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留守妇女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妇女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妇女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应通过丰富农村留守妇女教育的内容、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形式、加大对留守妇女思想道德建设的投入以及加强妇联等相关部门的合作等方式来确保农村留守妇女的思想道德教育顺利进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妇女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农村留守妇女自身的心理现实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推动社会必须要关注她们的心理发展诉求:认知发展诉求、情感表达诉求和人格发展诉求。机能部门要开展相关活动,设立相关机构,为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发展提供保障;农村留守妇女也要激发自觉发展意识,方可实现心理发展诉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3.
杨进喜 《成才之路》2020,(10):40-41
留守儿童有时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学习等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指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家庭教育、政府部门加大关注力度、发挥学校教育作用等方面,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妇女对子女的教育内容较广泛、教育效果较明显,但也存在农村留守妇女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教育的方式欠妥、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不足等不容乐观的一面。主要原因是农村留守妇女缺乏对子女教育的自主意识;整体学历偏低,自身的知识匮乏;忙于农活,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加强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向农村留守妇女普及基础文化知识和基础教育方法、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等方式可以为农村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性健康量表对600名西部留守妇女进行调查,探讨西部农村留守妇女性心理健康的现状和问题,弥补当前留守妇女性心理健康定量研究的不足。研究发现,西部农村留守妇女的性健康水平较低,性心理健康总分低于常模。文章以留守妇女诉求得以表达为目的,且加深对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认识与了解,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留守妇女的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贤 《教师》2019,(15):11-12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多,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涌入城市,因经济条件、教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农民工子弟留守农村这一现象突出。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问题不断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着重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旨在为城镇化进程中对农村留守儿童伦理关怀提供积极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使得留守妇女群体出现。同时期,城乡差距逐渐加大,农民在注重物质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对于留守在村落里的妇女来说更是如此。基于此,文章主要对针对留守妇女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等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8.
赵柯 《学周刊C版》2019,(17):189-189
随着中国城镇中大批农民工的出现,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群体。留守妇女家庭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子女未来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通过重点阐述亲子关系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农村留守妇女亲子关系现状,并提出了通过亲子关系促进留守妇女子女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外出劳动力以男性为主体,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在我们研究留守儿童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群体即农村留守妇女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本文主要围绕着农村留守妇女的产生、现状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的思考等展开,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永丽 《考试周刊》2012,(31):165-165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文章着重对留守儿童抗挫折心理能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