茅盾的翻译实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美国科幻小说的翻译,中期对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以及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后期苏联卫国战争小说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赵丹 《兰台世界》2015,(7):81-82
徐志摩是现代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他在从事诗歌创作的同时,也在尝试着西方文学翻译,一手拿着创作之笔,一手拿着翻译之笔驰骋于世界文坛。他将翻译视作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有着传播精神文明的作用,在翻译界有着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菲华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翻译家和优秀的企业家林健民先生在海外为宏扬中华文化,促进中菲文化交流而呕心沥血,贡献非凡。他具有精湛高超的翻译艺术,他的“整齐美”的文学翻译风格是一种可贵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叶君健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他是中国第一位将《安徒生童话》译成中文的文学大师、翻译巨匠,也因此获得了丹麦女王颁发的"丹麦国旗勋章"。本文对叶君健先生的翻译成就和翻译理论做出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对我们今后的对外翻译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不仅是一位文学巨擘,还是著名翻译家。在翻译领域,他辛勤耕耘了半个多世纪,翻译了数十部外国著作。其中具有代表性、开创性的译著《资本论》、《浮士德》等一举奠定了他在中国译坛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杨宪益(1915-2009),祖籍江苏淮安,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翻译家、诗人合和文学理论家.他与夫人戴乃迭共同翻泽的《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名著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深受各界好评.事实上,杨宪益的文学贡献还远不止于此.本文拟对杨宪益的文学翻译与研究贡献进行梳理,以深切纪念这位"翻译了大半个中国"的翻译名家.  相似文献   

12.
草婴是我国著名的俄罗斯文学翻译家,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十年浩劫"的"文革"期间,他从未放弃视如生命的俄罗斯文学翻译事业。  相似文献   

13.
叶君健,1914年出生于湖北红安,是中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作家,也是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他热爱孩子,数十年来,虽然肩负翻译、编辑和创作的重任,但他始终把为孩子创作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不懈地笔耕于儿童文学园地,为中国儿童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巴金从二十年代末,初次登上文坛,半个多世纪以来,创作和翻译了大量文学作品,不下一千万字。这在世界和我国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然而他不但在创作和翻译上作出了很大贡献,还在出版工作方面工作了将近二十年。起先他是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创办人之一,一直是这家出版社的总编辑,经过他的手编发了好几百种书稿,著名的文学丛刊十大辑一百六十种,就是他辛勤工作的成绩之一;后来又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编发了很多世界名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是中国当代集文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为一身的著名学者.早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和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林语堂同国后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学府.1966年林语堂定居台湾,1976年于香港病逝.林语堂一生著作等身,特别是他的大量中英文翻译作品更是让他扬名海内外,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在国外用英文写书的中国作家[1]86-88.本文拟解读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与实践,以再现这位近现代著名文人文学与翻译创作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6.
巴金是近现代中国文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极具完美气质的翻译家。他因自己的成长生活经历而努力追求民主革命思想,在苏联文学的影响下逐步走入并深入翻译世界,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操作性极强的翻译准则。  相似文献   

17.
呼亚玲 《兰台世界》2012,(19):69-70
梁实秋(1903—1987),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英国莎士比亚著作的文学权威,自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从事《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贡献卓越。一、深厚的文学造诣梁实秋生于北京,祖籍浙江余杭,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堂,求学期间他刻苦认真,博览群书,并开始尝试文学写作和翻译训练。清华学堂当时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教育教学完全采用美国式的西方教育方法,因  相似文献   

18.
梅绍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英美文学学作品翻译家、戏剧家、作家,早年毕于北京燕京大学,他翻译了众多国外文学作品,并在国内取得了很大的影响.梅绍武在中国翻译界的特色就是对英美戏剧文学作品的翻译及其理论作品研究.梅绍武喜欢用北京语句及语来翻译作品中的人物台词,非常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卞之琳先生是新中国举足轻重的文学翻译家。本文梳理了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成就,以及他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文学翻译思想,阐释了其为新中国英国诗歌汉译和莎士比亚戏剧翻译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高文芳 《兰台世界》2012,(22):62-63
蔡元培不但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在长期的知识探索和传播过程中,他既形成了博大精深、高瞻远瞩的翻译思想,又致力于亲身躬行、独具匠心的翻译实践,为我国文学翻译事业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与成就。一、蔡元培的翻译思想甲午战败之后,面对落后腐败的清廷封建统治,中国又掀起了新一轮学习西方的热潮,有识之士纷纷学习和掌握西方语言与文化,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