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多芬在音乐上是个巨人,可其本人却是个矮子。从一张描绘贝多芬行走在维也纳街头的画上就可以看出,他的身材明显地比旁人小。辛特拉对贝多芬作了一番形象的描述。他说贝多芬的身高只有  相似文献   

2.
贝多芬作为浪漫派先驱,大部分作品都是借助于某一话题或外部大千世界某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绪,反映自己的哲学思考。《月光奏鸣曲》正是这样一首名作。本文通过对某曲式及素材使用的分析,重点突出他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在优美的音乐意境中刻画出贝多芬的音乐性格和魅力所在——哲学沉思的威严与审美诗意的结合,并以此来显示贝多芬音乐的感染力以及对人精神上的鼓励。  相似文献   

3.
交响曲的近代概念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他的一生及其作品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同时,在音乐史上也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它都可以称之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名曲。因此,在贝多芬逝世后150年的今天,它已成为远东的日本每年欢度年末时的“神圣节目”,这并不足为奇。从它在音乐史上的地位而言,《第九交响曲》是在决定交响乐的近代概念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乐曲。具有古典意义的交响乐诞生于18世纪中叶,在此以前,人们把交响乐一词用于“器乐合奏曲”之意,以此与“声乐”加以区别。众所周知,在亨德尔的《弥赛亚》中,有一首短小的器乐曲,人们称  相似文献   

4.
18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达官显贵的客厅里,举办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经常处在贵族及带有各种头衔人物的包围之中,可他总是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的、粗线条的硕大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他高度的自尊心,使他的一举一动比贵族还要高贵。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这几位不是别人,而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的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得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贝多芬的时候,便纷纷表现出五体投地、景仰之极的样子。公爵为了取…  相似文献   

5.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伟大的音乐家。孔子在音乐上有精深造诣,对古代音乐理论多有总结,对保存古代音乐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音乐与礼、音乐与仁关系的论述,对儒家音乐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面前,摆着一幅爱因斯坦手托小提琴的动人肖像。那是1930年爱因斯坦准备在犹太会堂音乐会上,演奏小提琴以募捐资助犹太同胞时拍摄的。这幅作品勾画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的形象。爱因斯坦爱好古典音乐,对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尤为喜爱。他不仅对小提琴有精深的造诣,而且还常常用钢琴弹奏贝多芬和巴赫的曲子。他在对相对论的孤军探索中引弓独奏,以艺术作为对科学灵感的激发、补给和滋养;在对社会活动和和平运动的参与中表演三重奏、四重奏以至开音乐会,以作为对美的追求、对和平的渴望和唤起人们的良…  相似文献   

7.
木子 《世界文化》2005,(8):12-13
西班牙名画家毕加索于1973年逝世,享年91岁。他的最后一幅自画像是在他去世前9个月完成的。在这幅蜡笔画中,毕加索创造了一个令人畏惧的形象:一双似乎因惶恐而睁大的眼睛,紧闭的双唇,憔悴的脸庞衬着鲜明凸出的颧骨——完全不同于他那实际上看起来像个保龄球的脸。这是毕加索对其内心的刻画,那是一个凝视着死亡深渊并带着悔恨思考自己生活的男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应,一边转身走回阿尼的车边,一边道:“旅游的。”进了文化部的办公楼,与文化官员卢森保格先生寒暄后,他带我参观了政府办公楼的里里外外。在介绍一个不大的圆桌形会场时,他说,政府所有的会议都是公开的,记者们可以在两侧玻璃后的房间旁听。有时这里也演奏音乐会,会场音响极好。他对我的音乐进行了评价,所用言辞及观点绝非一般人所能表达,并邀请我在此办演奏会。我问:“您演奏乐器或对音乐有特别研究吗?”“是的”,他说,“我的儿子打爵士鼓,现在英国伦敦演奏……”。以色列《音乐之声》的主持人伊斯瑞力先生告诉我,他喜欢我…  相似文献   

9.
徐丽 《华夏文化》2005,(2):17-20
在我国教育界,关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曾经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在今天也仍然是许多人孜孜探求的课题。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我也在认真思考有关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问题。我有这样几点尚未成熟之浅见:所谓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在高等院校为大学生多开几门选修课,如“世界名著赏析”、“古典名著赏析”、“音乐美术”、“书法绘画”等通识课(这些课程即使不讲素质教育,也应当考虑为大学生开设)。  相似文献   

10.
他,是共和国国徽的创意者,是北京国际机场壁画的主创者,是动画片《哪吒闹海》的形象设计者,是中国装饰风格漫画的代表性画家,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创办者,是出色的工艺设计家,是新装饰画的倡导者、实践者。他,更是中国焦墨山水画大师,是中国画界影响最大的画家之一,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山,是一部活的现当代中国美术史,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个巨大存在……他,就是张仃。看着眼前这位已入耄耋之年的白发老人,也许你不会想到,他,有着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有着风一般的艺术激情,有着踏遍千山的万丈豪情。他的一生,是个传奇。…  相似文献   

11.
朝觐南土楚国音乐、舞蹈、美术巡礼□邵学海上古时期,南国楚地是个神秘的世界,中国古代许多神话传说就流传整合在这里:遍尝百草的神农;衔木石填海的精卫;怒触不周山的共工;敢与天帝争神的刑天,以及因逐日道渴而死的夸父,诸如此类神的形象,神的精神,都是在这块土...  相似文献   

12.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这歌声浑厚、深沉、悠扬、抒情c唱歌的是安徽省文化厅厅长陈发仁。童年的他就非常喜欢唱歌,爹妈给了他一副好嗓子,他象只快活的小鸟不停地唱啊唱。他永远不会忘记,小学三年级时那位高个儿,平头顶,白净脸上架一副眼镜的班主任吴老师,吴老师会唱那么多的歌:《太阳就是毛泽东》、《秋收》、《赶牲灵》、《春天哩哩哩》……,小发仁简直被他迷住了,象着了魔似地只要有机会就往他那儿跑。吴老师天天教他唱歌,还教会了他识简谱。老师说他嗓子好,将来一定能当个…  相似文献   

13.
<百家讲坛>里的纪连海老师在讲和珅时,谈到了当年敢与不可一世的和珅大人叫板的尹壮图.他说:"尹壮图,字楚珍,云南昆明人……"我顿感疑惑,印象里尹壮图是云南蒙自人呀,以前还在云南祥云县文管所见过他的书画作品,简介里写的是云南蒙自人.……  相似文献   

14.
关于艺术一词,《辞海》中对其内涵的解释冗长而抽象,简单地概括则是“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而关于艺术一词外延的界定,则因较为形象而使人具体可感:“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语言艺术(学),综合艺术(戏剧、影视)。根据表演的时空性质,又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和时空并列艺术(学、戏剧、影视)。”  相似文献   

15.
1991年,在伟大的作曲家逝世200周年之际,他的音乐将比任何时候都更为流行。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在谈到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时曾说:"在100年内,我们的后代将再也见不到这么一位天才了。"这是个热情的预言,但它很快就被否认了。在莫扎特逝世200周年之际,当他的崇拜者们遍及全世界时,许多人都确信尚未有人  相似文献   

16.
我和一鸣的相识,缘于书画。未谋其面,先见其画。他的绘画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山叠水嶂,云海蒸腾,氤氲一片,让我有走进真山真水,身临其境之感。一位美术爱好者曾问我:“那么真实细腻的画,是怎样画成的?”作为记者,我也同样好奇。  相似文献   

17.
皮埃尔告诉妻子,他已邀请公司经理到家里吃晚饭,并让妻子准备晚餐主菜——烤羊腿。妻子说:“亲爱的,你应该知道,我们现在手头拮据,没钱买羊腿。”皮埃尔很尴尬,但很快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对妻子讲:“当我们入席后,你在厨房里故意打翻一只不锈钢的盘子。我就说,‘糟了,我想这是烤羊腿掉在地上了……幸好,还有土豆泥。’老板肯定会体谅我们的。于是,我们就可以用土泥请他了。”请客那天,刚刚喝完开胃酒,厨房里就发出了一个很大的响声。皮埃尔赶紧说:“糟糕,这一定是我太太把烤羊腿弄翻在地上了……幸好我们还有土豆泥。”就在…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一个13岁的男孩把他的老师为学校演出而创作的戏剧手稿藏了起来。他无意中保存的这部手稿竟是作家乔治·奥威尔写的一部著名的戏剧原稿。这出历史短剧名为《国王查理二世》,讲的是国王在他父亲被处决后逃亡法国的故事。这部手稿已于1988年12月15日在伦敦索思比拍卖。奥威尔的这出戏剧是1932年他在伦敦市区外海斯镇私立霍桑中学教书时创作的。后来在他的第一部作品《巴黎伦敦落魄记》出版时,作者将名字由  相似文献   

19.
一代著名画师任率英先生逝世7周年了。在缅怀这位中国工笔重彩巨匠的时候,他的画品和人品再一次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任率英先生系河北省束鹿县人,出身贫苦农家,自幼失去双亲,寄养在大舅家中。大舅是生意人,唯望外甥承其衣钵,遂将他送去学徒。然率英先生志不在此,他从小酷爱绘画;民间的年画、壁画和农家画师是他的启蒙老师,他从这些民间绘画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养料,为他以后的成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拜在著名画家徐燕芬名下,为其入室弟子,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画艺生涯。“读万卷书,…  相似文献   

20.
1905年,巴黎秋季美术沙龙展出一批无政府主义者火焰燃烧般的绘画,其中一幅作品中的顽童胸像格外新奇,因而惹人瞩目。有观众对参展画家马蒂斯说:“瞧!这是野兽笼子里的多纳泰洛。”此处提及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塑家多纳泰洛,更值得注意的是“野兽笼子”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这个画展的总体印象。评论家路易·沃塞勒在其主办的《吉尔·布拉斯》杂志上用“野兽”一词,称呼当年在美术沙龙亮相并坚称“按本能绘画”的一批年轻画家,使之继印象派之后的美术新潮得到了“野兽派”的怪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