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是王维《辋川集》20首之一,是王维中年亦官亦稳时期与裴迪游于辋川别业时的唱和之作;也是王维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在分析鉴赏这首诗的时候,大多数人都看到了作者善于剪裁画面;善于取景布局的特色和善于动用以“响”的动烘托“空”的静的艺术辩证手法。如葛晓音在《虚实得当·臻于神境──说王维(辋川集)绝句》一文中就说了这方面意思:“王堆着意刻画一束针晖透过密林的空分还照在井中青苔上的一后画面。夕阳的暖色淡淡地军在用家的青苔上;更计出空山的幽冷。山谷中传来…  相似文献   

2.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有山水田园诗百余首,其中出现斜阳意象的竟有40首之多;如此高频率地重复斜阳意象,可谓亘古罕见。本文认为,过去治唐诗者,只注重王维诗中“深藏禅机”的一面,而忽略了蕴涵其中的深刻的忧郁,其实,王维置万物于斜阳幕霭之中,并不断地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实体和意象系统及物我对应的悲剧关系;而斜阳意象,正生动而深刻地契切和具象了王维“空山不见人”的诗性精神和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3.
王维不是后期诗中才有禅意,其实早期诗中也暗含佛理,只是较浅罢了。从所举三首诗中可以找到王维青年、中年、老年时期对佛理逐渐深入体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维深受禅宗影响,其山水诗创作呈现出清静空灵的艺术特征.空、寂二字常见王维诗中,其山水诗中喻禅、赋禅,诗禅相通,构成了王维山水诗的一大特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通则是王维山水诗的另一显著特色,透过一首首王维山水诗,我们领略到一幅幅优美、声色并茂的山水画.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他诗画意境统一的观念。“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一)结构,王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二)炼材,王维诗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在诗中体现出绘画的特点。(三)语言,王寺善于运用词向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这三方面在其诗中是融合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6.
郑春霞 《家庭教育》2014,(10):45-4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快快:妈妈,这首诗是王维写给他兄弟的,也就是他的哥哥、弟弟。  相似文献   

7.
王维是唐朝很有才气的诗人。由于他对黑暗现实不满,后半生隐居乡里,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山水诗,《鹿柴》是其代表作《辋川集》二十首中的一首。鹿柴是辋川的一个地名。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王维不仅是诗人,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很广泛,绘画、音乐、书法等方面的造诣都很深,这首诗体现了诗、画、乐的完美结合。教学这首纯写景的五言绝句,一是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景物的;二是引导学生在读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首句“空山不见人”的“空山”不是指空旷无草木的荒山,而是指空寂清冷的山…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诗歌史上,王维以"诗佛"著称。他的诗歌今传四百多首,其中成就最突出的山水诗在我国盛唐诗坛独树一帜。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几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果能把握好王维山水诗的意境,就能让学生初步领略王维精湛的诗歌艺术,体悟到他从自然界静美境界中透射出的闲情。对于王维山水诗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诗歌意境的把握上。王维的诗向来享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他笔下所描绘的心物契合的"无我之境"、动静相  相似文献   

9.
在王维研究中,人们习惯于将王维描述成一个佛教徒,一个隐士,一个田园山水诗人,并习惯于对王维诗中的“禅趣”和“禅意”以及王维同陶渊明,谢灵运等田无山水诗人的传承关系作分析,这种研究有其合理性,但以偏概全,据统计,王维存诗四百多首,田园山水诗只占其中的三分之一,王维诗歌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其中蕴涵的情感也相当复杂,故“佛教徒、隐士,田园山水诗人”还无法概括王维一生及其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情感状态,而从王维与阮籍的关系角度入手可以破解王维研究中的许多迷茫和王维自身及诗歌中表现出的种种矛盾心态,从而揭示王维的“生命本相”。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王维的隐居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隐居在王维的生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王维的隐居实况,历来众说纷纭。其实,王维一生共隐居四次:首隐在开元四年的终南山,嵩山之隐为其第二次,第三次系丁母忧而再隐终南山,晚年则辞职归隐于终南,即其一生一隐嵩山、三隐终南。传统的淇上之隐与开元末之弃官归隐二说,均属子虚乌有,且王维一生也从不曾“亦官亦隐”过。  相似文献   

11.
王维的《使至塞上》是诗人以山水诗的路数写的边塞诗。从摄影美学的角度采解读这首诗,足见王维将中国画的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的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2.
唐朝诗人王维,文学史上尊称他为“诗佛”,他的诗与画极富于禅机和禅意。王维有一首诗《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相似文献   

13.
《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王维身在朝廷却心存山野,亦官亦隐,纵情辋川山水寓情于诗文。这二十首诗语短情长,清幽空寂的诗境中包含着诗人特殊的情感心态,既有入世的惆怅迷惘,也有避世的幽寂孤独,还有忘世的潇洒愉悦。《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仕隐复杂情感心态交织的集中写照。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欣赏王维诗的时候,惊奇地发现他的山水诗,大量地运用了方位词,而且大多成为描摹山水的名句。诗人往往只通过几个精当的方位词,就勾勒出一幅特定的优美图画来,形神毕肖,栩栩如生,真如苏轼所说是“诗中有画”。一、王维山水诗中方位词使用的情况王维现存诗歌的数目,据《王右丞集》计有479首,其中古诗150首,近体诗282首,外编47首,这其中还收有别人与之酬和诗32首,除去这32首,王维诗现存为447首。本文统计的方位词,即以之为据。笔者在统计时,按如下几条原则进行: 1、方位词有的兼有动词用法,当它作动词用时,不按方位词(已属另外一个词,  相似文献   

15.
论王维山水诗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先振 《现代语文》2006,(11):33-33
“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王维是与李白、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诗人,就对自然山水诗境的表现而言,王维凭借其多才多艺,以及独特的禅悟之路,创作出一首首富有空寂诗境的山水诗,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奠定了他的古代自然山水诗的巨星地位。”研究王维山水诗的人多是从它的审美艺术上着手的,而我认为仅仅纯粹艺术形式的研究而没有和当代的价值体系联系起来的研究是缺乏时代感的,也没有太大的当代价值和意义,自然也就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本的思路就是在对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禅趣美、音乐美、绘画美解读的基础上,来召唤出它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桃红复含夜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田园乐》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别墅时写的一组六言绝句,共七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一首。王维是诗人,同时又是画家。他写诗,常以画家的眼光去观察和感受客观事物的  相似文献   

17.
王维是唐代名诗人,同时又是名的画家。他的画流传下来的极少,但据史书记载,当时他曾有过大量的绘画创作,并被称为南宗画派的开山之祖。王维自己有诗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偶然作六首》)足见王维对绘画的造诣是很深的。因此,王维作为一个诗人兼画家,诗与画之间就必有相通之处,亦即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  相似文献   

18.
从济慈的《秋颂》(To Autumn)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歌中可以看出,两位大诗人在气质和诗情上颇多相通之处,而两首诗在色彩点染与动词运用方面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电影配景的角度来分析王维的山水诗。我这里提到的“电影配景”是指能够引起视觉和立体作用的描绘。作为一位山水诗人,王维对画面特别敏感,他的诗歌里的用词和配色都是很清晰的,最重要的是,他的诗有着时空的立体感。《辋川二十首》就是王维美学思想的结晶。在《辋川图》中,  相似文献   

20.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是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诗中的第一首,也是王维诸多山水诗中的佳构。诗人夜深访友,凭栏远眺,月夜静谧,一如诗人的心情。无独有偶,百年之后的宋代文学家苏轼携友赏月,有感于月夜的静美,内心澄明而作《记承天寺夜游》,与王维的《鸟鸣涧》可谓同表心迹,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