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惜才救东坡     
苏东坡与王安石同朝为官,由于政治见解和主张不同,两人逐渐疏远,最后到王安石晚年,他们为各自的政见闹得水火不容。王安石改革每推进一步,苏东坡都要写诗文相讥讽,弄得王安石十分恼怒,也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苏东坡被贬惠州期间的政治、思想、生活和创作作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王启鹏《苏东坡寓惠探幽》的重要价值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揭示了苏东坡“超然”思想, 是政治上的超然独立, 生活上的超尘脱俗, 艺术上的超卓不凡; 其二是阐释了苏东坡与惠州文化进相汲引的关系, 以及所产生的独特的文化现象。苏东坡谪惠两年零七个月, 是他不同凡响的人生旅程中所走过的又一奇迹般的精神驿站, 是用他的人格、韧性和风节所营造的又一明辉的生命天空。  相似文献   

4.
苏东坡一生坚持忠贞为国勤政爱民的政治理想。他贬谪黄州时期,虽然政治身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为国爱民痴心不改,仍然关爱普通百姓,通过赞颂勤政爱民的官员委婉地提出"遗爱"的价值追求,并身体力行,躬先表率。苏东坡有德于黄州人,而黄州人知"尊爱贤者",不断传承、弘扬东坡"遗爱"思想,造福于世人。  相似文献   

5.
舣舟亭是常州标志性的文化景观,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建,凭吊者历年不衰。清高宗乾隆南巡时,地方长官和士绅为迎合其对苏东坡的偏爱心理,将此处改造为其在常州的行宫。此后,苏东坡所代表的传统文人精神和乾隆所代表的皇权意识和政治利益纠缠其中,从此无从摆脱。文章通过对苏东坡舣舟亭上所附加的不同因素的解读,来揭示中国传统社会文人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6.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岁当丙辰,这一年的中秋节是个很平凡的日子,但却产生了一首在文学史上永放光芒的不朽词章。这一年,苏东坡正在密州知州任上。因为他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不同,被出为密州知州。在重视京官轻视地方官的风习下,自然有被贬谪的感觉。这一年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被贬在外,颇为失意。父母都没有了,兄弟俩仕途又都很坎坷,苏东坡的心情有些压抑。中秋夜晚,晴空万里,苏东坡与客人在新筑成的超然台上赏月饮酒。欢乐之余,未免有些思念弟弟,感慨颇深,即兴写成《水调歌头》一首,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  相似文献   

7.
在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国民党、各民主党派共同组建“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这一政治主张是中共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各种情况后提出的正确的政治主张,是中共废除一党专制、坚持多党合作、实行民主政治等一贯政治主张的反映。实际上,中共主张的“联合政府”也是一个由国民党领导的、各党派联合的、五权分离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取消了一党独裁,实行了民选的五权分离的“内阁制”,具有很强的新民主主义成分和因素  相似文献   

8.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自题金山画像》苏东坡对他一生功业所作的自我评价是恰切的。功业是指功绩和事业。就他一生来说,功业就是指的:在政治方面,有远大的抱负和卓越的才能,有改革朝政的强烈愿望;在出仕朝廷或贬官期间,关心民间疾苦,注重农耕、救灾、治病、办学事宜;在  相似文献   

9.
凡是读过点书的人 ,很少有不知道苏东坡的。苏东坡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影响力也最大的杰出人物之一。用林语堂的话来说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 ,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是散文作家 ,是新派的画家 ,是伟大的书法家 ,是工程师 ,是假道学的反对派 ,是瑜迦术的修炼者 ,是佛教徒 ,是士大夫 ,是皇帝的秘书 ,是饮酒成癖者 ,是心肠慈悲的法官 ,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 ,是月下的漫步者 ,是诗人 ,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东坡的人品 ,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 ,有高度的智力 ,有天真烂漫的赤子…  相似文献   

10.
杜威的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是美国改革时代政治思想的坐标系,新个人观、新自由观与新民主观是其政治哲学的基本架构。杜威批判原子个人主义,主张合作的个人;批判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的合理性;批判传统的民主观,主张合作的、参与的民主。  相似文献   

11.
清理清理中国文学家的阶级成分,会发现,其中充满了政治失意分子。或者是流配的罪犯,或者是罢官的退休者、辞官的隐居者,或者是从政根本就不遂者,或者是亡国之君,或者是下层社会的漂泊者。其中,流放者是比较集中的一支,屈原、柳宗元、刘禹锡、苏东坡,等等,都是在此一编的。苏东坡是著名的流放者,创造了不少纪录:他是宋代第一个被流放  相似文献   

12.
民主联合政府政治主张是抗战时期中共政权建设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一主张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共民主革命政治战略目标发展的必然结果;抗战后期国民党政治军事统治的危机为这一主张的出台提供了契机;中国共产党自身力量的发展壮大成为其政治诉求的有力保证;而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预期中的苏联出兵东北,以及欧洲共产党参加组织联合政府的经验则推动了这一主张的出台.  相似文献   

13.
王之道《相山居士词》存词近二百首,词集中有很多唱和之作,表现了他忧时忧民的积极心态。节序词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的政治苦闷。还有一部分词,王之道借陶渊明和苏东坡表达远离政治、意欲归隐的心态。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与苏东坡是宋代文坛上两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特别是苏东坡在文化艺术上有着广泛的爱好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堪称文艺全才。这些早已成为历史的定论.但是,他二人的创作因思想、政治、文化教养、个人志趣、社会地位诸方面的差异,致使他们的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别。现以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苏东坡的《题西林壁》这两首七言绝句来作比较,虽不能以此论定二人的全部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但透过这个小洞天的窗口,亦不难从中窥出端倪。  相似文献   

15.
正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岁当丙辰。这一年的中秋节是个很平凡的日子,但却产生了一首在文学史上永放光芒的不朽词章。这一年,苏东坡正在密州知州任上。由于他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不同,被黜为密州知州。在重视京官轻视地方官的风习下,自然有被贬谪的感觉。这一年,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被贬在外,颇为失意。父母都没有了,兄弟俩仕途又都很坎坷,苏东  相似文献   

16.
陆烨 《文教资料》2008,(36):6-7
王维文中涉及政治的文章比重较大,有序、碑、应制、状等多个文体近20篇,其中既有表达政治主张、反映政治追求、揭露社会黑暗及自述政治经历的现实意义作品,也有部分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溢美之辞,可谓是瑕瑜互见,但其主流反映了王维系统的政治主张、政治风度和独特的人生经历,值得挖掘梳理.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他仕途不幸遇阻之时,其文学成就则尽得天时、地利、人和;经几年历炼,他便由只知读书应试和做官的苏轼,成就为一位处世从容,成就卓著的文学家苏东坡。他的文学创作日趋成熟,且各体皆工,全面勃发,出现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创作高峰期。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己思想和创作技巧的成熟,更有其生活和政治命运的特殊遭遇。  相似文献   

18.
翻开林语堂用英文所写、张振玉翻译的《苏东坡传》,深深被苏东坡的人生所吸引,心随着苏东坡一生的坎坷多舛而波澜起伏。读《苏东坡传》,完全被苏东坡那种大者所拥有的大智慧,他那无法阻挡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作为一名教育者,也不由荡漾起更为深沉的教育情怀。  相似文献   

19.
看到"厚积"这两个字,大家一定会想到一句话",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东坡治学主张,今天看来,也是一种极好的治校方法。我们每个人都是广义上的学习者",厚积"二字有着广泛的意义。庄子《逍遥游》中,鲲鹏展翅九万里,就离不  相似文献   

20.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同时,他又是一位颇多见识的政论家.他一生几度沉浮,屡遭坎坷,对民间疾苦深有了解,所以许多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和要求,人口论就是其中之一. 苏轼的人口思想,主要见于《苏东坡集》卷三《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