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坛,官方主流以多种政策鼓励迁台知识女性投入写作以配合政治需要。但那些片面追求文学的现实干预功能的作品在读者中少有市场。读者的文学消费需求成为有品位的女性文学作品生产的内在动力。在女作家及编辑们纯正文学品味的坚守下,众多女作家好作品丰富了50年代的台湾文坛,并进入了读者视野,影响了此后台湾女性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阿拉伯女性文学是研究阿拉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对阿拉伯女性文学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本文将概述国内自改革开放以来对阿拉伯女作家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方面的相关研究,重点分析国内对阿拉伯女作家小说研究的主要特点,并通过国内对阿拉伯女性文学的研究现状的梳理,指出国内对阿拉伯女性文学研究的特点和潜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女性文学表现出的文化现象令人深思。这是一个值得辛勤开垦和耕耘的人文研究领域。对一个曾被封建礼教困扰几千年、至今“女性意识”亟待弘扬的国家来说,对女性文学进行系统的资料搜集、整理、积累、研究,这于社会于文学于中国于世界于现在于未来都有深远的意义。 由冰心为顾问、阎纯德教授主编的《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文库》是中国新文学史第一套全面展示中国女作家80年来创作实绩的大型文库,是其多年心血的结晶。文库分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卷《女性的地平线》、《红杜鹃》、《长长的流水百合花》、《美丽的天空》、《迷人的风景》、《世纪绝唱》、《寻找停泊地》七卷,诗歌《繁星春水红纱巾》一卷,女作家评传《20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上、下二卷(收录冰心、庐隐、丁玲、苏雪林、白薇、谢冰莹、张爱玲、杨沫、林海音、宗璞、谌容、张洁、张抗抗、三毛、聂华苓、赵淑侠、铁凝、方方等约50人),计十巨册,400余万字。文库具有很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女性文学宏观研究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从七十年代末始,在八十年代时代与文学喧嚣变革的潮流中再度崛起,呈现出“春水”般涌动的赫赫声势与“繁星”般灿烂的熠熠光辉。如今,站在世纪之交的地平线上平静回望,在经历了一段激动和局限之后,女性文学及其批评已从最初那种似是而非的混沌中廓清了出来,从最初在文学领地享有一席之地的权利与意义几被消解的处境中解放了出来。承认并乐于接纳探讨这个命题的作家和批评家越来越多。时代毕竟是前进的。女性文学毕竟是发展的。“新时期”女性文学之崛起,不仅显示出女作家令人瞩目的空前创造实绩,使中国女性文学之命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女性小说中有关"人工流产"的文学叙事,展现了部分女性独特的生命感受及其文化境遇.这类叙事从生命本体出发,揭示出女性在事件中空前孤独的生命焦虑,及由此可能激发的生命自主和性别自觉意识;同时也书写了与其性别身份密切相关的生命关怀精神.流产叙事从一个特定的方面映现出传统性别文化的深层制约机制,张扬了突破既有文化规范、反抗传统性别观念对女性生命力压制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台湾所谓的"总统"大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两位候选人——国民党团队的马英九和民进党的谢长廷,使出浑身力气,争夺这把交椅。形势千变万化,选情剑拔弩张。著名女作家龙应台,不满台湾的政治操弄和候选人角逐的议题失焦,饱含对台湾未来的忧思,写文诘问候选人,呼吁台湾社会聚焦候选人政策、文化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言"。文章角度新,有见地。因篇幅所限,本刊选其部分章节并略加删改刊载,以给读者透视、了解台湾社会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7.
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使妇女解放的命题为那一时期的许多人所接受。觉悟的妇女纷纷揭杆而起,以叛逆者的集体行为为争取男女交际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女子和男子在教育和职业机会上的平等以及获得妇女参政权和遗产继承权而斗争。五四运动直接派生出的这一妇女解放运动,在封建旧礼教的批判中对于人的发现和女性的发现,开辟了中国文学历史的新纪元,使得中国第一批现代知识女性带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共同孕育出的思想和艺术灵性,在文学史的“空白之页”上开始了划时代的女性书写。 在这样的书写中,父权制强加给妇女的空白和被动的品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在现代女作家们具有开创意义的改写神学的创造中,以女性之神替代男性上帝、子宫之笔替代阴茎之笔作为创造的根本思想,在那个“空白之页”上强烈而精彩地播散开来。  相似文献   

8.
《他们眼望上苍》(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是非裔美国女作家左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 Hurston)的长篇代表作品,讲述了主人公珍妮·克劳福德(Janie Crawford)从年少到近中年二十多年追寻爱情的人生历程。性别问题是旅行书写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不同性别的主体性建构。美国少数裔女作家笔下的旅行书写就是通过凸显女性经历,诠释女主人公的女性自我重构历程。该文从旅行书写视角探讨《他们眼望上苍》中主人公女性身份建构的历程,为该部作品的研究提供一个拓展方向,从而为挖掘美国黑人女作家赫斯顿的这部经典作品的新价值提供一种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芭拉迪·穆克吉是美国少数族裔文坛上颇具影响力的印度裔女作家,小说《茉莉花》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女主人公茉莉花(Jasmine)从印度到美国的移民历程。《茉莉花》表面是一个关于主人公名字的故事,实际上隐藏着关于女性主义旅行话语的书写,折射女主人公在新环境中重塑自我的信念。该文从旅行书写中时间、地域空间的转换和由此引发的精神体验两个层面,讨论旅行书写中的女性主义,分析主人公在时空流动转换中的女性身份建构,以及探讨主人公流动身份建构在其名字改变中的体现,阐述旅行书写视域下《茉莉花》主人公实现女性主体建构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代表,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同时担任着作家、编辑、教师等多重身份,她创作生命力旺盛,是美国历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黑人女作家。在她笔下,颠覆了以往人们眼中黑人的形象,她歌颂黑人的智慧与善良,倡导平等,尤其是以女性的笔触塑造了许多命途多舛却又不甘于被命运所摆布的黑人女性形象,这对后续黑人女性小说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莫里森塑造的经典黑人女性形象为切入点,探讨其小说对于黑人女性小说的拓展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女作家的小城写作与小城/空间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女作家笔下的小城形象与女性形象来加以探讨。女作家笔下的小城形象,大都因"古老"而突显了小城性格中"常"的一面,而小城无可避免的"变",则使其印上了社会、历史、时代变迁的痕迹,也影响了小城女性的命运;女作家小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与小城呈现出"依存"关系的小城女儿、与小城呈现出"离去"关系的小城女儿、小城的女性"过客",与小城的不同关系,决定了她们在文本中以及女作家的文学创作中所承担的不同的功能。作为一个文学空间,小城应该是那些有着明确性别主体意识的女作家的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它使女性的私人空间从卧室、酒吧等,进入一个有着历史、社会、文化、自然印迹的小城空间中,因此也可避免一些论者所担忧的女性写作的"单一"与"重复"。  相似文献   

12.
当代女性创作,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创作,以集群的方式展示出道家生态思想的和谐之美。女作家在"物我齐一"的生态情怀、守愚为智的生态人格,以及"见素抱朴"的生态伦理等三个向度上对道家生态思想的传承和哲学思考,不仅显示了女作家对传统道家文化的回溯和坚守,构建了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相融、人与人平等互爱的传统美学基础上的生态乌托邦,而且女作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反过来阐释、丰富了道家文化的内涵,赋予道家思想与时俱进的现代意义,显示了道家文化与新时期女性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艾丽斯·沃克,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曾获美国普利策奖。在小说作品中,她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她的大部分小说都注重表现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注重黑人女性在男性与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的觉醒,不仅体现了作者内心追求平等女权的思想,也代表了黑人女性整体的思想形态和内心世界。本文从艾丽斯·沃克的经历出发,分析小说创作背景和特点,结合作者笔下的性别暴力和女性形象,以女性主义为视角,对她的小说进行梳理与解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第三届研讨会简述荒林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中华文学基金会、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暨福建省文联、《台港文学选刊》等联合发起召开的“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1月22日至24日在厦门举行。这...  相似文献   

15.
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文学初始 ,就有“女性写作”。虽然这种写作被称为是“第二性”的 ,但却是女性文学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胚胎型或幼婴型的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创作 ,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的真正源头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性作家群的集体突击 ,整体性地完成了中国女性文学的奠基工程 ,并成为女性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2 0世纪的 80年代 ,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二个高峰 ;而 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完成了臻于成熟的多元发展 :其表现 ,一是文本的多样化 ,二是理论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就日本女性文学发展历史而言,20世纪80年代是其发展高峰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局面。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在于,当时日本女性文学作家的文学素养有了极大提升,且当时日本的国家建设格局使女性作家的眼界更加开阔,可以看到生活中更多细节。当时日本女性文学作品对生命的诠释十分透彻,且体现了日本女性生活中的魅力特征,完美展现了日本女性的情感与思想,推动了日本当代文学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本文将首先分析日本女性文学的形成,然后介绍日本女性文学的基本特征,最后着重阐述日本女性文学的"家庭观"。  相似文献   

17.
《故事新编》是鲁迅唯一的一部历史小说集,在《故事新编》的序言中鲁迅曾提到,这本集子从初写到最终编辑成册,足足有十三年。这里且不谈论这本集子所包含的文学理论和文学价值,单从这本集子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出发,找寻鲁迅在此期间所流露的对女性权利和意识的看法,对比分析鲁迅笔下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并通过这些描写总结鲁迅日渐成熟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在时代裂变中崛起,构成一道奇异的文化景观。透过世纪末苍茫的暮色,蓦然回首,可以看到女性从女字所刻画的跪伏咒符中真正站立起来的身影,看到“人”的方阵。人的自身是一个亘古之谜,女性更是这谜中之谜。阿波罗的神庙上写着:“认识你自己!”智者的神喻给曾处于非人地位的“第二性”永恒的启迪。从新的地平线上站起来的女性,作为话语主体,在人与女人的交叉点上重新定位,高擎“人”的旗帜,重塑“人”字,审视女人,书写个人,在为人、为女、为文上显示出自己的特质。一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在“人的觉醒”中起步,带着累累伤痕,寻找女…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当代众多的女性作家当中,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女作家是非常多的,而王安忆正是其中一位,著名长篇小说《长恨歌》通过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奠定了她在女性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小说《长恨歌》通过作者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塑造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女性形象,解构了男性中心文化霸权,诠释了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郭艺 《文化交流》2005,(2):37-39
应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艺术中心的邀请,一个多月前我赴台湾进行陶瓷艺术的学术交流活动。虽然此前从未去过,但有朋友在台湾,能够时常了解到有关台湾的信息,因此台湾对我来说似乎已不陌生。一早从杭州机场出发,绕道至香港转机,下午乘机赴台北桃园机场。到达台北,恰逢多年不遇的冬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