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忍术     
日本忍术,战国时代有甲贺流,伊贺流等流派.忍者之原型,异想天开,以妖术、幻术,八门遁甲,咒术为能.起源于中国,日本应神天皇时(公元234年),值中国三国时代,吴国人经辽东航海到日本伊贺地方,随之忍术原型也带到日本.奈良时代百济僧(也有说是中国人)渡海列日本,时人想有仙术,长生不老,故人皆信之.室丁时代,中国秦汉以来之散乐朵技如吞刀走火,弄丸飞剑,叼绳缘杆等复经朝鲜传到日本.到平安时代,忍者技艺"忍术"初具规模.当时忍者.从事侦察敌人,探测地理和收集战略情报等  相似文献   

2.
伊藤滋  贾梅 《收藏》2006,(4):94-95
在奈良、镰仓和江户时代,很多中国文物流入日本,使日本的文化繁荣起来,在书法方面尤为显著。 奈良时代(710~794年)传入了王羲之的书法摹本,镰仓时代(1192~1336年)传入了宋代黄庭坚和苏东坡等的书法拓本,到了江户时代(1603~1868年)传入了元、明诸家的法帖,而近代日本书坛受中国影响更大。下面从碑帖方面简单回顾一下明治(1868~1912年)、大正(1912~1926年)和昭和(1926~1989年)时代日本书坛的动向。  相似文献   

3.
题记:2003年为了纪念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建立400周年,日本邮政公社特为此发行三组邮票版张,即《武家之美》、《町人之美》、《对外开放》。分别表现了江户时代不同时期的风貌(见文中3图)。  相似文献   

4.
二天一流是日本最负盛名的剑道流派之一,它的创立者就是江户时代赫赫有名的一代剑王——宫本武藏。  相似文献   

5.
日本江户时代前期,承继战国(1467—1574)之风,统治阶级提倡武术,一批武术优秀人物探讨武术理论,从"武术技能"、"战斗的胜负"、"人的生死"进行联系探究,武术实践者同时吸取和歌道、茶道、能乐②等艺术养分,丰富了武术的表现内容,并奠定了日本武术哲学的基础。江户中期的和平环境使武术走向艺术化,部分武士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谋生的需要,开设武术教学道场,武术教学体制逐渐完善。武术技术程式化,教学分等级,口诀、暗语、秘传书等方法盛行。山田光德、长沼四郎等研究发明了竹刀与护具,用于剑术的格斗比试与训练,使武术回归到以实战对抗为中心的原点,得到健康发展。江户末期,日本社会内外困扰,动乱社会环境使武术重新走向辉煌时期,幕末出现了一批武艺高强和道德高尚的名人与著名的流派。  相似文献   

6.
浮世绘     
正每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底蕴、文化发达的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美术史。如果不追溯到远古时期,日本绘画的历史是以政权所在地名来划分的。从公元七世纪起一直到十七世纪初,其间经历了大和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由于与中国隋、唐的密切交往而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佛教对其影响最深,不仅仿照唐代的风格建造了法隆寺等众多寺庙,绘画也多以佛教为题材进行创作,壁画也出现了类似敦煌壁画的风格(图1)。直到十七世纪初,德川氏消灭了丰臣氏而统一了日本后,日本才进入了以浮世绘而闻名于世的江户时代。  相似文献   

7.
本因坊秀荣,日本江户以迄明冶时代的大棋士,本因坊家十七、十九世当主,林家十三世当主,日本围棋史上的第九位名人。生于1852年11月1日,卒于1907年2月10日。  相似文献   

8.
计算与感觉     
《围棋天地》2008,(14):62-63
秀策流布局是历史非常悠久并且长寿的布局,最早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日本江户末期,之后日本著名棋手本因坊秀策以此布局所向披靡,胜率极高,故而又被命名秀策流。秀策流布局占据了三个小目,在不贴目或小贴目时代使用率极高。  相似文献   

9.
太田雄藏,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棋士,安井家门下,七段上手,别号一石庵烂柯。生于1807年,卒于1856年,棋风华丽,气魄宏大。  相似文献   

10.
扑朔迷离     
阪口仙得,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棋士,安井家外家坂口家三世当主,七段上手,“天保四杰”之一,据推定生于1801年,卒于1867年。  相似文献   

11.
提起剑道,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部日本武士。这个与日本武士文化有着深刻依存关系的格斗技艺,以其独具特色的服装护具和打斗方式让人感到好奇。相对来说,练习剑道是安全的,护具保护了身体的重要部位,而护具的发明,也使剑道这种古时的格斗技术成为普通人都可以练习的体育活动。剑道有几千年的历史,确切的源头至今尚未考证清楚。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日本奈良时代的文字书简。书简中多次出现"击刀"的名词。到了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剑道被称为"太刀打",当时在日本流行使用"唐太刀",对中国刀剑的仿制也很普遍。在刀剑技术上,也受到中国刀剑武术的本质性影响。到了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7年),剑道被称作"兵法"。当时的《孙子兵法》在日本被称为"大兵法",剑道被称为"小兵法"。剑道在日本古代,是整个武士阶层必备的一种技能。经过一千多年漫  相似文献   

12.
"铜山至宝"的铜山,指的是日本国东北部北海道附近的一座盛产铜矿的山,在日本江户时代称羽后国秋田藩阿仁铜山,在阿仁铜山就地设造币厂,这和我国汉代即山铸钱一样。  相似文献   

13.
二丰舍谈泉     
·"宽永通宝"与藩札·有人不断询问"宽永通宝"是什么时代的钱?为什么在钱谱中查找不出来?宽永是日本钱,铸造于日本宽永三年(1626年),明治初年(1868年)废止不用,铸行时间长达二百四十多年。宽永是年号钱,以后虽屡改年号,但仍以宽永年号铸钱,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主要通货,在德川幕府十五代期间,除"宝永通宝"、"天保通宝"(椭圆形方孔铜钱)、  相似文献   

14.
本因坊秀策(1829年6月6日-1862年9月3日),日本江户时代的围棋棋士,被许多人认为是围棋黄金时期(19世纪中期)当中最伟大的棋士,以其超强的棋力及高尚的人格被称为“棋圣”。  相似文献   

15.
从弗雷贝纽斯关于斗争两种手段的论述出发,分析武术的概念。依据人类武术系统树理论对武术进行分类,采用阿迪克式分类法对江户时代的日本武术进行梳理。指出现今日本武术的两大类别:家传和流派型的杀伤捕拿术;依附于日本体育联合会的竞技武术。  相似文献   

16.
一、日本武道的含义武道的产生包括武士及武士集团的出现、刀剑的广泛使用、武道技法流派的形成以及武道理论的成熟等一系列过程。公元9-10世纪日本武士登上历史舞台。在日本古代社会,剑被供奉在神社,是兵器中非常重要和神圣的一种。约公元11世纪,刀剑代替弓箭成为主要兵器,这大约是在日本源氏、平氏战争期间。到足利幕府时代,战争繁多,一些武士将实践中的刀法的经验、体会加以分析、整理,并使之体系化,这些武士成为后来各武道流派的始祖。从室町幕府中期至日本近代,日本武道技法流派相继形成,并自成一派。江户时代以后,武…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和各民族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在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特殊而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早在弥生时代,中国汉镜传入日本,北九洲出土汉代、三国制造的铜镜达300多面。据《三国志》记载:景初二年(238年)六月,魏明帝曹睿赠送日本女王卑弥呼的物品中有"铜镜百枚",对日本的制镜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日本从仿制中国铜镜到日臻完美的"和镜"形成,并于桃山、江户时期以商贸方式销往中国。精湛的工艺,似锦如画的纹饰,赢得了中国市场,使中国制镜作坊纷纷仿制,一时形成了日本式铜镜在中国尤其是东南沿海区域流传。日本式铜镜国内媒体介绍甚少,特刊发此文以飨读者。本文介绍的日本式镜,究竟是日本镜,还是仿日镜,还需作进一步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18.
杨俊艳 《收藏》2021,(1):34-39
有田烧,是指江户时代(1603~1867年),以佐贺、长崎一带为中心的肥前地区所生产烧制的瓷器。当时肥田瓷器主要是从伊万里港运往日本全国各地或输往海外,所以称"伊万里瓷",也叫"肥前瓷器",但瓷器的中心产地是有田,销到欧洲的瓷器也基本是有田烧制的,故又称"有田烧"或"有田窑""有田系"等。青花五彩瓷器是有田烧重要彩绘品种之一,盛行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相当于中国清康熙及雍正、乾隆时期。  相似文献   

19.
名人的作为     
本因坊秀甫,日本江户以迄明冶时代的大棋士,十八世本因坊,八段准名人,生于1838年,卒于1886年10月14日。秀甫段位止于八段准名人,实是阴差阳错,造化弄人,当时及后世棋家均公认他实有名人之技,更有名人的作为。秀甫本姓村濑,幼名弥吉,乃是江户一木工之子,家境贫寒。弥吉家恰好在大名鼎鼎的丈和车坂下道场附近,因而对围棋产生了兴趣。1846年,弥吉八岁时投入了本因坊丈策门下,据说由于家中生活窘迫,连必需的礼金都无法拿出。  相似文献   

20.
金立言 《收藏》2018,(6):130-137
自隆庆元年开海禁之后,东西二洋与中国的贸易迅速发展起来,至17世纪达到了顶峰。景德镇瓷器是当时海外市场需求最大的商品,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大量购买瓷器运往欧洲各国,风靡一时。而此时日本正处在江户时代初期,德川家康坐稳了天下,以小堀远洲为代表的茶师大力弘扬茶道文化,并向景德镇订烧了形形色色的瓷器。这些瓷器造型纹饰独树一帜,一个崭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雄奇昳丽——17世纪青花与五彩瓷特展"中展出一批富有代表性的外销日本器物,反映出17世纪中日文化的交流轨迹(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