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习.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关键是教师要创设探索的情境策略,让学生乐于探究,激发数学思维,拓宽数学思维空间,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教材更加有趣而多样化,课堂更加活跃、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认知冲突既能激起学生激烈的思维振荡,又会催生出乐于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把学生带入"愤悱"的学习境地,为进一步学习蓄积了良好的准备态势.认知冲突源于相宜的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矛盾因素和学生认知的特点设置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动力,学生的思维才有方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数学的情趣与活力。并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乐于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更加喜欢数学。那么,如何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实践谈几点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初中数学内容都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跳脱于书本上的情境,以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课本题目相结合的方式,创设出更加真实可感的情境。反思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习惯,深层次影响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更是让学生主导课堂的有效方法。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学生变得乐于学习,积极自信,在游戏中开发学习潜能,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数学思维,逐渐爱上数学、迷恋数学。  相似文献   

5.
廖为琦 《小学生》2013,(10):22-22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让学生乐于去尝试,善于去发现,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合适的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前,许多专家倡导情境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的独特、意外性、创造性等等,可见教学中创设情境这个环节非常重要。一、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与意义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过程教学是当今数学教学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学习.及时点拨和引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行为习惯,这是新课标对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把"问题"看做学生学习的起点、贯穿在学习全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创没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情境,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这就是新课改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和追求.下面笔者就此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正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乐于反思,敢于反思,善于反思,帮助学生形成反思意识,逐步培养数学反思的习惯。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反思反思,是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再回顾,再思考,同样离不开特定的情境驱动。教师要基于学生  相似文献   

9.
<正>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意志、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1.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谓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⑴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知,学生就乐于学,乐于做。可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策略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课堂气氛活跃.数学教师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创造愉悦、和谐且学生乐于探究的课堂教学呢? 一、为课堂营造愉快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1.游戏情境中"玩"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一些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游戏情境,能够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1.
从数学内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经历真学习.通过揭示基本不等式本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突出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享受数学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强调了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新时代数学学习的必须经历的环节.一、让学生经历数学情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生长点创设数学情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数学课程改革以来,情境设计备受广大教师重视.因为,好的数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的思维的生长,从而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设为学生呈现出刺激的数学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增长其发现欲,唤醒其强烈的质疑猜想.可以说,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而有效的课堂情境教学无疑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化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深度化数学学习是学生高阶思维的过程与体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为学生创设启思情境对推进他们进行深度化数学学习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背景,对创设生活化启思情境,推进思维"深度";创设问情型启思情境,拓展思维"广度";创设操作类启思情境,堆积思维"高度"的策略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的情境化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发散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通过数学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乐于思考,不要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只有让同学们对数  相似文献   

16.
认知冲突既能激起学生激素的思维振荡,又会催化生乐于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把学生带入“愤悱”的学习境地,为进一步学习蓄积了准备态势,认知冲突源于相宜的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矛盾因素和学生认知的特点设置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应该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人人参与,学好数学.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亲近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才会亲近数学,饱含热情地去学习数学.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尽可能选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题材,唤起学  相似文献   

18.
余天水 《考试周刊》2014,(40):72-72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使他们产生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愿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下面我就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体会。一、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要求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新,而且要能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探索、升华。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不断地观察学生,启发学生,唤起  相似文献   

19.
数学情境是指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学习行为的条件,基于情境的数学启发式教学是由认识的困惑到解疑、由模糊到确定的动态平衡过程,是尽可能创设"愤悱"数学教学情境的过程,基于数学情境的启发式教学应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数学思维发展的实际水平,把握设置数学情境,基于情境的数学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上的作用体现在: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的认识更加深刻,能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提升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条件."而倾听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条件.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传授的同时,既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又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倾听能力.一、创设倾听情境,使学生乐于倾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主要以色彩、形象和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