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红楼梦》第五回“游仙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众仙子所唱的十二支曲子中有《枉凝眉》一首: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支曲子,许多红学家认为是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如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毛德彪、朱俊亭的《〈红楼梦〉注解》,即持此种观点。1985年夏,山东人  相似文献   

2.
《大王操兵》是流行于我州楚雄、元谋、牟定、南华、双柏等县(市)花灯班社中的一个传统剧目。在编纂《戏曲志》的过程中,大家对这在剧目很感兴趣,并开展了一些有益的争鸣:有的同志认为《大王操兵》是花灯,因为它是花灯流布地区的传统剧目,有的同志则认为《大王操兵》是彝剧,其理由是:这个剧目唱的是[阿苏找],跳的是[三跺脚],穿的是羊皮褂,两种论点,互不相让。金重同志则认为“它是花灯与彝族艺术交流后产生的第三形态,只要拿元谋等地的同一剧目与楚雄的剧本一对照,就  相似文献   

3.
我五音不全,却非常喜欢唱歌,虽然唱的时候往往知道曲子不知道歌词,知道上句不知道下句。那次,为了教学《虞美人》,我破天荒地在课堂上潇洒地唱了一回。  相似文献   

4.
读王东来同志《〈林黛玉进贾府〉的两点质疑》一文(载《中学语文》八四年第11期),同意“鹦哥便是紫鹃”的论断;但也有不同的两点看法,提出来与王东来同志商榷。一、对课文中“王嬤嬤又极老”一节,东来同志引周汝昌《红楼梦新证》的意见认为:“一个极老的王嬤嬤怎么能有乳做黛玉的奶娘呢了”并由此建议改“王嬷嬤又极老”力“王嬤嬤又有病”。笔者断然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9期《<拿来主义>与梅兰芳》一文,认为鲁迅先生“对梅兰芳个人的评价显然是有偏颇失妥之处的”,其理由是:“梅兰芳是近代戏曲史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学研究》86年第12期吴道兴同志《<我要的是葫芦>主题探讨》一文(以下称《探讨》)是对该刊85年第4期张兴华、缪明华同志《<我要的是葫芦>浅析》(下称《浅析》)一文提出不同的看法。《探讨》认为:《浅析》对该文主题的归纳(其实也是教学目的要求)只考虑编者的编排意图,虽未违背教材内容。却脱离了学生实际,偏深、偏难,通过教学难以达到二年级学生认识世间事物是互相联系的哲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鸡年第一期《语文教学与研究》登载了《释<故乡>中的“圆规”》一文。该文认为“圆规”根本不是借代,而应是借喻。对于这一观点,笔者在某种程度上表示赞同,但又不完全赞同。笔者认为,“圆规”既不是单纯的“借代”,也不是单纯的“借喻”。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8.
鼎力、金先二同志分别就《湖南教育》发表的《望湖楼醉书》和《军行》二诗的分析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这种认真探求、互相切磋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鼎力同志认为苏轼"黑云翻墨"一诗的观察点"不是在楼上而是船中".理由之一是,这组诗共五首,应该联系起来理解;其它几首中既确有写泛舟湖上之乐的句子,这一首也必然是写舟中所见而不是楼上所见.理由之二是,"当时倾盆大雨漫天盖地而来",诗人如在楼上,不可能看到"白雨跳珠"这样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说明:本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京韵》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欣赏《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第二课时学唱京歌《我是中国人》。教学内容:1.学唱并表演京歌《我是中国人》,学习净行念白、亮相,了解京剧净行的分类、表演风格和唱腔特色并简单了解京剧锣鼓经的作用。2.通过戏曲人物的魅力帮助学生建立全面发展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坚毅勇敢的性格,进一步达到为国育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愚公移山》是出自《列子·汤问》中的一个寓言故事,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毛泽东同志在40年代就曾提出我们要学习“愚公移山”这种精神.改革开放的今天,有一部分人把它说成是效率低、不合时宜了,并提出了“愚公应该搬家”的观点.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我认为愚公应该移山,而且愚公移山的精神也应该永远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细说《窦娥冤》中三桩誓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文《窦娥冤》选自中国古典悲剧《窦娥冤》第三折———法场。这折戏是窦剧的高潮 ,主要是描写主人公窦娥被押解赴刑场问斩的经过。剧中波澜起伏的情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其中又以三桩誓愿最为突出。这折戏共由十支曲子组成 ,开头两支曲子为窦娥在押解赴刑场途中所唱。“没来由犯王法 ,不提防遭刑宪”两句平常如话的唱词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吏治腐败、政治黑暗的现实及封建司法机关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草菅人命的罪恶。“叫声屈动地惊天” ,既点出全剧的戏眼“屈”(冤 ) ,又唱出了窦娥衔冤负屈的满腔悲愤 ;而“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 ,…  相似文献   

12.
“妙思泉涌,奔赴笔下”,这是郭沫若同志在《我怎样写<棠棣之花>》里所作的自述,同时也道出了他创作历史剧的共同现象.他的历史剧,下笔最快的要算《蔡文姬》,一九五九年二月初,只用一星期时间就写出了初稿. 然而这个写得最快的剧本恰恰是他从酝酿到写成历时最长的戏剧创作. 郭沫若在《写在<三个叛逆的女性>后面》中述说,他在一九二三年写了《卓文君》《王昭君》之后,准备接着写《蔡文姬》.由此可见,此剧的创作欲望,由现而隐,由隐复涌,前后达三十五年之久,在他的创作史上,冠于诸剧.  相似文献   

13.
李群 《教育教学论坛》2011,(29):210-211
<正>一、教材版本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教学年级一年级下册三、教学内容学唱童谣《颠倒歌》;创编《颠倒谣》歌词;我的创造《颠倒谣》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歌曲《颠  相似文献   

14.
<正>我写的这本书是考证《雍熙乐府》这部曲总集里所收的那许多不注撰人或剧名的曲子的作者各为何人,而不是考证《雍熙乐府》的编者是谁。关于《雍熙乐府》的编者,虽然原书也不曾明确的写出。但根据王国维的《雍熙乐府跋》,说他“曾于清宣统改元冬十月,见日本毛利侯《草月楼书目》,有《雍熙乐府》十六卷,明郭勋编”并云“郭勋为明武定侯郭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学研究》中刊出了广西灵县武利镇中心校阮庆贺老师的《<琥珀>的想像不合理》(见《小教》2002年第5期)一文后,又相继刊登了山东高密市井沟镇田庄中心小学杜玉利、陈美兰老师合著的批驳文章《<琥珀>的想像很合理》(见《小教》2002年第9期),引起了读者们的广泛关注。本人认为,《琥珀》一文确实想像欠合理,其愚见有三,现提出来与同行商榷。不容质疑,合理的想像是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的,阮老师认为原文的想像和生活实际不相符,其理由为:原文中“大滴松脂是从松树上滴下来的,同时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住”与实际生活中我们所见到…  相似文献   

16.
自从元杂剧在近代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以来,《张千替杀妻》便以其光彩夺目的艺术成就引人注目,不断地获得赞赏和推崇。然而,由于它只有元刊孤本、科白不全,第四折中正末张千在刑场上唱了最后一套曲子之后死活不明,该剧的结局和类属(悲剧还是正剧)遂成疑案。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它是悲剧,这自然是认为张千最终受刑身死,后来  相似文献   

17.
<正> 今天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于正确领会党对文艺的方针、政策有着重大意义。对待《讲话》,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讲话》的基本精神已经过时了,不能用以指导今天的文艺,一种认为《讲话》的一切论点,都有绝对真理的意义,谁要突破它,就必须使自己陷进资产阶级的泥坑。应该怎样分析和看待这些意见呢?我认为一要理解,二要求实。学习《讲话》,首先要了解《讲话》发表时的实际。毛泽东同志在《讲话》的结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田泽长先生在《蒲松龄和陈淑卿》一文里,通过考证,诠释《聊斋文集》中的《陈淑卿小象题辞》,得出结论:陈淑卿是蒲松龄于刘氏以外的另外一位夫人。笔者认为这个结论不符合实际情况,写了《对<蒲松龄和陈淑卿>的几点商榷》一稿,指出:田先生对《题辞》的诠释和考证是不正确的,对蒲松龄南游期间所作诗文的解释是断章取义;《题辞》当系代人之作。故尔陈淑卿并非蒲松龄的如夫人。邹宗良同志也写了一篇文章,与笔者的看法不约而同,而  相似文献   

19.
冯国华 《语文天地》2012,(11):37-38
《诉肺腑》节选自《红楼梦》,是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重要章节。在这一回书中,贾宝玉不但敢于在人前称扬林黛玉,而且当着林黛玉的面诉出了长期积压在内心的肺腑之言,从而消除了由于林黛玉的敏感  相似文献   

20.
聂恩彦同志在1986年第3期《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了《再考<京本通俗小说>》一文。旨在证明《京本·拗相公》和《京本·冯玉梅团圆》确系宋代话本,而非缪荃孙伪造。对苏兴同志的《再谈<京本通俗小说>问题》(《见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4期)一文提出异议。但仔细拜读之后,觉得大作持论并不能使人膺服。有一些想法写出来请聂恩彦同志指教。有关《京本通俗小说》的真伪问题,马幼垣、马泰来二位先生在《清华学报》新五卷第一期上就已提出,认为《京本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