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中美签订了双方的最惠国待遇贸易协定,中美贸易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美对华最惠国待遇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年复一年的被延长。其原因在于中美最惠国待遇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和贸易角度看美国延长对华贸易最惠国待遇陶坚1994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延长对华贸易最惠国待遇,并表示要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脱钩,至此,一年来围绕最惠国待遇问题的尖锐斗争告一段落。从去年的“行政命令”和一系列强硬政策举措,到现在的自...  相似文献   

3.
去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签署了中国加入WTO的历史性协议,作为WTO的基本要求和执行该协议的前提,美方需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PNTR在《关贸总协定》中指的是最惠国待遇,享有这种待遇的国家可以相互以最低关税进行贸易。根据中美两国1979年建交后签署的贸易关系协定,双方本应互相提供“最惠国待遇”,但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美国按照其国内有关法律,对中国“最惠国待遇”实行年审制度,即每年7月3日到期后,都须经美国总统重新提出并经国会批准才能延长一年。1998年7月,克林顿总统将“最惠国待遇”的提法改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中美经贸冲突的政治内涵:第一,美国政界领导人对冷战后中国在美国对外战略中地位的认识;第二,美国对华政策中意识形态偏好的重新抬头;第三,最惠国待遇问题的政治内容;第四,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作用;第五,美国全球战略的背景,并认为,出于政治、经济和战略的考虑,美国一方面会继续推进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同时也将不断在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加压力,以求全面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  相似文献   

5.
克林顿对华实施新的“人权战略”刘奋云1994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宣布,美国政府决定延长1994—1995年度的对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并决定今后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脱钩处理。但就在这同一个发布会上,克林顿在答记者问和所公布的政府决定中宣...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国与国之间给与关税优惠的一种制度,享有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可以相互以最低关税额进行贸易。美国对其他国家实行最惠国贸易制度最初始于本世纪20年代。1948年起,美国据《关贸总协定》或双边贸易协定给予市场经济国家以最惠国待遇。19...  相似文献   

7.
1 中美经贸发展的曲折历程 中美正常的经贸关系始于1979年7月签定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根据这一协定,从1980年2月1日起中美双方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此后中美贸易发展迅速。据中国统计,1979~1996年中美贸易额从24.5亿美元增加到635亿美元,增长率达21.3%。1991年美国已成为中国第3大贸易伙伴,而那时的中国只是美国第13位贸易伙伴,到1996年,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双方相互投资也迅速发展。始于1980年的美国对华投资,截至1997年6月,就已批准的美国在华投资项目累计达23250个,协议投资额156.7亿美元,许多在华美资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并追加投资。中国对美投资虽然数量、规模尚小,但也在不断扩大之中。我们可喜的看到,在过去的18年中,发展依然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主流,但不可否认,其发展历程并不平坦,贸易摩擦时有发生。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人权与最惠国待遇梁立华今年5月26日,克林顿总统宣布,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并将人权问题与最惠国待遇脱钩。从挂钩到脱钩.反映了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美国政府一贯标榜自己主持世界“正义”,所以,人权问题成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克林顿多次说过...  相似文献   

9.
从人权与贸易脱钩看美国的人权外交梁立华今年5月底,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有条件”延续中国最惠国待遇之后,在《环球观点》上撰文《我为什么延续中国最惠国待遇并把人权与贸易脱钩》,解释他采取这一决定的考虑,强调,“我们必须把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放于我们在亚太地...  相似文献   

10.
第一,最早破坏中国领海主权的不是中美《望厦条约》,而是中英《虎门条约》 教科书对中英《南京条约》附件的介绍,只提到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特权。在介绍中美《望厦条约》时,则提到美国兵船可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那么,最早破坏中国领海主权的是不是《望厦条约》呢?  相似文献   

11.
中美正常的经贸关系始于1979年7月签定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以这一协定为基础,中美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到1996年,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无容质疑,在过去的18年中,发展依然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主流,但贸易摩擦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中美贸易磨擦的表象分析,揭示了中美贸易磨擦的根源以及为进一步推动中美贸易发展,两国特别是美国所应注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最惠国待遇条款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一项重要条约内容。从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起,美国即紧随英国之后在华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美国能够获得这项条款,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这项条款的措辞,界定了最惠国待遇极广泛的外延解释余地,并且在内容上规定了中国单方面给惠,由此才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贻害无穷的广泛的片面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  相似文献   

13.
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其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发展迅速,但中美贸易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两国的贸易逆差问题、纺织品贸易问题、美国对华反倾销和反补贴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和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等问题成为两国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  相似文献   

14.
入世我们享受了人家什么权利老百姓总在琢磨:入世我们做了哪些承诺?但同时更要想一下我们享受了人家什么权利。142个成员原来不给我们的优惠,现在都得给。中国企业可以到国际公海里去参加游泳比赛了。中美之间解决了永久性最惠国待遇问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剑没有了。过去我们同美国发生贸易磨擦时是单练,一对一,现在美国再整我们,就有了个讲理的地方——WTO,WTO是国际贸易的最高法院。多了一个制约  相似文献   

15.
一部分美国人以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作为对中国施压的砝码,这个砝码正逐渐失去其份量。这一“失重”过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失重”的原因涉及美国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对华战略等多方面的因素。文章认为,“失重”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失重”有利于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文章还就中国应如何对待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克林顿上台后,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经历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最惠国待遇与人权脱钩、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演变过程,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是其对华总体政策的一个缩影,明显反映出克林顿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7.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无法回避的热点问题,也是影响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中美货物贸易顺差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根源,从贸易的商品结构来看,中美货物贸易顺差集中来自于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领域。从东亚视角下对中美贸易不平衡原因进行探析,得出碎片化的国际分工使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东盟等东亚经济体将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密集型部分转移到中国,东亚经济体向中国转移产业的同时,也将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移给中国。因此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不应只注重在美中贸易逆差的数值上,应该从中国、美国、东亚其他经济体三者之间综合衡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曹葵  肖定生 《中学文科》2005,(12):16-17
纺织品工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存中国的外贸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优势成为世界上纺织品的生产和贸易大国。美国是中同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也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中美纺织品贸易数额巨大,双方的纠纷也比较多,所以中美纺织品贸易的情况变化可以充分反映中国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状况。  相似文献   

19.
数十年来,中美技术贸易发展历程的总体趋势是在矛盾中前进。中美两国之间的技术贸易具有三大特点,即:美国对华技术贸易优势巨大、美国在我国技术进口对象国中稳居前列、美国对华技术出口比重与其技术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为推动中美技术贸易朝着有利于我国、有利于实现“双赢”的方向发展,我国政府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经济措施。经过双方的努力,中美技术贸易一定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际关系新自由主义理论,中美两国已处于复合相互依赖关系之下,这决定了"问题结构解释模式"可适用于中美贸易领域。数据表明,中美两国在双边贸易问题上存在不对称相互依赖关系,中国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都小于美国。因此,中国在贸易战问题上有更大的权力,占有更大优势。中美两国在经济上相互依赖关系决定了中美贸易关系迟早将回归稳定。至于目前中国应对贸易战的对策,关键是进一步降低脆弱性,即进一步扩大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