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苏区教育史》(下称《教史》),感到真切,实在,有新鲜感。这在于《教史》是植根于苏区革命根据地的社会生活土壤之中,是从苏区教育实践活动出发,从其产生、发展的客观进程中,抽绎出合乎历史演进的逻辑结论的。作者广集博采、深究求精的研究方法,使《教史》不失为一本珍贵的苏区教育史专论。正如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所说:迄今“全面系统地专门论述土地革命时期教育的专书尚未见到。……《苏区教育史》这本专著,付之出版,这实在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见本书《序》)这就是笔者喜读《苏区教育史》的缘由。细读《教史》,它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阅读教学的总要求,还在每个学段专门设置了“阅读与鉴赏”栏目,对各学段的阅读教学进行分析,让一线教师清晰地知道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该教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3.
读《四川教育》,觉得很切合我们的实际。特别是一些具体的经验更是我们所需要的。如《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草地夜行)教学建议》,《介绍初中语文单册教材修订本》,对于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很有裨益。建议你们再发表一些对新课文的参考意见,以利我们教学。丰都兴义公社小学肖勉我细读了《四川教育》第七期,觉得从版面到内容,都给人留下一种新的感觉。这一期报道了  相似文献   

4.
李国强同志所著的《中央苏区教育史》出版了。这一研究苏区教育历史成果的出现,使苏区教育历史研究工作向前迈进了一步。五十多年前,一九三四年一月,毛泽东同志在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苏维埃的基本任务是革命战争,是动员一切民众力量去进行战争。环绕着这个基本任务,苏维埃就有着许多迫切  相似文献   

5.
<正>中央苏区史研究在中共党史和民国史研究中是一个重要领域,而苏区经济史则是这一领域的重中之重。长期来,从事苏区史研究的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并出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长编》、《革命根据地经济史料选编》两部资料书籍,但全面系统的苏区经济史学术论著,因涉及的史论问题众多,工程宏大,许多学者望而却步,迟迟未见面世。最近,余伯流先生积长期研究之功,花数年之时,撰写的《中央苏区经济史》专著的出版(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填补了这一领域之空白。 余先生潜心于中共党史研究,其研究领域侧重于中央苏区史。他利用江西为当年苏维埃运动的中心,从事苏区史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翻检查阅了大量的档案、文献资料,多次实地考察了苏维埃运动中心的赣南、闽西诸市、县、区。丰富的理性认识,广泛的实地考察,当年苏区的一点一滴、一景一幕,余先生均融汇于心,成竹于胸,陆续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特别是近  相似文献   

6.
指导·鼓励·引导——谈学生个性化阅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 指 出 :“阅 读 是 学 生 的 个 性 化行 为 , 不 应 以 教 师 的 分 析 来 代 替 学 生 的 阅 读 实 践 ,应 让 学 生 在 主 动 积 极 的 思 维 和 情 感 活 动 中 加 强 理解 和 体 验 ,有 所 感 悟 和 思 考 ,受 到 情 感 熏 陶 ,获 得 思想 启迪 ,享 受 审美 乐趣 。要珍 视 学生 的独 特 感受 、体验 和理 解 。”这是 针 对以 往教 学 中教 师以 讲 代读 ,忽视 学生 个 体感 受的 弊 端提 出的 一 个新 理念 。只有 认真 贯 彻 落 实 这 一 理 念 , 才 能 有 效 提 高 阅 读 教 学 质量 。 一 、指 导 学生 在…  相似文献   

7.
一部有特色的中国革命史教材──读《中国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周鸿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之一的中国革命史,如何体现这一中心内容呢?最近,北京师范大学从事中国革命史教...  相似文献   

8.
在使用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试用修订本 )·语文》第二册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书中有不尽人意之处 ,现提出来 ,与同仁们商榷。一、预习提示、自读提示、阅读提示有何区别《说明》第 2页 :“全册中 ,教读课文 1 6课……前面有预习提示 ,后面有练习。”“自读课文 1 4课……自读课文的提示中……”按本册书目录中标示 ,第五、六单元中的《桃花源记》《口技》《诗五首》《愚公移山》《短文两篇》《诗词五首》前面没有标“*”号 ,应属教读课文。按《说明》中理解 ,这六篇课文前应为“预习提示”,而事实上这六篇文章前都是“…  相似文献   

9.
《青年教师》2008,(2):10
■书单:一、《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每一个老师都应该读的一本书,因为小林校长实在是一个懂得孩子、懂得爱和尊重的教育家。二、《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  相似文献   

10.
读者评刊     
偶读山东烟台市出版的月刊《现代家教》,颇感清新,这是一本富有现代气息的家庭教育刊物,对父母教育子女很有启迪。《现代家教》设有《名人家教》、《父母星》、《成才路》、《热门话题》、《警世钟》、《外来风》、《教子杂谈》等十七、八个栏目,从各个方面各种不同角度反映现代家庭教育的思想方法、经验典范、问题教训,帮助家长教育子女,为父母提供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很具指导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1.
“良好习惯应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新教育》第9期卷首语的《小学生100个好习惯》道出了我们的心声。”这是日前临高县临城中心学校校长严厦靖啃读第9期《新教育》杂志的卷首语后激动地对记者说。临城中心学校现有教师87名,广大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带头下,坚持以勤促教,类别不同的专业报刊成了广大  相似文献   

12.
<正> 百科全书是知识的宝库,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对提高一个国家的文化关系至为重大。《中国大百科全书》,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是具有经典性的重要参考工具书,读了获益良多。遗憾的是,该教育卷的“苏区教育”条目释文,有几处失实。笔者本着实事求是和百家争鸣的精神,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3月第二次印刷的《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一首怀乡诗,满腔故园情.读《乡愁》,常常沉醉于诗人绵长的乡关之思.教《乡愁》,又总是希望能把课堂化成一片"乡愁"的诗海.悠然的诗句经年历月光芒依旧,教师该以怎样的方式才能让所有的心都深深浸入这一汪乡愁? 一枚小小的邮票,流淌着诗人浓浓的思念.三分诗,七分读,蒋祖霞老师的镜头里,也有一枚可以承载师生全部真情最后飞抵诗魂的邮票,那就是诵读.  相似文献   

14.
教育书亭     
《中央苏区教育史》李国强著,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记述了1927年10月至1934年10月江西苏区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详细介绍了苏区教育的方针、任务、政策和管理,以及红军教育、干部教育、工农业余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儿童教育和师范教育等方面的情况。革命前辈方志纯同志为该书撰写了序言。(焦育)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我很喜欢《辽宁义和团运动大事记》一文。它确实对辽宁义和团活动做了一番调查,对研究辽宁地方史有重要参考价值,而在《辽宁师院学报》上发表,很有地方特色。希望学报适当发表这类文章。如辽宁抗击外国侵略史,抗联斗争史,辽宁地方教育发展史,地方经济史……等等。这对教学、科研都是极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6.
仝根章 《教育艺术》2004,(11):59-60
前不久,我在西安外国语学校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 这是一节教读课,目的是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子,教学生学会读古诗。  相似文献   

17.
吴锦 《考试周刊》2007,(1):9-10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从汲安庆老师的新浪博客上看到,他的新著《中学语文名篇新读》(以下简称《新读》)已经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笔者立刻从网上购得一部,先睹为快。这完全出于对汲安庆老师的无限信赖。汲安庆,福建师范大师毕业的文学博士,孙绍振、潘新和先生亲自授过课业的嫡传弟子,在《教育研究》《语文建设》《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等高级别的期刊发文500余篇,广受高校语文学者和中学语文  相似文献   

19.
《古代寓言二则》是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六组(这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组课文)的一篇课文。本课有两篇古代寓言 ,一篇是《矛与盾》 ,一篇是《郑人买履》。选编这两篇文章 ,旨在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古文 ,初步了解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 ,初步感受古文遣词用语的凝练、精要之处。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 ,读起来琅琅上口 ,但由于学生是刚刚开始接触古文 ,所以注意指导学生练习读通顺仍是本文的学习重点之一。《矛与盾》———教育人们说话做事不要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教育人们做事情不要教条主…  相似文献   

20.
《礼记.学记》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也是关于修养之学的论著。这一双重性质本是相互通融的,但由于"学"与"教"从古代的统一走向后世的疏离,《学记》便有了双重性质的分殊。与"教"相比,"学"是《学记》中更核心的概念,因此《学记》的根本性质是关于修己之学的论著。将《学记》仅看作教育文献,仅从"教"的角度强调它的教育思想,显然不能全面理解它修己治学的真正内涵。今之教育当以修己为学问之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