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乃前辈技击法要之结晶,下面笔者据体悟简析之。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分为心法诀和技法诀。心法诀“气沉于渊”,即气沉丹田。然丹田非脐下一寸之处,而是小腹之底部,即耻骨处,气沉到此深渊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气”并非呼吸之气,呼吸之气只能在胸部,气沉丹田只是意想。通过这种意想使胸腔开阔、横隔膜下降、肺活量增大,从而使呼吸顺畅、气血通畅、呼吸与气血的通畅是内家拳技击的必要保证,否则气喘吁吁,气闷气浮又怎能进行激烈的打斗?另外“气沉于渊,巧运气血”,也是内家养生的首要法则。所以说,内家拳是技击与养生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黄学锋 《武当》2005,(7):44-44
仙学修炼之所以异于常人乃至一般气功之处,关键即在于真息。真息不生,真实效应无从谈起。此所以曹真人开宗明义,“我为诸君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又说,“真息往来自悠悠”。若真息与呼吸果为一事,又何必多此一举?至于真息与呼吸之区别,在陈撄宁《道教与养生》中  相似文献   

3.
说“咽气”     
林书立 《武当》2012,(7):52-53
"咽气",在养生史上曾经是道家的一个重要修炼方法。唐宋时期称"服气法",十分流行。本文拟对"咽气"法作一些探讨。一、咽气、食气、服气咽气、食气、服气,在古代典籍中早有记述。咽气,如《内经·素问·刺法论》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食气,如《太平经》日:"故上士修道,行当食气。"服气,如稽康《养生论》日:"呼吸吐纳,服气养生。"《晋书·张忠传》日:"恬  相似文献   

4.
王怀 《武当》2011,(2):16-17
太极拳融吐纳、导引、武术为一体,揉合了许多道教养生修真的要旨,讲究呼吸——调息炼气。《十三势行功心解》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心为气,气为旗"。还有"意气君来骨肉臣","内炼一口气",以及"束肋下气把裆撑","一气呵而远"等等。至于如何调  相似文献   

5.
程元江 《武当》2008,(10):49-49
“五气”养生法是道家修身之法,也是古代以气养生修身的重要方法,并在民间广为流传。现将“五气”养生法以通俗易懂的语句整理解析,谨供养生爱好者参研。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项目,在新时期传承和发展太极拳的传统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极拳吸收中医整体观念思想,强调意念、呼吸、动作导引相联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养生观进行研究,论述中医经络基础理论及相关理论,阐述太极拳运动中的意念、呼吸、动作肌肉变化与中医经络联系,指出太极拳练习中"以意运气、以气运身、以体导气",三者相互联系,密切配合,通过意念的调控,气的吐纳及调息、肌肉运动和动作导引来达到疏通经络,养生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本。《庄子·知北游》里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素问·举痛论》也说:百病生于气也",强调的都是"气"之于人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中医养生保健以养气为首务,讲究以气养生,认为以气养生有延缓衰老、祛病延年的功效。那么怎样养气才能获得健康和长寿呢?  相似文献   

8.
从养生的层面探讨太极拳的形成无疑是得益于道教文化的直接熏陶,但归根结底离不开道家思想的底层滋养.太极拳中“气”的运用继承了道教对于“气”的实践,但追本溯源是沿用了道家对于“气”的理念.对于道教,在文化背景的神秘面纱之下,《黄庭经》成为太极拳与其之间的直接连结物.而太极拳中的“气”则无疑是《黄庭经》中“呼吸法”的最好体现.同时,也成为太极拳与道家之间最本质的纽带.  相似文献   

9.
郭树璞 《武当》2014,(1):20-20
喉头、腰脊和地心是习练太极拳的三个新环节,它对技击、健身与养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喉头喉头的作用是吞咽呼吸,无论是健身养生或技击,太极拳老师们都讲过,一吸一呼,动作的快慢,一定要与呼吸紧密配合。健身养生中医学讲,舒心平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养生,除了注意心脑血管的保健外,肺部的保健更为重要.《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百病皆生于气".可见肺部养生,实为祛病延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浅析健身气功防病治病机理与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健身气功通过调心、调身、调息,在心理上调节改善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在生理上可疏通经络,保证人体气血畅通。通过特定的形体运动、呼吸,以心为主导的整体养生具有保精、养气、存神的作用。由于精、气、神存在,健身气功可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与自然规律相互呼应。我国医学对节令与养生的关系极为重视,许多医家对此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不仅确立了“天人相应”、“六气致病”的理论,而且研究出一整套“顺四时,适寒暑”的养生方法,以求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生长寿的目的。祖国医学认为,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气血也随季节而有内外、上下的变化。春季气暖,气血由下向上移动;夏季气热,气血向外表聚集;秋季气凉,气血由外向内转移;冬季气寒,气血向内聚集。根据气血随着季节气候变化的不同,养生、锻炼在各季都应有所不同。眼下正是炎炎夏日,万物华实,自然…  相似文献   

13.
乾隆皇帝是清朝的第6代君主,在位60年,活了89岁,是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的。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朝代,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一般而言,中国历代帝王寿命都不及常人,为什么乾隆皇帝能独享高龄呢?原来,乾隆对于养生很有心得,后人根据他的生活习惯,总结出了乾隆养生四诀:"起居有时,饮食有度,不耽酒色,勿迨筋骨。"  相似文献   

14.
清代养生的研究更讲究实际的操作,特别是康煕、乾隆年间,长寿者逐渐增多,寿星们的主要养生方法是“身须动,心须静;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眼常运,面常搓,足常擦,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酒勿醉,色勿迷。”简称为“二须十常四勿”。其养生研究的代表人物是金缨。金缨——清代著名字者,他在所著的《格言联壁·摄生》一书中有大量历代的养生资料,流传于世。其中含有八个“气”的养生论述:“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贤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从养肝气,薄滋味从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相似文献   

15.
陈式太极拳的练法和打法不同,可以分为“大架”和“小架”两种形式,“大架”的大走圈练法和“小架”的小走圈练法不同,但是拳理相同,都讲求以意领气、动静结合、快慢相间、虚实转换、旋转及缠绕。在表演形式上,陈氏太极拳舒展大方、刚柔并济、连绵不绝、环环相扣,身形动作大方得体,得到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和认同。我国社会体育健身人群充分认识到太极拳的养生功能,通过对太极拳的练习,改善身体的呼吸方式和运动方式,从而达到养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动生理学     
G804.2气与养生论[刊.中,I]/吕新建,魏烨(河南科技大学体育部),林霞(山东兖州六中体育组)//内蒙古体育科技.-2003,16(4).-63-64参3(XH)养生//理论 气是人体内运动变化着的物质,气在脉中运行则为气血,对人体有营养和滋润作用。动养形,静养心,而养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之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我国道教的养生思想简论》中论述了我国道教养生思想形神合一的生命观、乐生恶死的人生观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基础上,对道教的精神修养、形体锻炼及呼吸修炼等方面的养生思想进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养生是指通过一切可用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调节心智、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等目的的传统运动项目,自古以来,中国武术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养生是中国武术功力内化的结果,是以炼精化气,炼气还神为主体。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武术养生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武术养生的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的功用可以发挥在养生和技击两个方面,这是人所熟知的。但在早期,杨式太极拳架就有养生架(又称练架、行功架)和技击架之分,人们就未必都知道了。据杨式太极拳名家汪永泉前辈讲,目前广为流传的太极拳就是以养生为目的的养生架,注重内功修练,培养内气。使内气和外形互相配合,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一般讲,单练这个套路是不能技击的,需要补充揉手技法及其他。  相似文献   

20.
对武术套路呼吸节奏调节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坚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4):21-22,25
武术套路运动呼吸节奏的好坏直接影响套路演练水平,武术套路运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提气法、沉气法、聚气法、托气法4种。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与技术动作协调配合,对提高武术套路演练技巧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