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艳 《兰台世界》2014,(6):81-82
法显的西游行为不仅促使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与深入发展,也为印度历史文化的重建提供了宝贵史料,中印文化沟通交流离不开法显的卓越贡献。本文介绍了法显生平,结合其西行的背景、法显的西行实践分析了其对中印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晋僧法显于公元399年以64岁高龄西行取经,13年间,游历天竺30余国,取回大批佛经,历尽艰辛,归国译经。法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陆路向天竺,然后由海路归国的取经者,也是第一个用文字记述天竺见闻的人。他所撰的《历游天竺记传》对研究中印交通、中印佛教、地理、民俗、文化等,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文献。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版本错讹,典籍驳杂,使这一文献有关史实尚存在一些需要探究之处。  相似文献   

3.
邓明 《档案》2015,(1):24-26
2004年以来,在七里河区阿干镇烂泥沟林区创建气势恢宏,体量高大的弥陀村、念佛堂、塔林等法显寺建筑群,为自然风景优美的天然林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为佛弟子提供一处修行之地,为旅游休闲业打造一处胜景。法显寺凭借法显西行取经的历史文化而创建,本文谨就法显在乾归国"夏坐",以及法显寺创建的凭借,谈一些浅陋的看法。一、法显在乾归国都城金城"夏坐"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在西秦"夏坐",一般认为在苑川"夏坐",例如周伟洲《南凉与西秦》:"度陇之陇,即今陕西陇县西之陇山,乾归国指西[1]秦,时都苑川(今甘肃榆中东北)。"《榆中县  相似文献   

4.
“玄奘之路”是为了庆祝中印友好年、弘扬玄奘精神而举办的大型文化考察活动。2006年10月15日,由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媒体记者等40多人组成的考察团,驾驶15辆越野车,沿着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路线,历时近38天,行程14300公里,途经5个国家,最后到达印度。2006年11月22日,正在印度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接见了“玄奘之路”考察团,并肯定了“玄奘之路”文化考察活动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所起到的作用。我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驾驶9号车参加了这次考察活动,并为《新闻和报纸摘要》、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5月,河北师范大学李云霞教授的专著《中印现代化比较研究》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立足于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中印两国的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进行了全面透彻的比较研究。因此,该书关于中印两国现代化的比较研究不仅在学术上、理论上具有开  相似文献   

6.
玄奘的天竺之行意义深远,影响着大唐的经济、政治文化。本文则主要从玄奘给唐朝带来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论述其西行对大唐帝国繁荣的贡献,从玄奘的贡献中了解佛学在唐代的发展,了解玄奘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作为国家级人文社科出版重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直坚持走"品牌立足、名社发展"之路,在社会科学学术出版领域坚守、耕耘,不断结出硕果。在第1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该社推出了一系列精品力作。如在学术经典著作方面,集中了季羡林先生多年来关于中印文化交流的文章和讲话的《中印文化交流史》,是中印文化研究史上非常重要的学术著作;倾注了王立群教授多年心  相似文献   

8.
孟涛 《兰台世界》2013,(12):54-55
玄奘的天竺之行意义深远,影响着大唐的经济、政治文化.本文则主要从玄奘给唐朝带来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论述其西行对大唐帝国繁荣的贡献,从玄奘的贡献中了解佛学在唐代的发展,了解玄奘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杨浩勇先生的<印度能超越中国吗>以时间为主轴,从历史和现代两方面阐述中印两国的发展:以两国异质的文化体系为着眼点,探寻中印两国不同行为方式产生的根源;最后归结到不同行为方式对中印两国在现代发展模式中的不同选择所产生的影响,是一本通俗易懂而又发人深省的好书.  相似文献   

10.
海蒳是宋代以后从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土的植物,用于染色,尤其是女性染发、染指甲、在身上画花纹等,也可入药,其运用可追溯到古埃及。海蒳在印度人民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印度、波斯、阿拉伯医药或植物学文献和维吾尔医书中均有记载,说明其在印度、波斯、阿拉伯以及我国西北地区是比较流行的。作为文化的中转站,阿拉伯地区为这一植物的东传提供了契机,而且在中土被赋予回回风情。近年来,随着中印经济文化贸易的日益频繁,印度海蒳日渐受到中国人的青睐,并与中国本土植物结合,发展成新的染色配方,成为现今中印物质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中国、印度、阿拉伯三地某些生活习俗的传递与吸纳,体现了三地文化之间的差异、互动与选择。  相似文献   

11.
邱处机和他的西行记--中西部古文化交流的重要典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处机和他的西行记在《正统道藏》中有详细记载,它是我国12世纪上叶中西部文化交流的重要古文献。本文对其西行路线、邱处机的人格特征、道家情趣与境界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景宏 《现代出版》2009,(1):75-76
中国与印度已有一千多年的文化交往史。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一些非常优秀的中印文化交流使者,如我们熟知的玄奘、许地山、郑振铎、季羡林、金克木等人。了解和研究这些与印度文化有着不解之缘的中国作家,无疑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王向远等著的《佛心梵影一中国作家与印度文化》一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就是一本研究中国作家与印度文化关系的著作。此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只有一些单篇文章,以专著的形式系统研究中国作家与印度文化关系,本书可以说是开创性的,填补了中印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处空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印度西塔尔琴与中国琵琶在形制构造、起源发展和风格特色等三个方面的比较,展现了两者之间的异同,以利于进一步理解中印音乐文化在交汇融合中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天下至柔驰骋天下至坚",我国已连续举办包括中法文化年、中英文化、中俄文化年、中印文化年、中德文化节、中意文化节等在内的多次文化会展交流活动,已在资源配套、产业联合、效益带动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关于文化外交视阈下,"中外文化年"这种会展活动的价值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温家宝的印巴之行让美国看到了中印、中巴的友谊,特别是中印之间“友好合作是主流”  相似文献   

16.
<西行日记>是陈万里先生考察西北时所记的一部游记,由于先生深具中国传统文化造诣,使得这部游记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和史料价值,是今日认识西北、开发西北的一部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17.
访印见闻     
根据中印文化交流计划,我们中国出版、印刷和版权代表团,于1987年1月9日至24日,对印度进行了访问。在两周时间内,我们先后到达新德里、孟买、班格罗尔和马德拉斯等四个城市,与印度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等各界人士进行了多次会见和座谈,重点访问了八个官方和私人出版社,了解了出版业的情况,同时,还游览了一些名胜古迹。这次访问,对加强中印两国的友谊,促进两国出版方面的合作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若寒 《湖北档案》2012,(11):35-37
1959年,中印边境局势在西藏武装叛乱后开始恶化。当时,印度尼赫鲁政府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西藏农奴主叛乱,另一方面又在中印边界蓄意挑起边界冲突,并企图将印度所主张的边界线强加给中国,致使中印关系急转直下,中印边境局势骤然紧张,大规模武装冲突有一触即发的势头。  相似文献   

19.
近日,由上海市档案局馆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合作举办的《泰戈尔的中国之旅》展览在印度新德里揭幕,120余幅珍贵图像再现了1924年4月、1929年3月与6月泰戈尔3次访问中国、开启20世纪初中印文化交流并在中国掀起一股“泰戈尔热”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20.
徐磊 《文化遗产》2017,(5):129-134
印度抒海故事的"抒海取宝"母题链对中国煮海型龙女故事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煮海型龙女故事对于抒海故事的吸收并非故事情节的全盘照搬、简单模仿,其背后蕴含着中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以及人类共通的心理特征。此外,由于龙女与凡人婚配故事的成熟,作为其亚型之一,煮海型龙女故事并未吸收抒海故事极具宗教色彩的主旨,而是继承了已有龙女故事的世俗性主题,旨在宣扬主人公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反映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