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警察制度的创建是清政府加强社会控制的一大举措.在此过程中,清政府通过加强警政来强化对社会的控制.关于清末警政,学界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对于清末警察的奖惩制度,目前尚无专论.  相似文献   

2.
1902年创刊的《启蒙画报》是近代北京的第一份画报。作为一份真正关注儿童教育及命运的报刊,《启蒙画报》以其"教材"性质的定位,拥有数量众多的儿童读者,其对于晚清"蒙学"的倡导,"童智"的启迪以及"新儿童"形象的塑造,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界对于《启蒙画报》已有相关探讨,或侧重介绍和考述,或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展开研究。本文另辟新义,从"启蒙"视角出发,将以《启蒙画报》为代表的晚清画报置于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整体脉络与民族国家构建历程中,反思其成就与困境。  相似文献   

3.
一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一座充满诱惑、充满活力的城市,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也是当时远东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在这个标志着中国时尚生活诞生的大都市,被誉为"中国第一本彩色大型画报"的<良友>画报应运而生,并以其高品位的内涵、图文并茂的形式,在民国时期承担起了向中国普通民众传播时尚文化信息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新闻事业和社会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典型现象。创办于1912年的《真相画报》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美术刊物和大型新闻摄影类革命画刊,其艺术革命的政治文化追求如何实施了社会的民众动员?画报的传播共同体如何在一个报刊的公共舆论空间表达政治文化认同和价值共识?民主革命思想的表达和社会动员的独特机制是什么?文章试图从政治文化视阈,探究《真相画报》在传播宗旨、传播共同体地缘和学缘的精神交往等方面生发报刊的民众动员效应和社会影响的建构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沛 《国际新闻界》2013,(3):124-134
当前人文研究中出现的文化转向起源于对文本的重新认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近代画报出现并风行于清末民初社会转型中的中国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图像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也是某种观看方式的载体。近代画报图像所承载的新的观看方式意味着新的看与被看的关系。这种新关系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转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现代性在大众传媒中的表征。本文认为,从视觉文化角度关照近代画报,探索图像表征现代性的诸多可能,研究画报对普通读者所具有的教化功能,将有助于新闻传播学界在人文学科文化转向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近代画报图像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理解当前各种层出不穷的视觉文化现象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的画报画刊有别于当今装帧精美的画报画刊,它是一种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真实历史与社会状况的媒介形式。在"西学东渐"和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办刊活动的影响下,中国的报界和杂志界掀起了创办画报画刊的热潮。相对于传统报刊单一的文字报道,画报画刊可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宣传时事政治、揭露社会黑暗、记录奇闻轶事等,因而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回应社会各界民众的期待,大量的官方出版机构和民间力量致力于画报画刊的创办与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7.
陈竹君 《兰台世界》2012,(22):19-20
袁世凯是清末创办地方警政的代表人物。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被清政府委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重任,在直隶创办警政,内容包括设立警察机构、制定警察规章、举办警察教育等各个方面。在此期间由袁世凯创办和提倡的各种形式的警察教育成效显著,对我国近代警察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一、袁世凯在直隶创办警察教育的背景清末直隶省警察教育,是在新政初期清  相似文献   

8.
刘佳 《新闻世界》2012,(7):191-192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礼教下,女性一直处于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地位中。直至清末,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女性的社会地位才开始有所变化。晚清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全方位呈现了当时的生活面貌,本文通过《点石斋画报》①中的女性形象刻画来看在清末时期中国的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9.
正面宣传果真能起到正面效果吗?我看未必,比如有这样一条新闻:一位北京人到唐山遭到几个坏人围打,被唐山的警察“解救”出来。这个警察怕这几个坏人再来,就把这位北京人护送到了车站。北京人对警察非常感激。这条新闻无疑是表扬警察的,但是仔细想一想,社会治安怎么到了这种境地?假如警察不护送,坏人就有可能再来,坏人的邪气何等猖狂!当然,类似这样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在广播电视中播放,随便就可以举出一堆例子:如告诫小朋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来了生人不要开门;在打黑中查出了多少窝点多少枪支弹药;住宅小区安上了电子眼;市场上的假贷如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7,(6)
画面画报生命力的重要所在文/北京·张伯海我自己对期刊中画报这个品种格外关注。原因有二:一、画报是期刊里的强项,是一个国家期刊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二、画报是一个国家、地区自我宣传的主要窗口,承担着国家政府喉舌的任务,几乎没有不通过这个窗口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清朝对城市环境卫生的传统管理中,注重对城市垃圾的处理,除此以外的其他城市环境问题,通常由民众向官府反映后,官府才出面进行管理。清末"新政"时期,北京等城市在内外巡警总厅下设置了清道科专门负责城市卫生,朝廷同意后开办了自来水厂等,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环境卫生的改善,促使中国城市环境的早期现代化迈出了重要步伐。  相似文献   

12.
刘锦涛 《兰台世界》2012,(30):45-46
兴办警政是清末政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时局的推动下,清末警政迅速在全国铺开.为达到统一指挥及切实推行新制于各省,清廷决意创建巡警部,这是中国采用现代警察制度之嚆矢,标志着清末警察制度建设开始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13.
张紫微 《编辑之友》2011,(6):111-112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中所收录的《新闻画报》是清末民初期间图像新闻研究的重要内容,其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图像,对完善清末民初史料尤其是新闻史料有重要的意义。但迄今为止针对《新闻画报》的研究还是鲜见于世,甚至于其来源出处也成疑问。目前研究发现有两种说法,  相似文献   

14.
试析《良友画报》的编辑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毋庸置疑,今日中国的期刊事业已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即便除去无法准确统计的内部刊物,其总数也已达8000种以上.伴随着如居伊·德波所宣称的"景观社会"的到来,在上海、广州这样重新崛起的都市中,如<外滩画报>、<城市画报>这样的视觉性平面传媒也开始吸引民众的目光.  相似文献   

15.
《点石斋画报》描绘的清末广告风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杨 《编辑之友》2011,(2):119-122
一研究的起点1.逻辑起点《点石斋画报》着眼点描绘的清末19世纪洋务运动结束与戊戌变法开始的10年,是中国被动学习和主动求知观念激荡交织的10年,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初阶段——器物层面的末期。从图像学角度分析,画报描绘了古老的中国用交糅着民族道义、革新欲望、陈旧意识、兴奋而又慌张的眼神,从"偷偷地看"到"主动观  相似文献   

16.
清末,警察机构未建之前,北京城的治安由步军统领衙门维持,具体职能包括:守卫、断狱、门禁、编查保甲、缉捕、巡夜、执行禁令、救火、发信号炮等。从1900年至1937年北平沦陷前,北京的警察机构经历了“安民公所--善后协巡局--工巡局--巡警厅--警察厅--公安局--警察局”的嬗递过程,本文对此加以概述,旨在追述老北京警察文化演进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7.
庄琳 《兰台世界》2011,(10):21-22
清末我国现代警政思想的萌芽深受租界西方警察机构的影响,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清政府仿效西方警察制度进行本土化改革。清末我国警察机构的实践与创设包括湖南保卫局、京师工巡局、京师巡警总厅等。  相似文献   

18.
杨金波身后是一批积劳成疾的警察。这个问题已成为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公安机关的普遍困扰。警力不足,成为民警积劳成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清末我国现代警政思想的萌芽深受租界西方警察机构的影响,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清政府仿效西方警察制度进行本土化改革.清末我国警察机构的实践与创设包括湖南保卫局、京师工巡局、京师巡警总厅等.  相似文献   

20.
醒俗画报     
几年前,在哈佛大学任教的李欧梵先生来津看我。那时候,他正对清末民初、中西文化碰撞时期上海的社会形态发生研究兴趣,因此,迷上了那时代上海出版的画报。从早期的《点石斋画报》到后期的《良友画报》,中西交错,色彩斑驳,非鱼非鸟,极是新鲜和奇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