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两支拓荒队,一点一滴的成就都弥足珍贵.事实上,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取得的成就不仅深刻影响了古代西亚和埃及,也就是他们本地区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古代希腊、罗马历史的发展,对古代的印度、甚至我们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滔滔...  相似文献   

2.
作为大河流域的黑龙江流域文明,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曾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从新的角度来审视黑龙江流域的历史与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从介绍黑龙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入手,粗线条地勾勒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的历史文化脚步,旨在告诉人们:黑龙江流域的历史与文化也属于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摇篮之一。  相似文献   

3.
北盘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是贵州省最贫困的区域之一。通过分析该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推行生态文化、加强区域间合作、探索生态补偿模式、健全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的措施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并强调建设过程中要直面贫困问题,以及始终将当地群众作为主角的思想,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字、城市、国家诞生以来的人类文明史,可以分为农耕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两个阶段。农耕文明主要介绍的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世界范围内特别是黄河长江流域、恒河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四大区域文明发展的进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工业文明则涵盖了14世纪以来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在工业革命推动下逐渐融入世界文明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显示了文明发展的整体陛、阶段性,又展现了道路探索的多样性、复杂性。科学构建文明史专题,正确理解文明史内容,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文明的一体化关系已成为时代潮流,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以及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保障和促进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缺一不可。法治文明对整个制度文明起着确认、维护、保障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可以分为物质、制度、观念三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层面。2l世纪是生物学时代,也是建立在生态产业基础上的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在生态价值的基础上,强调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协调统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新道路、新模式。我们必须在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制度设施与价值观念上进行深刻的变革,以确保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的早期文明是在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尼罗河流域两大东方文明的照耀下诞生的新型文明,古希腊文明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西方文明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典文明,一个是基督教文明,即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古希腊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流,因为,西方古典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并不是同一民族和同一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而古希腊的文明成就对西方文明史的影响却是深刻而久远的.  相似文献   

8.
章从理论与研究路径上探讨清水江流域文明500年发展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认为500年清水江流域文明发展史研究的视角应是多族共生与边疆开发;研究内容包括经贸、政治格局、语言、契约文书和建筑等多方面问题;研究方法为多学科合作与跨学科视野;研究的意义在于从长时段考察和建构"清水江流域文明"。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强调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与此同时,世界文明的另外的三个起源地:埃及、巴比伦、印度也都在大江大河流域建立了古代文明。而这些文明都以古代的农耕生产和农耕文明为基础,也就是说四大文明古国都是以农业生产立国。因此在人教版中国古代史的教材中突出了农耕文明教学这条主线,因此,如何把握农耕文明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地位是古代史教学的关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史前文明的发生与发展,具有多元复合的显著特点。早在夏代以前,中国的原始部族文明即经历了星散于全国各地,融聚于黄河中下游流域,然后再辐射于中国各地乃至环太平洋地区的活动轨迹,至西周时已初步奠定了政治统一、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之流的文明格局。由于远古史迹的湮没不彰,这一重要的文明时期给人们留下了无数难解的迹团,并导致了“一元发生”论者与“满天星斗”论者的各执一端。事实上,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成长壮大,是一个海纳百川、波澜叠起、从多元不断走向一体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将其有机融入高中生物学课程,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生态文明素养,对培养具备生态文明素养的美丽中国未来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明形态是文明形态之一,它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发展的。政治文明形态可以从四个层面即观念、制度、行为和社会层面的文明形态加以考察。对政治文明形态的考察可以使人们较清楚地区分政治发展中的文明与不文明或反文明的部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形态开辟了非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时代,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状态、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其中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人类应当深刻反思以往实践活动所产生的负面效果,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于是生态文明呼之欲出。为实现生态文明.我国必须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有虞氏是先于夏朝而存在的一个时代,中国文明肇兴于这个时代。从文献和考古几个方面来考察,虞舜早期行迹大致不出济水中下游流域,三代有虞氏集团古国大多集中在济水中下流域,典型龙山文化古城大多分布在济水中下游流域,因此,济水中下游流域应是有虞氏入主中原之前的"龙兴"之地。  相似文献   

15.
《神秘的东北历史与文化》一书,是东北史领域内难得的佳作。该书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梳理了东北地区流域的历史与文化。该书作者王禹浪教授以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地理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为视野,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流域文明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实地考察和综合研究。王禹浪教授把对东北历史与文化的认识自喻为"走读东北"是十分恰当的,他的研究方式打破了传统史学所使用的中原历史的编年,而是以流域为经纬"以物叙史"的方法。全书体例严谨,语言生动,观点新颖,令人耳目一新,且启发深远。书中对东北地区的文明形态以及东北古代民族所创立的"五大流域文明及五大帝国王朝",为其原创性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6.
文明时代和文明起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许多学者将二者视为相同,因而得出了中国文明至迟开始于商代的错误结论。本文认为国家的形成才是判断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准,因而,夏朝才是中国文明时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文明国家。虽然这个文明国家在程度上离成熟文明还有很大距离,尚属旱期文明,但是这个早期文明国家的建立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比其他任何文明阶段都具有更为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研究这个旱期国家建立的主客观争件,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大课题。本文认为,治理洪水、讨伐三苗、争夺生育权和世系权等,都是夏代国家得以建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北在历史上受到历朝历代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因为中原王朝政治统治中心确立之后所具有的东北边疆、边缘的意义,还与中国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地理方位的哲学理念相关。中国东北是具有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特殊区域。1858年是中国东北地域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转折点,中国东北的文明诞生、文化移动、民族迁徙的历史具有跨国性、跨区域性的特点。按照流域文明的分布,东北的历史空间可划分为: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鸭绿江流域、图们江流域、大、小凌河流域五大流域文明区。在五大流域的空间中有东胡系统、肃慎系统、濊貊系统、汉人及其他民族等五大民族体系。这些民族在上述五大流域中建立了若干个方国、王国和帝国政权。受国家政治倾向和民族情绪及民族意识的影响,东北亚诸国在中国东北历史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历史观。我国当代进行的大清史编修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东北历史与现状研究工程、东北属国研究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各项东北经济振兴建设工程,对东北亚国际环境的变迁和东北历史空间的现实与未来的变化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北在历史上受到历朝历代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因为中原王朝政治统治中心确立之后,所具有的东北边疆、边缘的意义,还与中国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地理方位的哲学理念相关。中国东北是具有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特殊区域。1858年是中国东北地域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转折点,中国东北的文明诞生、文化移动、民族迁徙的历史具有跨国性、跨区域性的特点。按照流域文明的分布,东北的历史空间可划分为: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鸭绿江流域、图们江流域、大、小凌河流域五大流域文明区。在五大流域的空间中有东胡系统、肃慎系统、濊貊系统、汉人及其他民族等五大民族体系。这些民族在上述五大流域中建立了若干个方国、王国和帝国政权。由于受国家政治倾向和民族情绪及民族意识的影响,东北亚诸国在中国东北历史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历史观。我国当代进行的大清史编修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东北历史与现状研究工程、东北属国研究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各项东北经济振兴建设工程;对东北亚国际环境的变迁和东北历史空间的现实与未来的变化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北在历史上受到历朝历代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因为中原王朝政治统治中心确立之后,所具有的东北边疆、边缘的意义,还与中国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地理方位的哲学理念相关。中国东北是具有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特殊区域。1858年是中国东北地域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转折点。中国东北的文明诞生、文化移动、民族迁徙的历史具有跨国性、跨区域性的特点。按照流域文明的分布。东北的历史空间可划分为: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鸭绿江流域、图们江流域、大、小凌河流域五大流域文明区。在五大流域的空间中有东胡系统、肃慎系统、减貊系统、汉人及其他民族等五大民族体系。这些民族在上述五大流域中建立了若干个方国、王国和帝国政权。由于受国家政治倾向和民族情绪及民族意识的影响。东北亚诸国在中国东北历史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历史观。我国当代进行的大清史编修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东北历史与现状研究工程、东北属国研究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各项东北经济振兴建设工程;对东北亚国际环境的变迁和东北历史空间的现实与未来的变化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