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柳宗元的山水诗文作品,笔力清健,"幽峭"是历来诗论家对他风格的评价,而其贬谪时期,为文追慕楚骚,借山水寄托幽怨之情,"骚怨之幽"成为其特色。  相似文献   

2.
用事之美     
用事是诗歌常用手法。其妙处,诗家多有论述。白居易《文苑诗格》曾说:"不用事则不精华。"黄山谷云:"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清代赵翼认为,用事能增加诗文的文化内涵,他在《瓯北诗话》卷十中指出:"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古诗动千百言,而无典故驱驾,便似单薄。"  相似文献   

3.
曾丽 《现代语文》2010,(10):136-137
一、作文需要真情作文的生命在于"情",无"情"则没有"文"存在的必要。笔者说的"情"是"情真意切"之"情",是"真情实感"之"情",是有感而发之"情",而非虚情假意之"情",归结下来就是"真情"。但凡优秀的文章,总是能把读者的情感激发出来并引起共鸣,而要达到这种效果,  相似文献   

4.
“千古情人独我痴”——试论贾宝玉之情的深层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的性格基点,也是理解和把握这一形象的关键点。贾宝玉之情,本质上是对灵秀女儿的珍爱之情,对柔弱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儿们的呵护之情,对薄命女儿们的悲悯之情,对恋人林黛玉的深切挚爱之情,对无情之物的仁爱之情。贾宝玉不同于一般的"情痴情种",贾宝玉之情,更不同于一般的俗情。他的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共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他"把对个别女儿的爱扩展为对所有女儿们的爱与同情","不但及于众人,而且及于众物",真正践行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胞物与"思想,是一种"广范围高境界的情",一种"最博大、最崇高的情",是天地间之大爱。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人人网上上海某高校"人气之星"这一群体的调查,我们发现,"人气之星"主要来自四种不同的人群,即学生领袖、团学干部,热衷于社会活动的学生群体,热衷于网络的学生群体,校园明星、时尚达人。他们本身的特点也各不相同。"人气之星"每个单体的受众是十分固定的,并没有形成广泛的影响和辐射,但是这并不会限制"人气之星"这个群体在人人网上的地位。"人气之星"对高校舆论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传统校园媒体造成了冲击。我们应充分利用人人网上"人气之星"的影响,引领校园舆论科学、合理发展,开发"人气之星"在校园舆论建设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海英 《考试周刊》2010,(54):75-76
本文从文学创作的本源即真、情、性的角度,提出了"关注生活,体验生命的真"、"以文言志,抒发内心的情"、"多元思维,彰显个性的美"三个方面的认识,对高中作文教学作了初探。  相似文献   

7.
刘基擅诗文,词亦佳。其词中引入"骚"、"辩"之意,以此考察刘基词中的屈宋话语特点,进而探讨这一写作意识之原因,与刘基身世之感、时代氛围以及词作策略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芳  张大龙 《考试周刊》2012,(16):119-120
作者通过"我为‘星’迷"、"我‘秀’我‘星’"、"群‘星’闪烁"、"‘星’光夺目"、"心‘星’动"、"明日之‘星’"六个活动环节,紧扣"追星"利与弊这个重点上了一堂思想品德课,趣味性强,学生活动多,富有教育性。  相似文献   

9.
刘浩 《文教资料》2011,(12):15-16
归有光,明代著名散文家,其极富特色的叙事抒情散文,善以朴素流畅的文笔记叙生活琐事,抒发真挚动人之情。本文对其《项脊轩志》进行解读,分结构"关"情、细节"凸"情、质朴"增"情、叠词"助"情四部分对文章所蕴之情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雷恒彪 《黑河教育》2010,(11):39-39
古诗语言凝练,意存高远,学生有时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诗文内涵创设情境,充分凸显诗中的形象,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只要"境"创设得妙,"情"便激发得浓。  相似文献   

11.
刘基擅诗文,词亦佳。其词中引入"骚"、"辩"之意,以此考察刘基词中的屈宋话语特点,进而探讨这一写作意识之原因,与刘基身世之感、时代氛围以及词作策略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陈仅蔑弃以考据训诂解《诗》之法,倡导从《诗经》用韵入手,诵《诗》以会悟其情其趣。他认为,《诗经》是后世诗文用韵之祖,归纳剖析《诗经》用韵情况,并从用韵角度析论《诗经》中诗歌的章法结构及用韵造成的节奏之美、艺术特色。陈仅以韵诵《诗》,注目于"《诗》之为诗"的诗歌属性,是对《诗经》的文学诠释。  相似文献   

13.
清代魏际瑞在《伯子论文》中说道:“诗文不外情、事、景,而三者以情为本。”陈红同学这篇《春天的脚步》正体现了这点。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情为本,情贯全文。作者紧紧抓住一个“情”字来处理全文,对自然界之春的赞美热爱之情,对心中希望之春——求学的渴望执着之情及被迫中途退学的绝望伤心之情,在全文的叙事和描写中自自然然、真真实实地流泻出来,让人读来优美而又情真意切。  相似文献   

14.
词的出现为唐宋词人表达最真切的情感意绪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载体。词人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对世界、对人、对事的不同的情感体验,总括的说就是闲情和愁情。不论在表达男女之情、仕途失意之情、君国之情及恋物之情等情感类型时,都表现出了词人极大的个人深切体验,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按天罡地煞之分为梁山英雄排定了座次,《红楼梦》以正册副册之别将红楼女儿纳入"警幻情榜"。从"英雄座次"到"警幻情榜",不难看出曹雪芹对《水浒传》创作方法的学习与继承。但他在学习中有发展,继承中有创新,摒弃修正了"英雄座次"在小说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因而"警幻情榜"便呈现出与"英雄座次"迥然不同的艺术效果,彰显着独特恒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多是盲目随意的单篇教学,缺乏系统的、有层次的单元教学的流弊,笔者从"文章要一组一组地教"的单元教学观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对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写景状物类散文单元"进行重新整合组构。抓住三篇"共性"中的"个性",从"景异情移"与"景异情不移"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准确、整体、深层次的把握,将多幅图景合起来想,将它们当做连环画来读,读出多幅图景的联系,不割断作者埋藏于这一片片风景中的连续的"情脉",注重对文本、对作者"情脉"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意象丰富而深邃。"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有清新飘逸之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有沉郁顿挫之美;"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中有情致缠绵之美。  相似文献   

18.
郑光程 《生活教育》2014,(24):44-46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激情。情感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语言文学的爱和对生活的爱。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多方调动学生的情感,教之以情,引入意境;启迪想象,激起共鸣。具体通过导入"激"情、诵读"激"情、声画"激"情、讲解"激"情、想象"激"情、探究"激"情等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感悟文意。  相似文献   

19.
《扪虱新话》提出了诗文互通的诗体观,并以"韵胜"、"格高"作为诗歌评价的标准,在审美境界上主张由人工之美至天工之美。  相似文献   

20.
情为词心之源、词章之核,情既是词创作的内驱力,又是词表现的内容之一。一代词人李清照的词情可谓真挚而厚雅,是一种由衷的生命感发之情,也正是缘于此,李清照虽然在词中"肆意落笔","浅俗之语"随处可见,但其词章读起来却不俗,反而达到了一种浑成清雅的艺术境界。从李清照及其他词人的创作中可以看出,词情的雅化实际是词章雅化的主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