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有个十岁的男孩,不小心把自家的花瓶打碎了。他的母亲走过来,不分青 红皂白,将他一顿猛揍。这个男孩长大以后,干什么都畏首畏尾,没有什么大出 息。母亲晚年曾叹息:为什么人家养的都有出息呢? 2、有个十岁的男孩,不小心把自家的花瓶打碎了。他的母亲走过来。哈哈大笑说:"只要我儿子高 兴,打碎一个小小的花瓶算得了什么呢?"后来这个男孩养成了爱摔东西的毛病,特别爱摔镶了金边的 碗。长大以后,他把万贯家财彻底败光。他就是民间传说中沈万山的儿子。  相似文献   

2.
有个1O岁的男孩,不小心把自家的一个花瓶打碎了。他的母亲走过来,不问青红皂白,将他一颁猛揍.这个男孩长大后,干什么都畏首畏尾,没有什么大出息。母亲晚年曾叹息:为什么人家养的孩子都有出息呢?”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阅读》2005,(1):101-101
有个10岁的男孩,不小心把自己家的一个花瓶打碎了。他的母亲走过来,不问青红皂白,将他一顿猛揍。这个男孩长大后,干什么都畏首畏尾,没有什么大出息。母亲晚年曾叹息:为什么人家养的孩子都有出息呢?  相似文献   

4.
破碎的花瓶     
一个小男孩在玩耍时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花瓶,母亲慈祥又不失威严地说:“以后一定要注意爱惜东西。这一回,你该仔细看看这个碎了的花瓶,试试从中弄懂点什么东西吧。”于是,孩子将花瓶的碎片收集起来。虽然这次他并没能从中弄明白任何东西,但他记住了母亲的嘱咐。若干年后,他在做实验的时候又打碎了一个花瓶,他没有忘记将花瓶的碎片收集起来,并且饶有兴趣地把碎瓷片按大小排列并——称出它们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第三册4课《诚实的孩子》,写的是列宁小时候的故事。教材为小学生树立了一个榜样,可以使孩子们受到诚实美德的教育。但是,列宁打碎了花瓶,当时说了谎,是后来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的,为什么还说他是诚实的孩子呢?有学生曾经这样提问过。这个问题,应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应该引导学生好好读课文,一句一句地理解,最后归纳,明确认识。读、想与讲同步进行,使语言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与发展认识能力结合起来。第一段,只一句话,讲在姑妈家,列宁当时八岁,是个孩子。第二段,是写列宁在姑妈家打碎花瓶的事。怎么打碎的?因为玩得“高兴”,“不小心”,列宁碰了桌子,花瓶被打碎。打碎花瓶固  相似文献   

6.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引用列宁母亲教育列宁的一段故事。列宁8岁时,父亲带他和哥哥姐姐到姑妈家去串门。他在和哥哥姐姐以及表兄表姐们玩的时候.不小心摔破了一只花瓶。当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把花瓶打碎了的时候,一个个都说不是自己,列宁也跟着说:“不是我。”后来,这事让列宁的母亲玛丽娅知道了,她没有采取打骂逼供的做法,而是给列宁讲了一个诚实孩  相似文献   

7.
妈妈,对不起     
我的妈妈是位勤劳、慈祥的母亲,她对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关心、爱护,但是我这个不懂事的孩子却经常惹她伤心、生气。记得有一天,我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把妈妈心爱的花瓶打碎了。妈妈回到家,发现地上有许多碎片,便知道是花瓶碎了。她走到我身边,关切地问道:“孩子,是你把花瓶打碎的吗?”我害怕挨打,便摇了摇头。晚上,爸爸回来了,妈妈又问爸爸,爸爸一脸无辜的样子说不知道。这时,妈妈愁眉苦脸地说:“谁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2011,(6):49-49
问:“我不小心把桌面上的花瓶打碎了”,用这个句子做缩旬练习。我们这里的老师,有的认为应当缩为“我把花瓶打碎了”,有的认为应当缩为“我打碎了花瓶”。请问:这样缩句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9.
取舍     
《小读者》2008,(3)
一个小男孩在玩耍的时候,把手伸进了花瓶,像是在找什么东西。糟糕的是,当他想把手收回来的时候,却怎么也拔不出来。男孩的父亲发现后,帮着他一起尝试了几次,也均告失败。男孩的父亲想把花瓶打碎,好让儿子摆脱困境。可是,花瓶太名贵了,父亲迟迟下不了决心。最后男孩的父亲决定换种方法再试最后一次,不行就砸碎瓶子。  相似文献   

10.
2月14日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动作,我的爸爸妈妈也不例外。我的爸爸很爱大声说话。有一次,我不小心把碗打碎了,正犯愁:怎么和爸爸妈妈说呢?真不巧,爸爸正好下班回家看到了,指着我的鼻子就大声说:"臭小子,你给我过来。"我磨磨蹭蹭走过去,等着一场"暴风骤雨"。果不其然,老爸的声音又高了八度:"这碗是怎么回事?"我低声嘟囔:"这是……我……我不小心打碎  相似文献   

11.
今天是丫丫5岁的生日,妈妈特意买回一束花和一只漂亮的花瓶。丫丫玩花瓶时,不小心把它打碎了。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说:“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决不该是命令者。”许多名人之所以取得成功,大都是因为有着循循善诱、教育有方的父母。花瓶打碎以后列宁小时候活泼好动,8岁那年跟母亲到姑妈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姑妈发现了地  相似文献   

13.
“妈妈,为什么在家里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你和爸爸拥抱、接吻?是你不爱他了?还是他不爱你了?”当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用这样的问题向自己的母亲发难的时候,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想怎么做,反正我是真的有些心里发毛——这孩子怎么会对男女之间的事有了兴趣?这种想法是打什么时候产生的?这以后他还会往哪儿想呢? 不过,这事毕竟与淘一次气、和同学打一次架不同,该找个什么样的机会跟他谈谈?又该怎么谈呢?以家长对待子女的口吻还是以平等的、朋友式的口吻?儿子如此这般地关心我们,父母对儿女居高临下的态度会不  相似文献   

14.
三颗巧克力     
迪克在家里和弟弟、妹妹玩耍,不小心把妈妈心爱的花瓶打碎了,迪克很害怕,因为这是妈妈最心爱的花瓶.慌乱之余,他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用胶水把花瓶粘合起来.经过一个下午的努力.迪克终于把花瓶粘好了,但是他还是很担心,因为妈妈每天都有擦花瓶的习惯,再完美的粘合可能也逃不过妈妈的眼睛.  相似文献   

15.
小白菜     
临水的村子里有个瘸腿的男孩,向来都是一个人。听说他来到这个家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村里人认为是他命太硬。才克死了父亲。村里的人家总是把自家的孩子拉一边说,别和他玩,走太近也不行。小心他把晦气传染给你,把你爸你妈克死了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你学了那么多年的数学,如果有人问你:数学与其它科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你能回答上来吗?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小故事: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有一次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花瓶碎了,普通人是怎么想呢?碎就碎了呗,下次小心一点就行了。可他并没有这样想。他俯身精心地收集起了满地的碎片,并把碎片按大小分类称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较大块的重量约是次大块重量的16倍,次大块的重量约是小块重量的16倍,小块的重量约是小碎片重量的16倍……由…  相似文献   

17.
一个男孩从小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12岁那年的一天,男孩做了一个梦,梦到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他把梦告诉了唯一相信他的妈妈,妈妈说,假如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当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梦放在谁的心中时,就是真心想帮助他实现这个梦。听了母亲的话后,这“木头”真的就喜欢上了写作,并坚持不懈努  相似文献   

18.
高均 《家庭教育》2008,(3):24-24
有个故事说,男孩放学后在客厅里玩篮球,不小心将书架上一个世代相传的古董花瓶碰掉到地板上。瓶口顿时掉下一大块碎片。为了掩盖自己闯下的大祸,他慌乱地把碎片用胶水粘起来,把花瓶放回原位。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谁都有不小心打碎东西的时候,但极少有人去研究碎片中有什么学问。然而,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却从碎花瓶中发现了一个规律:打碎后的物体,碎片按重量的  相似文献   

20.
如果花瓶打碎了,怎幺办?除了一扔了事,我们还能不能做点别的什么呢? 上个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芝加哥,有一名无业游民叫巴比克。一次搬家时,不慎将一只精美的花瓶打碎了。心疼不已的他当即将碎片重新拾起进行粘合,发现花瓶还能将就着用,但美中不足的是裂缝能够用肉眼看得出来,而且粘合得也不很牢固。巴比克不甘心,决心找一种更好的粘合剂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