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回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加强回族医药档案管理的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回族医药档案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和梳理,分析了现状尤其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回族医药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对回族医药档案的综合利用,是促进回族医药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回族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医学实践以及独特的理论体系,挖掘和整理回族医药档案,有利于构建回族医药学科体系,为自然科学界对回族医药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的原因,回族医药学在我国医学文献中很少再现,古代医书上也仅有零散记载.人们对它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这严重制约了回族医学的发展.本文根据已整理出版的古籍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对回族古代医药典籍文献的内涵、类型与应用开发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出发,介绍了国内外古籍数字化建设概况,继而提出了构建回族医药文献古籍数据库的初浅设想。  相似文献   

5.
陈永霞 《兰台世界》2011,(11):35-36
回族历史档案是回族历史的真实写照和回族儿女的智慧结晶,本文论述了开发和利用回族历史档案的重要意义,着重探讨了开发利用回族历史档案中的一些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散居回族经济特征是散居回族经济区别于其他民族经济的最显著的特点和标志,也是散居回族经济最具个性的地方,反映了散居回族经济的本质特点。散居回族经济特征是指由散居回族劳动者素质、散居回族经济的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和主客观条件,以及经济结构、经济规模、经济理念、经济活动方式、经济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内容组合而成,反映了散居回族经济个性的经济象征和标志。  相似文献   

7.
回族历史档案是回族历史的真实写照和回族儿女的智慧结晶,本文论述了开发和利用回族历史档案的重要意义,着重探讨了开发利用回族历史档案中的一些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括总结了回族传统和现今的婚姻习俗,通过对比回族传统和现今风俗习惯,了解回族婚俗。探讨回族婚俗变迁的原因,由于社会流动使得散杂居的回族青年由封闭的族内婚向有选择的族际婚的转变,研究婚俗的改变对回族各方面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散居回族经济既是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回族经济不可分离的主体,它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散居回族经济是伴随着散居回族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散居回族经济的发展是由散居回族经济的主体即广大散居回族劳动者的居住状况、劳动条件和发展环境所决定的。从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大致经历了长达近千年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自然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回建 《档案天地》2009,(3):47-53
一、散居回族村庄经济结构调查分析 散居回族村庄经济是散居回族经济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统计.全国共有回族人口9816805人,其中居住在农村人口5369712人,占回族人口的54.70%。可见,居住在农村和从事农业的回族人口还占很大比重.而散居回族中村庄经济发展也是其重要的一支。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上半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回族教育面临一系列的困境,为了走出困境,回族新文化运动提出"教育科学化"。其追求两层含义:教学内容科学化和教学方法科学化。其体现出近代回族教育不断走向近代化,推动了回族教育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回族报刊研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回族报刊,孕育在19世纪末中国内忧外患的困扰之中,崛起于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觉醒之时,它被当代回族学学者称为中国近现代回族历史文化发展的"长卷"和回族"百科全书"。深入考察这些报刊的发展历史,研究它所刊载的内容,对研究回族、伊斯兰教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亦对目前出版的回族报刊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回建 《档案天地》2009,(2):47-52
二、散居回族产业结构 (一)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散居回族产业结构是散居回族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它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产业结构是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产业部门的出现,人们用于研究产业的变化而创立的经济范畴。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的时代氛围影响和造就了一代新文化。科学地、历史地对我国回族人民所创造的博大历史与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展示、描述和总结,已显得刻不容缓。《中国回族大辞典》即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中国回族大辞典》是一部关于中国回族的大型综合性百科工具书。从历史的纵向看,囊括了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回族形成、发展至今过程中的全部内容;从横向看。收到了回族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教育、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体育、文物、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对重要的人物、事件、著作、机构、名词、术语等作了专门的介绍和总结。条目近9000条,共计250余万字,并附有《中国回族人口发展简表》、《中国回族自治地方及回族乡镇简表》、《中国回族大事记》、《回族常用语汇释》及《回族谚语辑录》等附录。条目为了突出反映回族聚居区的情况,特设立了分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15.
回族民间商业文献涵盖了史籍中有关回族商业史文献、回族商业报刊资料文献、外国人士记录下的回族商业文献等。回族分散全国,很多地区存有回族民间商业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一项非常艰巨而细致的工作。本文以笔者的著作《天下回商》为例,探讨了回族民间商业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在此基础上将回族民间商业文献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并详细介绍了一些回族商号文献的保存情况。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期,江苏、河南、山东等各地的回族商人,或躲避战乱天灾,或出于本身发展的需求,大批涌入上海,壮大了回族商人群体的规模和实力,促进了上海回族商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加快了上海回族商人群体的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7.
王巧玲  刘伟 《档案》2013,(4):35-39
回族建筑主要有清真寺、拱北、道堂、宗教学校、民居、石雕和砖雕等,其中以清真寺、拱北和砖雕为回族建筑文化的代表。回族建筑为研究不同时期的回族历史、社会状况、科学技术、文化素养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在广泛的散杂居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与认同。婚姻仪礼是人生重要的过渡仪式,回族婚俗也是当地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詹姆斯·凯瑞首倡的传播仪式观的理论视角,分析散居回族在民族婚俗逐渐失落后,如何使用象征符号和外在表征丰富婚姻仪礼,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反映出的复杂的文化认同。并探讨回族婚姻仪礼现场的文化共享,如何影响了当地回族社群的内部秩序和回族仪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莉 《当代传播》2011,(4):53-54
回族是中国近代少数民族中较早创办报刊的民族之一。清末民初以来,伴随着近代思想启蒙和新文化运动的步伐,回族报刊业逐渐兴盛发展起来。据统计,自1906年第一份回族报刊——《正宗爱国报》开始至建国前夕创刊达二百多种,这既是当时回族社会、宗教、文化宣传的主阵地,也是商业经济跻身的绝佳舞台。在这些回族报刊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回族知识分子透过对时代趋势和群体衰落原因的分析,认识到"历史叙述"对于群体振兴的重要意义。他们将报刊和"历史叙述"相结合,尝试构建中国回族历史的叙述方式,从历史的角度促进回族的觉醒与振兴。这一时期回族的历史叙述以回族报刊为主要载体,在内容上增加清史反思的内容,在叙述中突出由进步史观向循环史观转变的趋向,并且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此之中体现出来,对后来的回族历史叙述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