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州博物馆     
青州市博物馆始建于1956年,今馆址占地2万平方米,东西两厅,均为仿古建筑,古朴恢宏。馆内现存文物2万件,是目前我国县级规模最大、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许多罕见的珍品:如汉代宜子孙玉壁.东汉大型跪姿百涌,北魏正光五年陆子章造像和兴安二年黄良造像,带铭文的铜现.I城左递昌卯戈,西汉铜狩型水滴,南北朝方造像,宋代铜锭,北齐“临淮王像碑”,明代赵秉忠状元卷等等。馆藏文物中有6件珍品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明代殿试卷真迹,当为镇馆之宝。这…  相似文献   

2.
陶易 《寻根》2008,(1):23-27
在中国科举史上,一名考生(古称“举子”)如果接连考中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的话,就被称为“连中三元”,这是极其难得和极其荣耀的事。那么自隋唐至清末约1300年的科举史上究竟出现过多少“三元及第”者呢?据清人王之春《椒生随笔》和朱彭寿《旧典备征》卷四的记载,连中“三元”的共有13人,他们是:  相似文献   

3.
状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玲 《寻根》2005,(3):13-16
“高中状元”,“大魁天下”,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所谓“状元”,就是进士科的殿试一甲第一名。中国科举制度史上有许多选官取士的科目,主要有定期举行的常科和因时因事所需而举行的制科,其中常科中有进士、秀才、明经等科目。宋代王安石变法以前主要以进士、秀才、明经等多科取士,变法之后取士只有进士一科,直到科举制度的废除。进士科的状元,  相似文献   

4.
《寻根》2016,(6)
正日前,为了撰写明清浙江湖州籍状元的文章,笔者在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料库查寻与姚文田有关的资料,发现这位乾隆五十九年特科考试第一名,嘉庆四年殿试又荣登榜首的"双料状元"名不虚传。他不仅勤政爱民,洁身自好,还博览群书,勤奋著述,在学术上也颇有成就,除了主持编修《扬州府志》,还先后撰写了《广陵事略》《历代世系编年纪》《邃雅堂学古  相似文献   

5.
《寻根》2017,(2)
正一般认为,安徽太湖县历史上出过三位状元: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状元黄信一,清嘉庆元年(1796年)状元赵文楷,清道光九年(1829年)状元李振钧。赵文楷、李振钧是状元,没有争议,而黄信一是不是状元,值得探讨。中国对科举考试是极度重视的,历代都有进士题名录,一般来说不会有错。元朝虽然  相似文献   

6.
万安古镇     
江平 《寻根》2006,(3):70-74
文化名邑休宁位于古徽州腹地,虽是面积不大、旧时人口才十几万的山区小县,但自宋嘉定至清光绪年间,却出了19名状元,于是休宁被人称为中国“第一状元县”.南宋淳熙《新安志》载:“休宁俗,亟多学者.”古代学者以清代戴震为杰出代表,而新中国的70多位皖籍院士中,休宁籍的竟也占了6位.  相似文献   

7.
张波 《华夏文化》2008,(2):62-64
张岂之教授主编,刘学智教授副主编,由十位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古籍文献等领域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分撰的《中国学术思想编年》,历经八年,于2006年10月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共分六卷,包括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明清卷,  相似文献   

8.
方肖 《华夏文化》2007,(3):14-16
《中国思想学说史》六卷本是一部由思想史专家张岂之教授主持撰写的学术著作。中国思想学术史的研究具有悠久的传统,但现代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建立,则以侯外庐先生等的《中国思想通史》(五卷六册,260余万字)为主要标志。《中国思想学说史》六卷本力图在总结五十年来、特别是二十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思想发展历史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中国思想史学科体系。本书由总主编提出整体设想和编撰大纲,聘请各分卷主编,由分卷主编提出关于各卷的具体编撰思路。六卷本的具体分工是:先秦卷,由刘宝才、方光华教授主编;秦汉卷,由黄留珠…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举子一旦幸中此选,声誉顿时雀起,其授官之优渥,仕途之亨达,远非一般进士出身者可比。状元的称谓曾在科举时代广为流传,即使在科举制度早成为历史陈迹的今天,依然家喻户晓。一“状元”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不过与科举制度无关。“状元之目,始自辟召。”辟召是汉代察举制的一种。辟召有时需要举状,这时的状元仅仅表示状中有名,取得荐举之意,每个被辟召的人,都能以状元相称。自唐至元,状元逐渐被用来称呼科举取士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对名列前茅的新科进士。这样往往一榜中有好几个状元,而进士第一名往往…  相似文献   

10.
卢兴国 《寻根》2013,(6):136-139
一 近年来,笔者在收集整理县城内几位科举名人的资料时,参阅了部分科举著作,其中有解放军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第1次印刷),由王鸿鹏、王凯贤、肖佐刚、张荫堂诸先生合著的一套《科举名人丛书》(包括《中国历代文状元》《中国历代榜眼》《中国历代探花》《中国历代武状元》),发现介绍邹平县籍的几位科举名人有两人的内容有误。  相似文献   

11.
莫金山 《寻根》2005,(2):126-127
科举,即“分科举仕”的简称,它创设于隋朝开皇七年(587年),终结于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前后历时1300多年,是中国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渠道,也是世界上历史最长久、影响最大的选官考试制度。科举设立以后,春季开考的称为“春闱”,秋季开考的称为“秋闱”。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大抵说来,分为三级:乡试被录取者称举人、会试被录取者称贡士、殿试被录取者称进士。  相似文献   

12.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师范大学政教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巴蜀文化通史·哲学思想卷>、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四川省朱熹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巴蜀哲学研讨会"于2007年11月17日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道德》多卷本和简编本,于1995年12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多卷本共5卷,232.9万字,定价精装本253.4元,平装本约精装本定价的二分之一;简编本33.8万字,定价精装本35元,平装本14元。 这套书,是由李岚清同志倡议编写的。1993年5月,由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收藏家协会洪涛举办的“明清状元匾额精品展”于9月27日~10月20日在上海文庙展出。展览展出27方木质匾额,内有明清时期的状元匾额12方,其中不少是首次亮相,弥足珍贵。如年代最早的明代嘉靖年间状元罗洪先的“罗氏宗祠”匾,清代“连中三元”的状元陈继昌题写的“金榜题名”匾等。开幕当天,洪涛还作了“匾额与儒家文化”的演讲。  相似文献   

15.
孙迎庆 《寻根》2010,(2):121-125
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历代都不乏贤才俊杰,尤其自隋唐推行科举制度之后,文运更是昌盛。苏州一府,曾先后出过45位状元。千百年来,这些状元府第,被道德文章熏陶,被名人气质浸透;同时又将它们吸纳的这些气息经久不衰地弥漫开来,布满在苏州的土壤和空气中。  相似文献   

16.
赵静 《大理文化》2003,(1):55-56
鹤庆修志始于明代,嘉靖年间,鹤庆太守马卿(字柳泉)曾编修<鹤庆府志>2卷.至崇祯年间,又由张懋敬、史实斋增修<鹤庆府志>2卷.但都早已散失无存.清代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由鹤庆府通判佟镇主修,邹启孟、李悼云执笔修成<鹤庆府志>26卷.  相似文献   

17.
潘銘基 《中国文化》2021,(1):219-238
唐代初年,文治武功皆盛,唐太宗命魏徵等人編撰《群書治要》五十卷,務爲治國要道.成書以後,漸有佚失,《宋史·藝文志》以後即不復載録.《治要》在唐代晚年已傳至日本,最少有四位日本平安時代的天皇曾經誦讀此書,故此書在日本得以保存,并於清嘉慶年間回傳中國.《群書治要》所引典籍,包括經、史、子三部共65種.卷一至卷十爲經部,卷十...  相似文献   

18.
《寻根》2003,(6)
书 名定价(元) 会员价(元)中国历代宰相传略45.0036.00历代词话(上、下)56.0045.00汉学发达史18.0015.00陈姓名人传22.0017.60大象人物自述丛书(巴金自述、刘心武自述、蒋子龙自述、黄裳自述、田汉自述等10册)260.00207.00回读百年(五卷)356.50285.00中国私家藏书史40.0032.00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85.0068.00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北京卷、新疆卷、湖北卷、山西卷、陕西卷、天津卷)2540.002032.00郑公大墓青铜器280.00224.00姓氏、名字、称谓7.306.00周作人日记195.00156.00朱仙镇木版年画380.00304.00中国海疆通史86.0068.80西南通史120.009…  相似文献   

19.
档案综述     
2012年,上海市和区(县)档案馆接收、征集档案323459卷337295件,其中市档案馆接收、征集档案30693卷26329件。至2012年底,市和区(县)档案馆馆藏档案9078400卷1434000件,其中市档案馆馆藏档案3126929卷328465件。市档案馆向社会开放第24批档案.  相似文献   

20.
蛰伏中的私人博物馆 提到清末实业救国的民族企业家,张謇一定榜上有名,这位清末状元,以大生纱厂为根基,开办公共汽车公司,电话公司,垦牧公司,设立福利院,兴办师范学校……然而,很少人知道,张謇还是中国私人博物馆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