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场景,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感知材料,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原理变得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情感教学,是指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饱含情感的课文为载体,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调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师以自己的情感投入营造情境氛围,调动起学生的潜在情感因素,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和感染,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健康的个性和正确的审美观、人生态度。语文情感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三部曲:课前师生情感涵育,课堂中师生情感对话和课后学生情感的进一步感悟升华。  相似文献   

3.
陈水夫 《化学教与学》2010,(2):41-42,49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情感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确立了“师生情感”和“学生的化学情感”在化学教学中的目标地位。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情感,让积极的、健康的情感成为学生学好化学的动力和有效的催化剂呢?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南通师范附属二小任教)长期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出“情境教学法”,并运用于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中,取得了可喜成就。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文学语言的描述,再现课文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运用在阅读教学方面,一般有“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感知,即带入情境,形成表  相似文献   

5.
李建华 《考试周刊》2011,(78):115-116
英语学科中的任务型教学法从教学理念上打破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讲求教与学的开放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阅读教学中,用任务引导课文的阅读,以评价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标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出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达到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目的的教学方法。进行模块式目标教学法,是指使高职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模块化,同时采用针对教学内容的模块式教材;对不同层次的班进行模块化,实施针对性目标教学法;有目标性教学大纲,目标性教学进度。  相似文献   

7.
运用关键词教学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能够高屋建瓴、以简驭繁地把握整篇课文,通过对文本精巧的处理,让学生逐渐形成对课文主线的把握能力,从而达到能自主研读的目标。而学生这种能力能否养成,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紧扣关键词简化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整合教学内容,从而领会文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文学语言的描述,再现课文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般有"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感知,  相似文献   

9.
一篇课文包含了很多教学内容,若要在课堂上面面俱到,那么教学过程必定会杂乱无章。假如教师能根据课文自身特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在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之后选准突破口,以此为抓手,将课文、教师、学生等课堂因素整合起来,就  相似文献   

10.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全文初探,整体感知,重点探讨课文1-8自然段教学目标:在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有所收获基础上,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了解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等情况,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生活实例,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珍惜时光”这一深刻哲理。教学准备:教师:幻灯、电脑、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教学过程:一、全文初探(一)导入新课方案一: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谁先猜到:“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学生可能猜…  相似文献   

11.
导语解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导入新课的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之一。从一定程度上讲,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的设计。而课文导入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即使是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也会使用不同的导入法。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导入新课。下面具体谈谈语文导入的几种方法:一、直观导入为了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可以运用直观导入,把教学内容变为具体,可感的东西。笔者在教《小橘灯》时,运用实物来导入,方法简单,效果明显。课前笔者…  相似文献   

12.
“学案教学法”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在学习过程中 ,养成动口、动手、动脑、动笔的习惯 ,通过读、看、听、想、研、记等过程 ,把学习内容理出层次 ,提出学习的重难点 ,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释疑 ,从而达到学懂新知识 ,弄清学习重难点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适应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实施语文“学案教学法”的过程中 ,形成了“预习———讨论———精讲———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一、预习感知 ,主动质疑语文教学中 ,先由学生自己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让口、手、脑同时运用。首先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 ,画…  相似文献   

13.
移情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陈 《江苏高教》2004,(5):72-74
教育教学中的移情是指教师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分析教学、审视教学;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体会他们的所思所行,体察他们的各种需求和情感;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及时妥善地调整改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移情对解决高校教学中存在的教育交往的缺失,师生情感投入的缺失和学生知识获得过程中知识人文意义的缺失等弊端具有积极意义。移情在高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表现在教师的知识传授过程中、课堂组织方式的运用中和师生的课堂交往中。  相似文献   

14.
《月亮姐姐的新伙伴》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科学小故事。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直观、生动的感知材料这一特点,运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解决了教学的多重困难。一、激发兴趣,整体感知运用CAI课件来进行教学,可以再现课文所反映的场景和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获得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月亮姐姐的新伙伴》一课,月亮、人造卫星、地球等是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枝粉笔进行教学,很难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领悟情境,反而…  相似文献   

15.
正主题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设计出教学活动主体,从而对"学生学"与"教师教"、教学内容等进行阐述的教学方式。一、主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一)为学生营造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主题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引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从中切入到教学之中,这对学生而言,减少了传统教育模式中的隔阂感、生疏感,让学生感到轻松、熟  相似文献   

16.
宋素珍 《河南教育》2007,(11):42-42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主动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唤起他们敬佩、喜爱、悲伤、愤怒等心理体验,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迅速、准确地接受教学内容,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所谓情感法,就是教师通过课外活动、课堂教学与学生产生感情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觉地去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师生情,文章情,生活情。“感”,可以感知课文的人物,结构语言,也可以由课文内容引申到对客观世界美好景物的欣赏,憧憬与追求。 (一) 师生情: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神圣而威严的,不好接近。作为教师应主动找学生谈心。他(她)的家庭、环境、思想、性格、乃至情趣、爱好等等,教师都应该了如指掌,以便在教学中“因人施教”,“因人激情”。学生有了缺点、错  相似文献   

18.
浅谈「单元整体回环教学法」□江西何善锋“单元整体回环教学法”是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感知——理解——运用”几个过程,让学生在“看——学——练”的过程中,把握一组课文,解决好课文的重点、难点,弄清楚编者思路,设计好教师教路和学生学路,使一组课文的...  相似文献   

19.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者个案教学法,是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了解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一定的案例的一种教学模式。依照实践证明所得,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能收到理想效果。借此,本文围绕案例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注重广告语的辨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案例的选取要具有启发性和结合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授课期间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从学习的学习需求入手,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其适应课堂教学所需,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实践,让学生快速、准确掌握教学内容,推动其心理与知识层面同步发展的一种教学法。文章探究了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