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日本平安初期汉诗集《经国集》卷十,载有安吉人(即安倍吉人)《忽闻渤海客礼佛感而赋之》及岛渚田(即岛田渚田)《同安领客感客等礼佛之作》两首诗。这是记载中日友好往来,研究两国文化交流,尤其是外交、文学和宗教交流的宝贵之作。今试考释之,以求方家法正。 一、 二诗写作之缘起  日本大学者津田左右吉先生《渤海史考》云:“(渤海国)其使臣遂于开元元年,对唐请互市,且请礼佛寺。日本《经国集》卷十有赋此事之诗,可为一证。”(陈清泉译,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77页)接着,他便征引了上述两首诗。津田的这一判断,无论从哪个角…  相似文献   

2.
丁仪妻《寡妇赋》的作者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说法,并且关于此赋是作者应曹丕之命所作,还是作者的自悼之作,学界历来也存有不同的看法。本文立足原始文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梳理、论证,从而认为此赋应是魏文帝曹丕即位杀掉曹植党羽丁仪兄弟等之后,丁仪妻的自悼之作。本文并根据潘岳《寡妇赋》与此赋在结构与内容上的相似性,把严可均对此赋几句佚文的放置顺序进行了重新排列。  相似文献   

3.
庾信的千古名赋《哀江南赋》写于何时,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代表的观点有以下几家:1、清倪 认为作于周武帝天和年间(566—572),当代学者王仲镛等同倪说①;2、陈寅恪先生认为作于周宣政元年(578),饶宗颐先生同此说,并据此认为它受颜之推《观我生赋》的影响②;3、鲁同群先生在80年代初提出作于庾信入北之初即557年12月③。4、牛贵琥同志针对以上三说进行考辨,认为倪说最为切近,指出此赋创作的时间只能是566年或568年,并进而确认它作于568年12月④。 上述诸说为考订《哀》赋的创作时间和背景都提出了许多弥足珍视的思路或意见…  相似文献   

4.
《晋书.潘岳传》在记载潘岳的事迹时有两处叙事之误,一为题《阁道谣》之事,一为《闲居赋》作年,二者关涉到潘岳的生平仕历及作品系年。文章认为潘岳被出为河阳令,是致使他题《阁道谣》的直接因素,而《晋书》本传系此谣作于河阳时,其行文在逻辑关系上明显有误。《闲居赋》作年,从该赋的序中可推知当在元康六年(296年),而其迁给事黄门侍郎,当在元康九年(299年),故而《晋书》本传中把《闲居赋》作年系于迁给事黄门侍郎之后,此处叙事亦是有误的。  相似文献   

5.
《永乐大典》修复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大典》是明代官方组织编修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它初名《文献大成》,始纂于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五年(1407年)完成。书成以后,明成祖朱棣,亲赐书名为《永乐大典》。  相似文献   

6.
《档案管理》2007,(4):83-84
《春秋左传》,简称《左传》,是编年体春秋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左传》是对鲁国官修史书《春秋》的解释,记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间二百七十年史事,也保存了一些古史传说.  相似文献   

7.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进士出身。起初,司马光作战国至秦二世的八卷《通志》,进于英宗。宋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熙宁元年(1068年),神宗认为他所编之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而亲自写了序文,赐名为《资治通鉴》。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坚决辞去枢密副使之职,接着又自请为西京御史台闲官,将崇文院所设《资治通鉴》之局,迁到洛阳家中,全力以赴地进行编撰工作,前后历时十九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1.六月壬戌,帝至都。甲寅,晋帝禅位于宋。(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一/页21)校勘记:张元济、张森楷《南史校勘记》并云:壬戌后,同月内不得有甲寅。按是月甲寅朔,初九日壬戌、十一日甲子。《宋书》但云"六月至京师,晋帝禅位于王"。《通鉴》出"壬戌"、"甲子"而无"甲寅"。疑"壬戌"与"甲寅"互倒。今按:晋宋易代之事,史书有记载,《晋书·恭帝纪》:"二年复六月壬戌,刘裕至于京师。……甲子,遂逊于琅邪第。"《南史·宋本纪上·武帝纪》:"永初元年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编著。共30卷,收19353篆字(小篆为主),是我国最早解释字义的字典。慎字叔重,博通经籍,被称“五经无双许叔重”。《说文》创怍于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成稿于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历时二十二年,为许慎生平心血之作。但经过数百年辗转传写,叉经唐李阳冰篡改,以至错误遗脱,违反本真。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三公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稽首而对曰:‘……《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相似文献   

11.
“湘学复兴之导师”邓显鹤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文献编纂学家.《广韵》是宋代官修的韵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韵书.邓显鹤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始重刻张本《广韵》,讫于咸丰元年(1851年).此书现藏于首都师范大学(原北京师范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等地.邓显鹤重刻本《广韵》不仅对于《广韵》版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为邓显鹤学术观点、学术思想的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原文渊阁本《日知录》抽毁稿与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影印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文渊阁《四库全书》中的《日知录》以及康熙34年吴江潘氏遂初堂刻本《日知录》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日知录》一书所受到的抽毁和删改的状况。有助于对《四库全书》和《日知录》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17年陕西汉中"三堰(山河堰、五门堰、杨填堰)"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备受瞩目。其中"山河堰"又因晏袤所书《山河堰落成记》隶书巨障而名贯书史,晏袤并因此成为宋代隶书的杰出代表人物。晏袤另有隶书《山河堰赋》作为《山河堰落成记》的姊妹篇被学界所关注,然而自清代以来,对《山河堰赋》的研究仅见对赋文的校释著录,从未见拓本刊布,《山河堰赋》究竟为何种面貌,学界罕有知晓,关于该赋的校释亦存在较多争议乃至谬误。近来笔者有幸新见《山河堰赋》拓本,可谓弥遗珠之憾。本文结合所见拓本与相关文献史料,对晚清以来,徐廷钰、陆增祥等所释赋文内容予以补考、匡正,以期能准确把握赋文要意,或可对晏袤、《山河堰赋》乃至宋代隶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郑云艳 《出版科学》2018,26(1):116-120
商务印书馆自1935年开始辑印《丛书集成初编》,但该丛书出版计划因战乱而多次被打断,因此之后学界对其原出版计划颇有争议;此外,学界亦鲜有提及《丛书集成初编》海外征购情况.普林斯顿大学藏《丛书集成初编目录》含该丛书英文征购信息,及商务印书馆海外联络处介绍.这些内容可以弥补当下学界对《丛书集成初编》海外宣传及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海外市场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刘知远诸宫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也是对后来的戏剧、说唱文学有着重要影响的一部诸宫调作品。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它的作期一直有不同看法。本文从这部诸宫调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包含制度、名物、地理沿革等)及其用乐的特点,证明其作期当在金正隆元年(1156)到大定二十二年(1182)之间,而不是北宋末年。  相似文献   

16.
《大学衍义》为元明清三代君王所重视,流行甚广,版本复杂,但不出单集本和合刊本两种。因其版本的复杂,其成书时间有嘉定十五年(1222年)和绍定二年(1229年)两种说法。经笔者翻阅资料发现,《大学衍义》的成书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续修的过程,它编撰于宝庆元年(1224年),草成于绍定二年(1229年),修订于绍定五年(1232年),而成书于端平元年(1234年)。《大学衍义》以其衍义的形式,在阐释方式、辨章学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长春日报》对如今的人们并不陌生,而照片上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创刊出版、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的这张清代末年《长春日报》,却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18.
与近代科学史上诸多的重大事件均与出版物密切相关类似,经典意义上的现代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亦是以美国人泰罗(Friderick Tayloy,1856~1915)于1911年公开出版《科学管理原理》(Principl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一书为标志的,此书的出版宣示了管理学正式独立于学科之林,故而学界也把1911年称为现代管理学元年.  相似文献   

19.
班昭继承《诗》教传统,采用《诗》、《书》传注体例作注《幽通赋》,其主要动因是以班固《幽通赋》中所蕴含的"致命遂志"思想教子立身处世之道,同时也是为了传承班氏家族的儒家人文精神。由此推测,其注赋时间大致应在东汉永元四年。  相似文献   

20.
《永乐大典》散聚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卷帙宏富,前所未有的大型类书。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朱棣命翰林学士解缙等编修一部类书。“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繁,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察之便,如探囊取物尔。”解缙等接受了这个使命,在第二年便纂集成书呈上,赐名《文献大成》。明成祖审阅后认为过于简略,复命太子少保姚广考等与解缙同监修,动员儒臣文士约3000人参加编校,永乐六年全书告成,共22877卷。外加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定名为《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编成后藏于文渊阁,永乐十九年(1421)北京皇宫落成,文渊阁藏书大部分北迁,《永乐大典》亦被迁移,藏于文楼,嘉靖三十六年(1557)宫内大火,大典经抢救免于焚毁。嘉靖四十一年(1562)明世宗朱厚(火总)恐孤本遭意外,选礼部儒士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