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道德教化"和"法律治理"完全迥异的官德建设之路径,形成不同的政治设计与制度安排。在文化多元性和社会转型期背景下,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原则为前提,继承发展传统优秀政治文化,通过比较借鉴国外官员道德建设成功经验,为我国官德建设寻求一条内源性支持与外援性借鉴相结合的路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官德建设的路径,促进中国政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是当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项要义。在其中,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愿景与路径,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大政治观、执政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会议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提并重,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云南《昭通日报》在解读十八大报告后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昭通10年来的发展成就。这组经过精心策划才推出的20篇新闻稿件在当地引起了较好的反响,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普遍关注,同时也反映出该报社领导班子策划新闻的政治敏锐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一次有  相似文献   

4.
正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这个词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美丽中国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更突出的是生态建设,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建设好我们心中的美丽中国,档案也要为之奉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档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档案是中国社会记忆的固化,档案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就档案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与功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外宣“内外有别”原则:地理与心灵的辩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以前的外宣工作,追求的是超验的"内外一体"的宣传目标,超验的"内外一体"理念根植于"指令经济"制度,而非计划经济制度.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外宣传工作开始向"内外有别"原则回归,在制度设置上奉行"理性主义"与"科学主义".本时期计划式外宣的可行性在于,中国社会具有与计划手段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可靠性在于,借助地理上的"内外有别"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播内容、传播对象和接受反应,从而实现对共同体的建构和维系.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向"内外有别"原则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全面回答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对于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其战略意义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本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大众传媒在文化建设中应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进行阐述,并针对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走一条产业化发展道路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胡贵影 《大观周刊》2012,(44):36-37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那就是实行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我国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它是中国农民戗造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二十多年的实践中充分显示了其特色,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科度体系的重要部分。但是,在现实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村民自治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秦照华 《大观周刊》2012,(30):60-60
自建国至今,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综合表现在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公民政治参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等方面。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民主政治建设也存在如民主的形式化现象严重,实质性民主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党内民主发展较为完善,但基层民主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不足。为此,就我国今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应注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完善公民的政治参与制度;党内民主与基层民主建设同时进行和极力营造具有民主氛围的思想文化,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江可可 《今传媒》2016,(9):36-38
20世纪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格局中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应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制度自信同时也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基本。制度自信并非凭空而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具有怎样的优越性,可以通过追溯至马克思生态思想以根究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郭旭魁 《东南传播》2012,(7):158-159
本文基于"场域"理论,从政治资本、经济资本以及两类文化资本三个维度,考察《百家讲坛》栏目的产制动因。结论是:体现经济资本的收视率是传媒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规避政治风险的内容才允许进入场域空间;知识分子为重新掌握昔日的话语权不得不与电视媒体合谋,一个"百家"节目丧失了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一、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 1、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新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党报在和谐社会宣传中应发挥“思想中心”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它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为我们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朱允来 《大观周刊》2011,(45):26-2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一个崭新命题,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政治主体的观念建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总体上讲,需要从两个基本方面推进: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制度建设;二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念培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第七部分"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从党和国家全局出发,提出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的伟大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党的十三大向全党提出了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要求,以便及时地、畅通地、准确地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彼此沟通,互相理解。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协调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都具有重要意义。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它无疑地要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服务。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具有继往开来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十二大的政治报告是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新的纲领,在经济建设上确定了我国二十年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部署、战略重点,在政治上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现代化的四项保证。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核心,提出了更高的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诚信档案建设是落实诚信工具性价值以支撑信息披露制度有力执行的重要保障,而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与机制直接影响着诚信档案建设。文章以信息披露制度为研究视角,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建设为研究对象,归纳诚信档案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以信息披露制度赋能资本市场诚信档案建设的作用机理为依据,提出以完善前端归集工作、优化中端管理系统、健全终端约束机制作为我国资本市场诚信档案的建设路径,为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信用支持。  相似文献   

19.
正一建设文化强国是中共中央在2011年提出来的。当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努力建设文化强国";"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二为""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又多又好的精神食粮;要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还谈到加强人才培养与党对文化工作领导等问题。胡锦涛在会上作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相似文献   

20.
袁珠萍 《大观周刊》2012,(11):57-57
民生建设是21世纪中国建设的主题,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政治昌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国家和社会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孙中山以“执中鉴西”的理论风格,创新传统,探索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提出民生思想,为中国社会发展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目标,体现了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现代化要求。本文从近代民生思想渊源开始探讨制、中山民生思想的内涵,从其民生思想中找出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