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刘学锴、余恕诚编撰的《李商隐诗歌集解》是一部优秀的诗歌注释著作,学术价值高,社会影响大。其注释成就主要有:第一,资料搜罗详备、校勘细致谨严;第二,注释内容全面系统,准确度高;第三,折中判断贯通诗意,深入分析时出创见;第四,审美观照,阐发拓展诗歌艺术特色;第五,内容编排科学、注释体例完善。总结《集解》的注释成就,探讨其注释思想,不仅对于总结新时期诗歌注释的成就具有重要的个案意义,而且对整个古典诗歌的注释和解读都具有典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爱情诗歌占了诗人现存诗歌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这些爱情诗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感情世界,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第一 ,李商隐和济慈在诗中都多用“清词丽句” ,其诗歌所传达之意境悠远清扬 ;第二 ,两人都在诗中采用赋、比、兴手法 ,托物言志 ,借诗抒情 ;第三 ,两位诗人在其诗歌中多用典故 ,且用得贴切精妙 ,不仅生动地传达出了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 ,还能给读者留下一种无尽的回味。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诗国的旧有格局。他一方面严谨地继承和发展了诗歌的各种形式体裁,尤其以七律的精工蕴藉为人称叹;另一方面却又在内在的主题、情感蕴含上渗入了很多新的因素,并进而把诗歌导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使诗到晚唐,而余味无穷。他把自我融入了诗歌,也在诗歌中发现了自我,从而形成新的规范。文章主要通过与杜牧诗的比较来分析李商隐诗作的这些特点。从而得出李商隐诗能自成宗派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粤教版必修3),列入第四单元“古典诗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王昌龄的《从军行》、杜甫的《登高》以及刘禹锡的《石头城》组成“唐诗五首”同为“基本阅读”篇目,这给语文教师们岀了道不大不小的难题。不大,是因这是首名作,故各家各派的注释赏析已累积得满坑满谷,可供参考借鉴的资料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6.
李商隐的诗学理论在唐代诗学理论体系中有独创性.李商隐反对诗歌创作囿于儒家道统思想,强调创作“以自然为祖,元气为根”,以充沛真实的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他重视诗歌的缘情功能,主张“必用咏达,以通灵性”,用诗歌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在偏尚诗歌艺术美的同时,李商隐提倡文质并重.  相似文献   

7.
读关于各个诗人的背景、经历的资料,注意积累各个著名诗人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感情,如:李商隐的诗歌,艺术特色:语言上华丽而凄美,感情上,伤古伤今伤春等情怀.杜甫的诗歌:特色:语言上大气,感情上,忧国忧民较多.首先看题目是否涉及主题思想;其次看诗人,考虑他的事迹,他的惯有作品风格,然后看时间,一般在后面的注释上.还要注意注释中给出的提示.  相似文献   

8.
鲍红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2):33-34,41
李商隐的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主要表现为历时性结构与共时性结构。对比手法的运用,较好地表达了李商隐复杂微妙的心态,形成了诗歌回环往复的效果及沉博绝丽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歌经由初唐诗体的嬗变、盛唐的鼎盛繁荣和中唐中兴的持续发展,至晚唐,由于唐朝国势已经呈现出颓势,形成了一种后来者难乎为继的尴尬局面。在唐诗的发展面临厄运和危机之际,以优秀的抒情诗人李商隐为代表的新的诗歌流派异军突起,使晚唐诗歌的发展别开生面,闪烁出绚丽的风采。李商隐咏物诗中寄寓着他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0.
晚唐诗人李商隐以写情闻名于世,一千多年来,关于李商隐诗歌的接受和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晚唐到明末;明末到1978年;1979年至今。李商隐诗歌研究存在着六个障碍。研究李商隐贵在“原”商隐诗歌之“始”。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诗歌《井泥四十韵》,其创作年代众说纷纭。然而,联系这首诗歌所流露的思想情绪与李商隐的生平事迹,运用“诗史互证”之方法去考察,同时结合古籍版本中李商隐诗集的篇目编次情况,在诸种说法当中以“大中十二年”说较为可取。  相似文献   

12.
钱曾《牧斋有学集诗注》对钱谦益《有学集》的用典作出了详密而准确的注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历史上较为著名的诗歌注本。但也存在误注、缺注和失注的问题,误注有穿凿附会、误引书证、误解诗意、误解典故、不知有典等五种情形。缺注虽有注释,但并不完整;失注是该注而未注。三种情况在古代诗歌注释的实践中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位正在注释李商隐诗的朋友,不耻下问,向我提出: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中,有“昔闻成阳帝,近说嵇山侬,或著佳人号,或以大夫封”;关于秦始皇(咸阳帝)于泰山封“五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作为晚唐诗坛重要的诗人之一,以其"幽美朦胧,深情婉约,含蓄艳丽"的艺术风格著称于当时和后世。特别是他幽美朦胧的诗风,与现代主义有着相似之处。通过对李商隐诗歌的解析,从象征、意象两个方面,阐析李商隐诗歌创作与现代主义的相似之处,从而探究李商隐诗歌的现代主义色彩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汉字中的大部分字可以据形推义,也可以因义推形,汉字还可以据义推音。 高语第一册的第五单元先秦历史散文中,课文正文下边的注释部分,编者在2005年出版的修订版课本中对有些字音进行了一些改动,但有些需要改动的注释却并未改动,笔者想谈谈一己之见与读者共勉。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的诗尤其是他的艳体诗 ,意象丰富 ,典实众多 ,表现婉曲 ,思想内容具有突出的多义性 ,历来人们对他的诗解释纷歧 ,认为他的诗兼有优美和难以确解两种似乎矛盾的特点。本文试从中西方文论对诗歌的多义性研究中探讨一下李商隐诗歌多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用典是诗歌创作中生成意象的一种重要方式,李商隐更是中国古代擅长运用典故来进行诗歌表现的重要作家。李商隐诗歌用典主要具有主观性更强、融合文体、喜用僻典、构思婉曲、多角度观照等特点,从而形成独特的自我面貌,在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中期的蒙古族诗人博明曾作有诗论《义山诗话》,这一诗论在目前的李商隐研究中尚未及见。晚唐李商隐在少数民族诗人中被接受,显示了李商隐诗歌美学的巨大魅力,有着民族融合的历史意义。作为一名尚未引起学界关注的蒙古族诗人,博明的生平也值得考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博大精深,诗歌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将唐诗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李商隐的风格温婉悲凉,特别是一些爱情诗写的尤为细腻。本文通过比较他写的《锦瑟》与《嫦娥》,结合当时社会背景以及作者平生经历来分析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诗学为诗歌的文本解读提供了一种认知的视觉,弥补了传统诗歌解析中重形式主义的静态的批评方式的缺陷。通过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可以为中国传统诗歌赏析开辟一种新的路径,从而揭示诗人运用意象寄托情思的认知机制以及读者理解诗歌主题的认知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