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民间家书的定位及分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丁 《山西档案》2012,(2):64-69
本文结合抢救民间家书的实践对家书和民间家书的概念进行了解析,并将民间家书分为八个大类,认为民间家书是集档案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属性于一体的综合载体,是以家书实物为征集对象、以家书文化为传承对象、以家书内容和形式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对民间家书进行定位和科学分类,无论是对家书遗产的抢救与保护,还是对家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民间家书的档案价值,提出档案化管理是抢救民间家书的重要途径,同时结合中国人民大学“抢救民间家书项目”,从民间家书的征集、整理、保管、开发利用等环节,探索民间家书的档案化管理路径,并提出在民间家书档案化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日,季羡林、任继愈、文怀沙、苏叔阳等46位文化名人联合向海内外炎黄子孙发出倡议:抢救家书,挽留传统书信渐行渐远的脚步。  相似文献   

4.
各大网站最近刊登的一则化消息引起了我的格外关注。称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从4月12日正式启动,将公开在民间征集100封最有价值的中国家书,不限字数、年代、地域,供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而其余的征集来的家书。都将捐赠给中国民间化遗产抢救工程。  相似文献   

5.
李志君在《山西档案》2005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公开在民间征集100封最有价值的中国家书,不限字数、年代、地域,供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而其余征集来的家书,都将捐赠给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此次征集家书的活动中,档案馆悄然缺席。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更有资格征集家书,换句话说,档案馆收藏家书更合适一些,因为家书毕竟是原始文献。  相似文献   

6.
家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开展家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试图对家书的特点、价值及如何开展家书收藏、整理等方面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7.
2006年9月,我们得知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家书的线索,有幸在包惠僧的侄外孙熊渭川家里,征集到了包惠僧写给侄儿及侄外孙的家书共88封。这些家书,年代最早的一封是1955年10月18日写给侄儿包春芳的,最后一封是1972年1月4日写给侄外孙熊渭川的。其中大部分家书是写给侄外孙熊渭川的。这些家书,除10封是用钢笔书写的,其他78封全部是用毛笔书写的。这些家书,时间前后跨越18年,(听熊渭川说远不止这些家书,遗失不少,他也感到很遗憾)。  相似文献   

8.
范继莎 《采.写.编》2022,(12):149-151
在融媒体时代,媒介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文化的传播也需要与时俱进,要以受众更喜爱的方式进行传播。所以导演在进行文化类节目策划时,就应该以新时代的创新表达来赓续传统文化。沈阳广播电视台推出了大型系列融媒节目——《尤念家书·沈阳家书文化传播论坛》,导演希望以文化论坛的形式,对家书文化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助推家书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媒体融合的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表达。  相似文献   

9.
家书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献,在构建家文化中具有重要、独特的价值,收集、整理、宣传家书,挖掘家书蕴含的内涵和价值,有利于打造端正高尚、和谐宽仁的家文化。地方图书馆是文化机构,可以利用馆藏资源和多种途径传播家书,助推地方文化建设,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迻录献唐先生于1956—1959年写给四子文华的家书,通过这些家书向世人展现献唐先生作为父亲对儿子既慈爱又严厉的一面,从而对献唐先生有感性的认识和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1.
俞岚 《浙江档案》2006,(5):51-51
家书是在外游子对家的一份牵挂,是父母对远方儿女的关爱.在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第一展厅,陈列着这样一封普通的家书:用当时“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笺用”书纸,以直行书写,共分六页.这封看似普通的家书,字里行间却体现了一个青年革命--麻植烈士崇高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2.
左光斗,明末东林党重要成员,“天启六君子”之一.一生为官清廉,被誉为“铁面御史”,因弹劾阉党,被诬获罪,惨死狱中.左光斗在狱中曾写下若干家书,关于这些家书,以往研究者仅关注文献记载的“十二通血书”.浙江省博物馆藏有一份“左忠毅公临命家书”拓片,其内容在“十二通血书”之外,也是目前发现唯一一件与左光斗临命家书相关的实物....  相似文献   

13.
韩曾丽  田蓁子 《图书馆》2023,(9):66-70+105
红色家书中展现的革命信仰、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生动描绘了共产党人的璀璨精神图谱。红色家书中关于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有关阅读价值、阅读内容、阅读书目、阅读方法、阅读计划、阅读评价的论述,形成了系统的阅读思想。文章深入挖掘红色家书资源,整理、组织、统计红色家书中的阅读相关史料,以“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读后的认知”这一阅读过程,分析红色家书中蕴含的阅读思想,指出要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探索红色家书中阅读思想的新时代内涵,激励当代人从历久弥新的阅读文化中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为学校的阅读推广、阅读教学、思政教育提供思路,促进全民阅读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4.
胡剑 《中国档案》2007,(8):26-27
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书面表达方式。写家书既不是为了发表,也不是为了展示给他人,因此家书中的语言没有假大空,它除了浓浓的亲情流露,还蕴涵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在四川南充市仪陇县朱德纪念馆,收藏着朱德写给前妻陈玉珍的3封家书。这几封家书的字里行间,生动折射出一位世纪伟人舍  相似文献   

15.
宋谌 《北京档案》2023,(2):46-50
抗战家书是指写于1931-1945年的、内容与抗战有关的私人书信,具有私密性、真实性、广泛性、双遗产性、唯一性和实物载体多样性等特点。抗战家书的史料价值体现在证史和补史两个维度:作为历史的载体,抗战家书能够生动再现时局图景,表露战时社会思想;因其书写者具有多元性,可以从多角度诠释抗战史,在补充史传缺失方面拥有独特价值。抗战家书作为一种档案史料,可极大丰富并扩展抗日战争历史研究的视野,值得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其人历来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其家书中的人格教育思想却颇受赞誉。不仅包含传统的道德教育,更有部分智育、美育和劳育的相关记载。  相似文献   

17.
家书,特别是名人家书,一方面是写作者个人隐私的真情流露,因为他(她)们都富有情感和智慧,承载着人世间的亲情和友情;另一方面则又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为那也是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居于庙堂之上心忧天下的品格使然。《叶圣陶叶至善干校家书(1969~1972)》中的叶氏父子叶圣陶是解放后国家出版总署第一任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之声是中国广播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且惟一覆盖全国的广播节目,其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可资借鉴之处,本文从节目内涵、选题、音响使用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之声特别策划的"家书里的中国"的节目特色.  相似文献   

19.
家书抵万金。可随着通讯的发达、网络的普及,家书好像有淡出人们生活的趋势。但千百年来,家书始终为人们珍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生活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着人间的真情,也担当着家庭教育的重任。很多传世家书不仅蕴涵亲情的温暖,而且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如《傅雷家书》,字里行间,盈满父爱,将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人生追求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传递给家人。时至今日,依然能震撼征服读者的心灵。很多家书,不仅是传承着家风,亦是千古流传的名篇,如欧阳修的《与十二侄》、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苏轼的《与侄千之书》等。  相似文献   

20.
最近,宁波市档案馆征集到晚清时期的私人家书四十六件,其中有完整的信件21封.从这批家书的相关内容考证,可初步断定写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前后,其中涉及该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选官制度诸多层面,距今已有一个世纪之久,物史料价值甚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