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建安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历代的文学研究者,对于建安时代的作家和作品,特别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续有论列,细微处所见虽或不同,但总的方面都是肯定了他们的文学成就,肯定了建安文学的不同凡响。解放后对建安文学的研究开始了一个新时期。基本的情况仍然是,对建安文学中的某一作家或作品所见虽有不同,共同点又都是肯定了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学上的贡献,肯定了这些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更肯定了建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整个历  相似文献   

2.
甘孜州的作家作品并不少,在这片沃土上,也产生过一些优秀的作家与作品,但就整体而言,作家队伍 数量与作品的质量都有待提高.办好一份文学刊物、建设一块文学阵地、架起一座作家作品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打开一扇窗户、培养—支队伍是繁荣甘孜州文学值得偿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阅读19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会发现不少作品中出现“鸟”意象.在童话中它们被赋予了超乎人类的能力,同时它们的性情又类似或超越了我们熟悉的人类的性情.它们具备耐人寻味的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4.
文学审美和创作中的空白意识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作家在作品中有意或无意留下空白,增强了文学的空灵朦胧之美,可以刺激读者的阅读欲望,去追求文学的底蕴,而读者通过对空白的再创造,可以使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更加完美,从而完成作品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5.
六、文学常识与名著【考查要点】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知识梳理】文学常识也是中考“积累与运用”的必考内容。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与性格;4.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包括诗文内容、写作目的。文学常识的复习,要以基本篇目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为主,可将众多的作家、作品按古代、现当代、外国三个方面分类整理,再列出表格,将作家姓名(字号)、朝代、作品…  相似文献   

6.
<正> 作家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又是文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虽不等同于文学研究,但又与文学研究密不可分。 作家之所以称为“作家”,是因为他写有作品,所以作家离不开作品。而作家要写作品,又总要表现一定的社会生活,因而作家又离不开现实。作家创作的目的是要让读者看,使读者得到教益,得到美的享受,因而作家离不开读者。因此,研究作家离不开研究作品、研究现实、研究读者。在这点上说,作家研究是与对文学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思考紧密相关的。但作家毕竟是整个文学  相似文献   

7.
文学常识,虽是常识,但不少人因没有这样的常识,常犯常识性的错误。从近年高考的考查情况看,可以基本明确文学常识的考查范围:对重要作家的识记,应当以必修和选修教材中涉及到的,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为主,以其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作家、作品为次,还应当注意识记一些著名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姓名及其形象的典型意义。对文学体裁的识记,应当以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8.
邢翠鹃 《文教资料》2014,(29):131-133
本文主要用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VSM)来分析女性文学代表作家的作品,通过TF-IDF计算文本特征项的权重,最后根据计算结果来分析这些女性文学作家作品的文本风格相似度。并以此证明同时代不同作家或不同时代同类作家(女性文学作家)的文本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此外还分析了部分特征词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文学鉴赏中的共鸣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感应现象,它可分为个体(或个人)和群体(或社会)两类,尤其是后一类共鸣往往形成一种文学的轰动效应.共鸣现象存在着特殊性,不少主题深刻而艺术性低下的作品能引起广泛的共鸣;不少艺术价值高而内容平平的作品也能引起共鸣;还有的内容与形式均不佳的作品居然也引起了共鸣.这种文学欣赏中的异常共鸣现象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擅长描写普通劳动农民的作家,他在小说中第一次塑造了众多的普通劳动农民的典型形象。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也写过农民,但多半不是普通的劳动农民;有不少作品也塑造出农民的典型形象,但多半不是普通劳动农民的形象。《水浒》是著名的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但出现在作品中的农民英雄,先后都脱离了农村,不再从事农业  相似文献   

11.
在英美文学的小说、诗歌、戏剧等领域,都有为数不少的文学作品与中国的文学、文艺作品在主题或人物或风格或其他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拟举出英美文学中的一些作家作品、流派等,将其与中国文学中相关的作家、作品、流派等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从而打开文学学习的思路,加深对文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文学写作教学的困难往往在于人们只看到作家的艺术成品,而看不见一部作品在作家心中孕育的情况。在许多情况下,多数教科书使用一些含混不清的术语,并企图传授给初学者。然而,一部优秀作品的魅力和感染力,作家究竟如何将其构成,这其中实在存有不少要澄清的问题。文学...  相似文献   

13.
欧美作家审美内向化有其社会、思想和审美的深刻根源;作为20世纪的文学主潮,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家的审美视角都表现了这一特点;作家审美视角的内向化,打破了传统文学封闭结构,为文学发展开辟了新的艺术领域,增加了作品的容量和力度。  相似文献   

14.
春天     
于凤仪小朋友出身于作家之家,她的爷爷于颖新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过不少优秀的小说、童话作品,她的爸爸于立极也是一位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过不少优秀的儿童小说,近几年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反映少儿心理和现实生活的小说,并多次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还在大连和北京为他召开了作品研讨会。家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氛围对凤仪小朋友当然有影响,但我觉得凤仪小朋友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才使她能够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写得有生活气息,同时也富有幻想色彩。下面,我们来读读她的几篇诗文吧,看看她的诗文里有哪些特色。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作者关于中国文学高峰作家作品问题论文之一,内容主要是考察从屈原的辞赋到曹雪芹的《红楼梦》,它们之间具有什么样的承续性和共同点,从而探讨中国文学中高峰作家作品出现的条件和规律。试图由此总结经验教训,以有助于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深入研究,促进当代高峰作家作品问题的深讨,特别是希望能有助于当代高峰作家作品的涌现,用来回答自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和文化所面临的愈来愈加严峻的挑战。内容分四部分:一是论述为何屈原的辞赋和曹雪芹的《红楼梦》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作家文学的崇高起点和伟大总结;二是论述屈赋和《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成为高峰作品,是由于它们把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卓荦不群的思想和“惊采绝艳”的艺术统一了起来;三是论述它们之所以能达到上述的统一,则是由于其作者都集天才艺术家、独立思想家和渊博精审的学者于一身;四是提出了促进当代高峰作家作品出现的三点参考意见。由于本文提出和论证了一个较大的问题,期望能引起学术界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生成和嬗变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原理、优胜劣汰原理和二律背反原理。其中正态分布原理决定了超常作家作品和低常作家作品为数很少,而一般作家作品为数较多。超常作品是超常作家对整个种族乃至全人类思想文化尤其文学艺术进行权限相容和对人类生命意蕴进行极限体验,并富有独创性地诉诸语言文字符号的终端显现。优胜劣汰原理决定了超常作家作品受马太效应影响在竞争中获胜并得以流传,反之则易被淘汰甚或失传。二律背反原理决定了诸如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艺思潮和文艺理论等因素不是促使或阻滞文学生成和嬗变的关键,其关键在于它们是否有利于激励作家独创性地进行极限相容和极限体验。  相似文献   

17.
文学理论共同体普遍认可的文学活动模式构成文学活动范式。文学活动理论的演进史不过是文学活动范式不断革命的历史。在西方和中国当代文论史上,发生了从“世界-作家-作品”范式到“作家-作品-读者”范式再到“世界-作家-作品-读者”范式两次文学活动范式的重要革命。文学传媒要素在文学活动中的本体地位的显聊.,为文学活动范式第三次革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建安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俊才云蒸”的时代,大量作家作品涌现出来,各种文体得到了发展,尤其是诗歌方面打破了汉代四百年沉寂局面,五言诗从此兴盛,七言诗也由此奠定了基础。诗作者反对绮靡柔弱的形式主义文风,强调作品的现实意义,在艺术上也有了很大发展。历来作家常把建安看作文学的黄金时代,把建安作品作为效法的典范。唐代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并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当时有不少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作品具有骏爽刚健的风格,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家有“三曹…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同处东亚文化圈,中日文字之交,源远流长。20世纪下半叶,华人写作开始在日本逐渐形成气候,出现了一些重要作家。60年代到90年代间,陆续从台湾和大陆旅日或留居日本的华人作家创作了不少作品,“想象扶桑”与“记忆华夏”双管齐下,为华人文学提供了异于产自西方文化语境的另一类文本。  相似文献   

20.
江苏籍台湾作家在台湾文学方阵中处于排头兵的地位。他们常常鼓动或引领了某一文学思潮;他们的作品是某一文学领域里的精品、上品;他们坚持“一个中国”,主张中国统一,反对“台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