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对一个村庄进行调查,从分家的时间、分家时到场的人员、分家意见的权威性以及对分家认识的积极化趋势进行分析,“分家”现象有普遍化、简单化和分家评价的中性化趋势。与此相联系,代际关系也出现了从感情型向理性化,从“老一代为中心”向平等、“新一代为中心”方向的变化。家庭已经不是家庭成员资源配置的唯一场所,女性在家庭资源分配中的主导权从后台走到了前台。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家的时间、分家时到场的人员、分家意见的权威性以及对分家认识的积极化趋势分析,“分家”现象有普遍化、简单化和分家评价的中性化趋势;与此相联系,代际关系也出现了从感情型向理性化、从“老一代为中心”向平等或向“新一代为中心”方向的变化。这种普遍化、简单化和分家评价的中性化趋势与当前土地经营方式有关,与西北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与农村消费取向的转移和年轻一代中“个人本位”、“小家庭本位”意识的增长有关。  相似文献   

3.
从赣南、甘肃河西、湖州三地分家民俗事象看,分家的原则可概括为"宗祧继承"与"均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女方私有财产的不同,长子义务的不同和儿子们贡献的差异均会影响分家行为。但"儿子均分"与"宗祧继承"的原则已渗透在中国的各个角落,它们是分家制度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华夏五千年,文史不分家”,文史不分家在中国人民的文化心理中得到普遍认可。文史不分家是一个学术论题,但从中学学科教学的角度看,文史不分家体现得更加充分和具体。作为中学教师。我们想谈谈历史与语文两科教学中,文史知识的互相渗透和能力的互相生成。语文学科中,占有相当比例的文言文,多取材于魏晋以前的史学著作。  相似文献   

5.
以一份清代天主教世家分家文书序言为文本,通过田野调查,搜集了家谱、照片、碑记、方志史料、口述史等文本,唤醒耶儒文化在该村相遇后积淀百年的文化记忆,透视中国农村天主教信仰和儒家思想的交织。序言追溯了艰难的创业史、家庭世系构成及分家缘由,也显示了父家长衍用"诸子平分"和"托亲凭族"的分家原则和方法,为儿孙析产分家,并以融合了传统家礼和天主教教诫的家训导之。父家长"累世而居"、"父子一体"的愿望,无法阻碍"树大分叉"的家族瓦解。在本不需要书面契约的血亲之间,分家人以分书契约形式传承家族信仰与传统文化。分家形式上是家产的分割、门户的独立,但精神上是家族文化的一脉相承,分书具有文化遗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之所以出现教研分家的这种怪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学校在管理中把教与研分家了,有的学校的教研工作和教学工作分成了两个部门,各自为政,这样,必然导致两个极端,学校管理分家,教师自然也分家,或者为了发表文章,整天泡在各种论坛上,寻求信息,学习技巧,于是文章频频发表;或者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整天泡在作业堆里,练习题中,于是教学质量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7.
以一份清代天主教世家分家文书序言为文本,通过田野调查,搜集了家谱、照片、碑记、方志史料、口述史等文本,唤醒耶儒文化在该村相遇后积淀百年的文化记忆,透视中国农村天主教信仰和儒家思想的交织.序言追溯了艰难的创业史、家庭世系构成及分家缘由,也显示了父家长衍用“诸子平分”和“托亲凭族”的分家原则和方法,为儿孙析产分家,并以融合了传统家礼和天主教教诫的家训导之.父家长“累世而居”、“父子一体”的愿望,无法阻碍“树大分叉”的家族瓦解.在本不需要书面契约的血亲之间,分家人以分书契约形式传承家族信仰与传统文化.分家形式上是家产的分割、门户的独立,但精神上是家族文化的一脉相承,分书具有文化遗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常这样说:“在我国古代文史不分家”。其实在古代文与史还是分家的,只是没有象现在这样严格罢了。如《诗经》、《楚辞》是文,《左传》、《史记》属史。所谓不分家,是指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往往是文中有史,史中涵文。《诗经》是我国古代第  相似文献   

9.
之所以出现教研分家的这种怪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学校在管理中把教与研分家了,有的学校的教研工作和教学工作分成了两个部门,各自为政,这样,必然导致两个极端,学校管理分家,教师自然也分家,或者为了发表文章,整天泡在各种论坛上,寻求信息,学习技巧,于是文章频频发表;或者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整天泡在作业堆里,练习题中,于是教学质量名列前茅.假如我们在管理中能够把教与研融为-体,让鱼和熊掌兼得,那么,教与研就能互相促进,共同提升,真正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0.
"狗耕田"故事是分布广泛、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一个故事类型.它从兄弟分家讲起,以弟弟分得的狗能耕田创造奇迹为核心母题.兄弟分家支配着故事形态的演变,关于兄弟间均分家产这一制度、习俗是它构成和流行的社会文化基础,在口头传承中起着教育青少年维护这一社会规范的作用.海峡两岸的兄弟分家故事和日、韩相关故事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当代文学中第一部描述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三里湾》为中心,通过深入解读文本中有关分家的描述,探讨推行合作化运动过程中基层政权对民间习俗的巧妙借用,以及政治力量推行下的分家习俗对农村传统大家庭和家庭伦理、家庭秩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的发展,犹如一户家庭的发展,曾经有几个小孩共处一室,可是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不想分家也得分家,以后就成为了几户,虽是兄弟姐妹,分了家,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其独立性永远也改变不了其血缘的亲情。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历史和地理本不分家,即"史地不分家"。经过修订后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了史地的关联和结合,因此在历史与社会课上用地图来印证历史就尤为必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来阐述如何运用地图进行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宋代的诸子平均析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子平均析产方式是我国传统的分家方式.宋代诸子平均析产有两种具体方式:一为多次性析产承户方式,二为一次性继产承户方式.析产过程以平均为原则,两宋时期已经有较完备的分家文书,但现存的文书原件极少.  相似文献   

15.
徽州盐商兴衰的典型个案──歙县江氏《二房赀产清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房赀产清簿》(手抄本)是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歙县江村盐商江仲馨的分资产簿。内容共三个部分:一是江仲馨于咸丰八年立下的资产清单和分家遗嘱;二是江氏三个孙子在正式分家前对每项资产清理的说明;三是分家阄书。《清簿》比较全面地记载了该商人经营盐业活动的情况,反映了徽州盐商兴衰的轨迹,为我们深入了解近代徽商提供了一份第一手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明清徽州分家阄书与民间继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家阄书系诸子均分制度下民间家产分析所订立的格式契约文书.分家意味着分房.分家析产之后,财产上的众存共业颇为常见,法权上的分析而不另立户籍普遍存在,产业交易上的亲邻优先权相沿成俗,明清徽州民间个体家庭之间只是相对意义上的独立,家户间往往虽分犹合.并且,明清徽州民间存在女承父产乃至诸女均分家产等分家模式.分家析产不断孕育家庭这一基本形态,对于不同层次的宗族经济来说,具有潜在的瓦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蒲学研究中有关蒲松龄兄弟分家的文章尚未见到专题研究,惟有蒲松龄于《述刘氏行实》中做了较全面地阐述。探索析箸殊异不公的因素与接受不公的态度,对研究蒲松龄的思想意识及思想境界与研究《聊斋志异》的思想内涵当有裨益。我们着眼于分析《行实》所述析箸之情,以常人对分家所持的观念以及族传之意进行逐一分析推论,以明蒲氏兄弟在分家中如何为占取与争讨家产而引发大争端并最终造成的殊异不公——亏了老三松龄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说"政史不分家"、"文史不分家",指的是语文、历史、地理、政治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固然需要从事本专业所具备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政治、历史、地理素养。这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把所教的知识、内容逐一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析图、练图,理解地理概念i分析地理问题,总结地理规律,掌握地理知识。既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图文分家、地物分家的现象,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推断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必须抓紧学习和应用,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油气地质工作为例,现代盆地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型、边缘型或学科交叉型,再不是过去的地质与物探分家,实验与地质分家,搞构造的不管油气等单打一的做法,也不是凭过去的老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