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吴文君 《母婴世界》2013,(10):120-123
女儿10岁那年的署假,有朋友从南京来,我们在十全街请他们吃饭。席间,朋友的两个男孩子,向爸妈要求:“吃完饭我们要出去逛一逛前街。”大男孩已经18岁,高高大大的,他的爸妈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这两个男孩子走后,女儿也要求道:“我要先回家。”也许是刚刚两个男孩子走的惯性,让我也毫不犹豫地说:“你先走吧”。问她带没带公交卡,她说:“带了。”我告诉她:“门口有4路车可以坐回家,到了家打个电话给我。”女儿答应后,就走了。  相似文献   

2.
前两天几个朋友吃饭,安慰一个“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老同学,其中一个春风得意的朋友对我那老同学拍胸脯许诺:“你要是真不痛快,就到我们公司来。”老同学苦笑着说:“那我不是从一个屋檐换到了另一个屋檐?将来不是要跟你低头了?”  相似文献   

3.
新闻发布会上常常出现这样一幕:新闻发布后,主持人说:“下面时间,请记者提问,哪位先来?”出人意料的是,没有记者举手提问,会场一片寂静。主持人重复再问,“风景”依旧;于是,主持人只得白搭“梯子”下楼:等下吃饭时可以边吃边聊.记者朋友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  相似文献   

4.
星期天,朋友带着5岁的女儿楚楚来我家作客。见面时,朋友让楚楚跟我们打招呼,楚楚有点陌生,摇摇头,朋友便说:“我这孩子就是这样,不肯叫人,一点礼貌都没有。”吃饭时,我刚想给楚楚挟菜,朋友又说:“我家楚楚很挑食,这不肯吃,那不肯吃,真拿她没办法。”吃完饭,女儿跟楚楚玩捉迷藏游戏,该论到楚楚去藏了,楚楚不肯,说:“我很笨  相似文献   

5.
离开医务室,我听见肚子发出的“咕噜咕噜”声。我奇怪地说:“咦,我没觉得肚子饿啊,怎么会发出声音?”婵影说:“笨蛋!是我的肚子发出的声音……我饿了,我们快去吃饭吧!”  相似文献   

6.
记得小时候有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到乡下奶奶家玩。有一天,爷爷、奶奶一大早起来就忙活开了。中午吃饭的时候,餐桌上盆盆碟碟摆了一桌子,好丰盛呀!我好奇地问奶奶:“奶奶,今天有客人来吗?”奶奶笑着说:“哪有什么客人,要有就是你这个小客人哕!”我觉得有些奇怪,平时我们回来吃饭也没有烧这么多菜呀。而且今天的餐桌也有些不同寻常,还没吃饭,桌子上已经摆好了三碗饭、三双筷子、三杯酒、三杯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我把心中的疑问告诉奶奶,奶奶说:“傻孩子,今天是农历的七月十五,要祭拜祖先的。”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桌上摆好的餐具原来是为老祖宗准备的。我天真地问:“那他们怎么还没来呀?”奶奶说:“可别乱说话,老祖宗们会来的。”  相似文献   

7.
闫荣霞 《家教指南》2007,(12):42-43
朋友一家来做客。我们几个人话题三转两转就转到孩子身上,这一聊,我才发现朋友竟是不得了的“婆婆嘴”。 问题一: 当时,朋友一边爱怜地抚摩她孩子的脑瓜,一边问我:“你想好将来让孩子上什么大学了没?”我吓了一跳:“我孩子才12岁,现在就想着让她考什么大学?”  相似文献   

8.
品茶与育人     
李爱庆 《云南教育》2014,(13):48-48
平时喜欢喝茶.一天,到一位朋友家说点事,朋友知道我喜爱茶,特地拿出家中珍藏的上好的茶招待我。我们边品茶,边说事,朋友问我这茶如何,我直言不讳地说:“这茶闻着有股糯米的清香,可一旦茶叶泡开了,糯米味就没有了,也没感觉出这上好的茶有什么特别之处,还不如我常喝的滇红和普洱茶呢!”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我到街上玩,忽然两个20来岁的青年笑眯眯地向我走来。我以为他们是问路的,没想到其中一个对我说:“小朋友,我们是你爸爸的朋友,他叫我们来接你。”边说边拿出王子饼干给我  相似文献   

10.
机缘巧合,我要见偶像当上梁咏琪的保镖,实属偶然。我是一个自由撰稿人。去年冬天的一个中午,我和一个从西安来的杂志社编辑一起吃饭,同桌的还有编辑小姐的一个朋友,我喊她薛姐。边吃边聊,不知怎么的就说起我前段时间刚发表过的一篇爱情小品——《真的,梁咏琪爱上我了》。薛姐问我:“你挺喜欢梁咏琪的吧?”“那当然!”我说,“她是我的梦中情人!”“咦!”薛姐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你有多高?”  相似文献   

11.
吃饭的学问     
“吃饭还有什么学问吗?”许多小朋友都会这样问。其实小朋友在吃饭时都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对健康是非常有害的,所以请你仔细看哟!吃饭的时候要专心,不要边吃饭边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平凡的生活中蕴涵着人间真情。“呼唤”不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吗?一次我在作文课上一提出:“谁能学学平日里你的爸爸妈妈,还有邻居朋友是怎样喊你的?”这下可捅蚂蜂窝了,学生们纷纷模仿:“‘妮,冷不冷,快烤火吧!’一放学回家,妈妈一边准备饭菜,一边问我。”“‘孬,快点回来吃饭哩!’星期日妈妈总是这样唤我。”“‘娅,给,用吧!’同桌说着把橡皮递给了我。”“‘媛媛,你妈没在家,来我家吃饭吧!’我一放学回家,邻居奶奶就喊我。”……这声声呼唤,喊出了人间的亲情、友情、乡情,喊出新鲜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变魔术     
一天,幼儿在玩桌面游戏时,我发现黄嘉栋小朋友把一块积木放进了自己的口袋,游戏结束后也没拿出来。晨间谈话时,我问全班幼儿:“想不想看谈老师变魔术?”大家都说想,我就学着魔术师的样子边比划边说:“我变块积  相似文献   

14.
说起我们家的“头儿”,她乃鼎鼎有名的人物——老妈。谁说女子不如男?老妈在我家掌管一切,手握“兵权”,说话算数,是“头儿”,什么事儿都由她来做主。有这么一天,“头儿”在家里做着丰盛的晚餐,一边炒菜,一边哼着宋祖英的《爱我中华》,虽然有些变调,但是看得出她的心情不错。不一会儿,“头儿”美滋滋地看着桌子上的饭菜,等着我爸爸下班回来。六点半了,我的肚子已饿得咕咕叫,家中偏偏没有了零食,只能向“头儿”请示道:“老妈,吃饭吧?”“不行!你爸说今晚回来吃饭的。”原来如此,没办法,“头”命难违。丁零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我已是…  相似文献   

15.
有N次,我为学生没学习劲头感到担心,我不止一次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我上学时,吃饭看着书,走路看着书,一次我有一道题解不出来,晚上做梦竞有了思路……”有学生反对我:“老师,您做得一点都不好,吃饭看书消化不好,走路读书特别危险,梦中做题影响休息。”全班学生附和,反过来半安慰半批评我:“老师,我们是90后,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您的老思想老传统该改一改了,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地址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妈妈的地址。每每我们给同学、朋友留下手机、伊妹儿等联系方式,总忘不了留下家里的电话,因为家里的电话是不会变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至少家里的电话、地址总是相对固定的。其实,只要家的地址不变,我们就会心安若素,因为那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在街上遇到多年不见的朋友,他匆匆写好电话号码交给我,却又要回纸条,边补写边对我说:“你还是打电话到我妈妈家比较容易找到我。我早出晚归,放假和周末多是在我妈妈家吃饭。”  相似文献   

17.
爸爸的烦恼     
我的爸爸很烦恼.因为:我写的字不好,老歪歪扭扭的还让人看不清楚;我吃饭很慢,有时候爸爸妈妈吃完饭很长时间了.我还没吃完,用妈妈的话说,“我们吃完后都饿了,你还没吃到肚子里”。由于我吃饭特别慢,加上我很挑食。所以我很瘦,已经六岁半了重才十六公斤。  相似文献   

18.
前两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聊天时我说:“有个18岁的女生跟我说她找了个35岁的男朋友。我想不通她怎么找了个比她大这么多的男人,找个同龄男生不好吗?这年龄也相差太多了吧。”在场的另一个朋友也很诧异:“35岁?她找了个35岁的?不会吧。”一个女性朋友却说:“我还是能接受的。我接受不代表我会这么做。我自己肯定不会找年龄相差这么大的人。其实我真心觉得没必要总去评价别人的事。”  相似文献   

19.
恶语伤人     
学校食堂里,我看到菲尔向我走来,顿时心里一沉。我低声对我的朋友莉娜和艾丽莎说:“他可千万别是来找我的。”“你可没那么走运,”莉娜答道。“看他那一本正经的样子。”  相似文献   

20.
叶薏 《成长》2006,(8):58-59
我们的舍管阿姨叫刘建明,比起名字,她的年龄更扑朔谜离。每天在宿舍楼出出人人的女生都甜甜地和她打招呼:“阿姨好”,“阿姨吃饭了没?”但这么一声“阿姨”,却叫她怒火丛生,她很委屈自己才27岁就被我们天天叫阿姨。我大力惊讶,好在没大叫:“我以为你至少35了呢。”尽管如此,除了我没几个人知道她是生活中可怜的小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