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0年代初,我国再次掀起"美学热"的研究浪潮,美学也逐渐走进教学论的发展中,与教学论相融合形成专门的研究领域,美学也由其自身的人文特性逐渐成为了教学论研究的科学基础与人文导向。教学论与美学的融合发展从最初的尝试到初步融合,在新世纪的来临之后逐步进入多元、深入融合的发展阶段。回顾教学论与美学融合发展历程,在今后逐渐深入融合的发展趋势中,要加强教学理论体系的开放性;践行"古今中外"法;加强形上之思的研究,以此来促进教学论与美学深入融合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高校《美学》教学存在着美学教材与教学过程双重"不适",美学教材不适应实际教学所需局限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不思创新又局限了教材编写的创新。基于美育导向的美学教学更加注重感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实践,而反对单一的知识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当前高校美学教学需要从教材内容到教学过程的全面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教学美学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美是教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国外教学美学研究起步较早,涉及教学法的美学意义、教学内容的审美改造、审美教育的教学理论等方面;国内教学美学的研究经历了教学与美学的初步嫁接、教学与美学的相互融合、教学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三个阶段。国内外教学美学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在像教学美的定位、教学美的价值和教学美的创造等方面的研究仍相对薄弱,有待研究者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4.
"建筑美学"是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层次美、结构美、整体美等对改变当下封闭式、堆砌式、叠加式的数学教学具有较为现实的启示.从"个"到"类",从"碎"到"统",从"知"到"智",数学教学能够显现整体之美.教学中,教师要搭建"知识之柱",建构"知识之梁",形成"知识之墙",构筑理想的"数学大厦""人生大厦".  相似文献   

5.
"空白"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技校语文教学可以引进"空白"艺术技巧,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空间上巧设"空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接受美学和语文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其精神实质是相通的。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去探讨语文教学的实质和方法,它不仅符合当代语文教学的理念,更有利于更新、改变语文的教学思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文本要"努力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接受美学就是一个较为恰当和有益的文本解读角度。一、接受美学的基本理念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审美教育方法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美学理论与语文教学实际相结合,提出"知"、"感"、"析"语文课审美教育的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不仅仅只是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认识常态,更要将阅读教学与美学理念有机结合,运用美学理念引导学生去咀嚼、品味与感悟,教师要引导学生寻踪语言的精准传神,寻踪构思的新颖合理,寻踪立意的高远隽永。  相似文献   

9.
"大跨度桥梁"作为桥梁工程专业后期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从力学分析入手讲解大跨度桥梁的基本设计方法与施工过程。本文论述了在"大跨度桥梁"课程教学当中通过适时引入桥梁美学的相关内容,重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桥梁美学的分析法则,初步形成桥梁美学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宾阳 《时代教育》2009,(9):87-87
在钢琴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的表情性特点,把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美"中学习、感受、体验,而后又去创造"美"、表现"美",将美学理念和钢琴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技术训练和美的表现、美的创造融为一体,使钢琴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1.
教育语境的美学是一种实践美学,它重视的是教育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教育语境的实践美学具有闲暇的状态、对话的过程和艺术的实现的特征。教育语境的实践美学的价值体现于美学视角观照下的数学知识、教育对象以及教学过程的独特形态。基于实践美学的视角,小学数学教学的美学实践原则源于传统文化中的"赋、比、兴",美学实践的维度分为意义、价值和意味,而美学实践的方式包括为学生留有惊疑的空间、为学生展示理解的痕迹以及为学生提供到达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与美学同源同根,数学中蕴含着美的元素.基础教育中,要从数学教学的"功利性"倾向转向"审美性"倾向.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基础上的美学理论包括完形、场论、对完形的知觉法则、异质同构理论等,对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启示.如格式塔与数学教学的整体观,完形与自然美、数学美,张力与平衡对教的启示,留白与想象对学的启示等.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影视美学"课程逐步走进各大高校。但由于影视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影视艺术的特殊性和综合性之间的悖论,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难以解决的矛盾。所以,我们提出理性思辨与感性体验的互渗、理论讲解与创作实践的结合、知识传授与精神陶冶并进的影视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方法,是化解悖论、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以推动影视美学教育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影视类学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美学的基本观点运用到专业教学当中,通过器乐教学向学生渗透美学,使学生不仅学习到专业技能,而且也能学习到音乐美学知识。这样通过美学的渗透能更好的促进器乐教学,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简易化是教学美学、学习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简易化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师个性特长和学生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取舍、提炼和概括,对教学方法和细节进行优化,简明扼要地把它们的本质属性表达出来。高三语文复习教学也应如此,删繁就简,化繁为易,站在高处审视考点,面对繁复的考点和浩如烟海的习题,进行有选择的"拿",抛弃无用的,抓住本质的,让语文学习变得简单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轻松完成教学任务。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简易化"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叶荣国 《教育评论》2020,(5):129-13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提高有效性和可接受性。20世纪60年代,接受美学理论提出"读者中心""期待视野""读者参与""召唤结构""第二文本"等核心思想。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探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不少高校开设了属于文化素质教育范畴的"美学"课程.然而我们发现,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对包括"美学"课程在内的素质教育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常常出现学分有人要、上课无人听的现象,学生学而无味,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对美学课程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将其教学目标确定为:美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对美及美学的热爱",分层次目标为"感知美、理解美和向往美".并对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精心设计,从而取得良好效果.以下简介我们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方法变革的产物,它对接受主体的呼唤为当代的文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基础。"接受美学"的概念一经提出,随即形成了一股美学思潮风靡全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审美观念。探索接受美学理论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启示,构建一种更能体现艺术的本质的、更适合时代要求的音乐教育方式,使得音乐鉴赏教学真正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思想政治如何彰显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任务?可以在中外经典美学思想中汲取营养和灵感。本文比较"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两次教学设计,具体分析如何借鉴美学思想、运用美学手法,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境界和水平。一、初次设计[第一篇:"天眼"之难]1.情境呈现播放视频《辉煌中国》,介绍"天眼"突出建设难度之大。展示"天眼之父"南仁东多幅在贵州大山中的工作照片。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倡导"美学"的理念,充分挖掘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创造多种条件,营造恰当氛围,使学生喜欢诗词,感受到诗词的美并逐步培养理解诗词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