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杨曼 《中国广播》2005,(6):43-45
新闻类节日是各电台电视台的主体节目。时至今日,随着新闻节目的改革与发展,其播音创作主体——播音员、主持人也细化为新闻播音员、新闻评论员、新闻专题节目主持人等。“主播制”(新闻主播)已渐在各台新闻类节目中推行开来。随之而来的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革。为此,就播音界沿用多年的“播”新闻与近年来日渐时尚的“说”新闻这两种风格的播报方式,以及新闻类节目本身对此提出的要求做以下阐释:  相似文献   

2.
新闻主播,目前在我国主要指电视新闻消息类节目主持人。区别于普通的新闻播音员和新闻访谈类及评论类节目主持人,新闻主播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有其特殊的身份定位和工作任务,对主播角色的定位,我们遵循主播应是“民主制度下的公众人物、现代传播中的媒介人物、和谐社会里的文化人物”的总体标准,并认为主播角色的定位也应是依据个人特质的、多层次的综合性定位。  相似文献   

3.
关于广播电视新闻的“播”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常有一些专家谈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播音员的播音腔问题,并加以口诛笔伐;谈及主持人节目受欢迎的原因,主持人在节目中的重要作用时,总要和播音员的播音腔进行比对,批评播音员的种种不足,进而对播音传统进行批评,指责播音腔脱离时代,背离现今的大众审美趣味。实际上,"播"新闻是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消息类节目一直使用的一种有声语言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新闻类节目、谈话类节目或者是娱乐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以及在节目中的作用,都会直接影响到节目的质量和感染力。那么,作为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如何使节目更具感染力呢?  相似文献   

5.
电视节目出镜人员大致有4类:最先是记者,功能是发现、引导观察、简短评论:其次是播音员,代表本台立场,宣读本台言论;再次是新闻主播,负责报道和评述各类事件:最后是主持人,牵引和调集各类节目因素,推动嘉宾话语和行动,借以完成节目内容.  相似文献   

6.
播音员,主持人,主播?每天主持着各种新闻节目的我们,到底归属于哪个称谓?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领域,播音员、主持人、主播,都还没有严格的界限,职业特征显现得不够突出。近几年,随着“说新闻”的兴起和大批资讯、民生类新闻节目的上马。“主播”一词开始频繁地使用,不少电视台都把新闻播报员的出图字幕由过去的“播音员”换成了“主播”。一时间,“主播”成了讨论颇多也颇为时髦的一个词儿。  相似文献   

7.
作为影响广播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节目主持人能否找准定位,遵循节目特点驾驭好节目,是广播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试从新闻节目主持人谈起.知名节目主持人崛起,扬节目主持人优势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广播电视主要是由播音员作为主播人出现在节目中,受众一般听到的是字正腔圆、居高临下的“播音腔”.  相似文献   

8.
李燕吉 《视听界》2006,(1):102-103
主播一词,译自英文“Anchor”。此前,我们一直将“Anchor”译作主持人或更确切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现在逐渐流行起来的“主播”这一概念,则专指新闻消息类节目的主持人。在美国被称作“Anchor”的人不多,他们享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威望,在媒体内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他们有丰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息类节目出现在屏幕上,消息类节目主持人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在《现在播报》里我们认识了康辉和海霞,在《第一时间》里认识了欧阳夏丹,在《全球资讯榜》里认识了芮成钢,在《中国新闻》里则认识了鲁健,他们的出现将新闻类节目播报人推到越发显著的位置上,他们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人们对这些优秀的新闻播报人都冠以“主播”的称号。  相似文献   

10.
刘佳 《声屏世界》2008,(10):39-39
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民生新闻以及突发事件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报道行为。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最大的信息载体是有声语言,而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新闻语言与新闻播音员、新闻主播的新闻语言存在着明显差异。出镜记者的新闻语言包括新闻报道、新闻播报、新闻采访、新闻评论等形式,  相似文献   

11.
国内广播电视媒体过去采用播音员制,播音员只是照稿宣读,不存在即兴发挥的空间,不会也不可能在播音时加入自己的意见。现在,新闻主播越来越流行,许多台的主播和播音员在工作方式和形态上有很大区别,主播有参与节目编辑更改部分文字的权利,还有的主播类似主持人。主播的语言更具有灵活性和即兴性,以更加个性化、口语化、生活化的方式传播新闻。这是快节奏时代对新闻时效性、大众性的要求,但也给新闻节目更多“画蛇添足”的机会。国内新闻主播的非客观性随处可见,比如,在对甘肃某地一“乞丐村”的报道中,主播竟然在播报此新闻后加上一句“在乞…  相似文献   

12.
田丰 《新闻知识》2012,(6):62-64
"限娱令"出台后,各大卫视新闻类节目数量大增,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却仿佛难以与此成正比。新闻类节目的播音主持是新闻传播的重要一环,决定着新闻传达的效果。如何更好地发挥播音员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好地将新闻中有价值的信息传达给受众,是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新闻播音创造性入手,分析了播音员主持人发挥创造力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谈话类节目、娱乐类节目或者新闻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都会直接给节目的感染力和质量带来影响。那么,作为当代的广播播音员主持人怎样才能使广播节目更能受到观众的喜欢、更能提高所播节目的感染力?为此,本文针对这方面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析。  相似文献   

14.
赵霞 《新闻前哨》2010,(5):46-47
与报刊网络等媒介不同.广播电视,尤其是广播,在进行新闻传播的时候,必须安排一个角色去完成传播行为,这就是新闻播音员,或称之为新闻主播、新闻节目主持人(以下统称新闻播音员)。  相似文献   

15.
陈聚成 《河北广播》2006,(6):100-101
随着广播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纯粹的播音节目已经越来越少了,以往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学欣赏》类节目已经陆续被更符合广播规律的主持人节目所代替,主持人的“说”代替了播音员的“播”。但是以“播”为主的时政新闻节目在各级电台都是必须保留的。因此对新闻播音的思考并不过时。  相似文献   

16.
董凯云 《视听纵横》2006,(2):110-110
一般情况下,播音员的工作就是把编辑完成的稿件进行再度播音创作,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只要吐字清晰、语言规范、表达正确,播音员的工作就算完成了。但是在大多数的县级台,由于台小人少,人员编制、节目安排等原因,需要的是一人身兼多职、一人多能、一专多能,“万精油”式的人才,各项业务都能拿得起干得上。这样,台里的播音员自然成了业务的多面手。一名播音员可以是新闻主播,又是晚会节目主持人,既是广播主持人,又兼电视播音员,同时涉及采、写、编、摄等各项新闻业务。在这样特定的条件下,县级台播音员需潜心学习,日积月累、处变不惊、灵活应对。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播音员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17.
申炜 《新闻窗》2012,(4):114-114
现代传媒的发展需要采编播一体化的播音员主持人,“一专多能”早已成为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它拉近了受众与主播的心理距离,使自己主持的节目和谐统一,流畅完美,具有灵魂和特色。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电视新闻节目播音员纷纷就播音方式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一些新闻节目播音员已向主持人“转轨”,这是时代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近年来我国电视综艺类、专题类节目主持人如雨后春笋,队伍不可谓不大,节目不可谓不多。但只有新闻节目主持人(尤其是消息类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出现,才是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真正趋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方卫视竞争的加剧,特别是随着地方综艺娱乐类电视节目的盛行,新闻主播开始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各种综艺娱乐节目中来,他们或者以嘉宾参与节目,或者亲自披挂上阵参与主持,这一方面是通过知名新闻主播的影响力来为节目营销,一方面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匮乏的表现,电视新闻节目与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不一,主持人在这两种节目中游移必定会对节目带来一定程度伤害。  相似文献   

20.
陶虹虹 《视听界》2013,(3):100-101
新闻播报的一贯要求是,朴实无华,准确清晰,简洁明快,平稳顺畅。除了必须的字正腔圆、语句规整、语义集中,还要求以概述为主、语气平实,无浓墨重彩、甩腔甩调,在播音基调上感而不入。近几年,在电视荧屏上,随着资讯类、民生类节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新闻播音员开始转变风格,采用播讲方式,显得亲切自然,接近于民生新闻的“说”。然而,这种亲切感又不同于说新闻,不同于广播节目中的谈话体,区别于方言类新闻主播的“侃”,是以一种清新自然的语调快速地讲述节目内容,有时,主持人会撇开导语发表几句自己的感受。一度,我曾怀疑,打开电视,从央视到各卫视、各城市台出现的这种新的播报方式是否会激起前辈们的严厉斥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