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一、小故事与报纸文艺副刊1989年,湖北《宜昌日报》和当阳市粮食中转储备库联合举办了一次小故事大奖赛。半年收到应征稿件3560多篇,见报141篇,被《民间文学选刊》等转载5篇,评出获奖作品40多篇,参赛作者遍布国内9个省、市,创造了《宜昌日报》近十年来文学作品征文的最高来稿记录。面对这次小故事激起的新热潮,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新故事的巨大魅力和广阔前景,看到了报纸文艺副刊小故事的天然优势,看到了小故事与其它文体的相映生辉共同构成的报纸文艺副刊繁花似锦的景观和新时期文学澎湃的长河!  相似文献   

2.
何常灵 《新闻三昧》2006,(10):46-46
新闻小故事是报纸、新闻刊物对新闻故事报道的一种文体,它是新闻与小故事相融,寓新闻于小故事之中的一种报道形式。它具备几个特点:一是要短小精悍,不超过八百字为宜。二是要有故事情节。三是新闻性强。那么,如何将新闻小故事写得精采,写得夺人眼睛?我认为:写好新闻小故事,要巧使“三招”:一是要以故事情节取胜;二是要以新闻时效性取第一辆军车戛然停在她面前,从驾驶室里跳下一位瘦瘦高高的中尉,一把搂过她怀中的孩子,狠狠地亲了两下。他看着妻子抚慰地说:“对不住了,现在抗洪任务紧急。”妻子想说什么,但没有开口,两滴泪珠从面颊上滚了下来…  相似文献   

3.
报纸加张有感亦人扩版、加张是报纸兴旺发达的表现吗?对此,我多多少少有点疑问。尽管我国纸张生产能力不足,纸张又缺、又贵,可还是有些报社在扩版、加张上使劲。小报改大报,大报小报纷纷扩大版面;报费呢?自然要涨了。似乎读者不在乎这几个钱(不见得),于是乎改吧...  相似文献   

4.
许文舟 《湖北档案》2007,(10):38-38
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小故事,说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用餐,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5.
改革和改动     
翻开报纸,改革的春风扑面而来:要闻版、经济版甚至一些创刊版,都以改革为中心。报纸上大量宣传改革,无疑是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表现。这几年,改革能够迅速地深入发展,报纸宣传确实立了一大功的。然而,也有些关于改革的报道,其实只是加了个“改革”的字眼,至于那内容,算不上改革,只不过是些小的改动或改进。举例说吧:某报在“改革出新人”的大标题下,讲了几个小故事。其中有这样两则:有个二十八岁的小伙子,过去当裁剪工,推刀推得不好,但是他自小喜爱美术,画个画,写个美术字,很有“一把刷子”。于是,“厂领导大胆决定”,调他进技术科搞设计,终于干出了成绩。另一则是写一个青年工人  相似文献   

6.
当兵的第二年,在《人民海军》发表了几篇消息,我便被调到了军部报道组.一位新闻干事让我学写通讯,争取在报纸上出些上乘“产品”。说心里话,当时真不知通讯该如何下笔。在报道组干了多年的老班长严军告诉我:要善写新闻小故事,写好新闻小故事是写好通讯的基本功。早春王月,我下基层采访,对发生在某艇员队的这样一件事产生了兴趣:少校谢劲松.为了在春节来临之际.表达对战士的问候和祝愿,特地买来一叠贺卡,然后根据每位战士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爱好.用英语写下一段段催人奋进又感人至深的祝愿的话语,并于除夕之夜悄悄放到战士的枕…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沃土的培育和催发下,全国各省、市、区纷纷兴办起的地方经济类报纸,与国家级经济类报纸形成互补之势,极大地满足了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社会人们的各种需求。但是,纵观全国经济类报纸,尤其是地方经济类报纸,办得成功的不多,大多靠几万份发行量和几百万的年广告收入苦苦支撑。反观眼下正红红火火的“都市报现象”,很乡人心里在问:经济类报纸到底该怎么办? “报纸作为精神产品,又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它既有政治属性,又有信息、文化和商品属性”(梁衡)。既然承认报纸有商品属性,我们就不能否认,经济类报纸面临的困境,皆…  相似文献   

8.
论"无效信息"与"泡沫版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新闻知识》2002,(4):12-1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需求。报纸的版面越办越厚,电视的新闻类节目播出的时间越来越多,就是顺应这一需求的有力证明。在报纸一浪又一浪的扩版潮中,有些报纸的版面已多达七、八十个版。可是,让人遗憾的是,许多报纸的“含金量”并没有随着版面的增多,而成正比的增加。不少读者反映,有些报纸厚厚的一摞,可翻来翻去,也没有多少可看的东西,常常三五分钟,就把几十个版看完了。放下报纸,也没有什么能记住的东西。长期以来,报人都把增加报纸的信息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认为信息量的多少是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李铁 《新闻窗》2006,(3):38-40
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几次报纸扩版浪潮,“厚报”已成为一些报纸经营策略的首选。目前,全国不少综合性报纸都是厚报,几十个版已成为当前报纸的常态,超过100版的报纸也开始出现,报业步入了“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10.
贴近性·包容度·名牌意识──办好报纸专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唐伯勋头条、言论、专栏是支撑报纸版面的“三大件”。一份有影响的报纸往往以拥有一些著名的专栏为标志;而在广大读者中亨有盛誉的专栏,又往往与极具影响力的报纸紧紧联系在一起。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北京...  相似文献   

11.
(成都商报)创办迄今已经三年。报纸从一张内部报纸发展成为在成部地区有较高知名官,在读者中较有影响力,最为活跃的几张报纸之一。我们的体会是,这得益于改革。报纸创办之初,因为头一回J]限,有人戏称第一张报纸“像书”,经过了几个月的改革,终于使“一本书”变成为一张略嫌稚嫩的内部报纸;又是几个月的改革,使一张内部报纸终于成为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半年过后,面对激烈竞争的报业市场,报社提出了增大新闻容量、改变呆板面孔、增强新闻时效的改革措施,报纸从此开始真正成为一张“新闻纸”,逐渐获得了大量的读者;大约一…  相似文献   

12.
赵克强  陈真 《新闻前哨》2002,(11):33-33
栏目是报纸各个版面的骨架,没有栏目,报纸的版面就有如一团乱麻,主次难以分明;栏目更是报纸的品牌,没有好栏目,报纸就难以创立名牌。在狠抓队伍素质、稿件质量的同时,咸宁日报长期不懈地把抓好报纸版面的栏目设置作为一件重要工作来做,想方设法力求让“亮点”更亮。设置“支撑点”本着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咸宁日报努力发掘地方特色,力求既凸现党报特色,又提高宣传水平,给报纸设置了几个“支撑点”——各种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的栏目。一、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设置栏目。咸宁地处山区,农村科技相对滞后,在80年…  相似文献   

13.
研讨会开得很成功。 这次研讨会有几个特点:新世纪开元之年的研讨会,也可以说是面向新世纪、面向新挑战的研讨会;本报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大规模社会调查结果为参照系、为研讨依凭的研讨会;本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与会人员最多的办报研讨会;群策群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真诚交流,认真切磋,求真求实的研讨会。 我讲几点意见。 对北京日报读者定位、报纸定位再认识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读者市场是报纸生存发展的基础。读者定位决定着报纸的定位。 北京日报是一个有近50年历史的老报纸,又始终是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报。在实行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4.
浅议报纸副刊的新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性与文艺性的有机结合,便是今日报纸副刊的最基本的属性。为什么这样说?这不仅仅是被整个报纸副刊发展史所证明了的,而且也是现代副刊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副刊,与新闻争“主角”是不现实的。没有新闻作为报纸的主体,副刊存在的希望何在?那样的副刊报纸岂不又成了文学刊物。所以,副刊只能在新闻的载体上求得生存与发展,只能与主体共存亡,同发展。正因为如此,副刊的新闻性尤其不可小觑!反映时代的呼吸,反映改革的脚步是当今报纸副刊不可忽视的责任。与文学期刊相比,报纸副刊周期短、覆盖面广,文学期刊几个月之后才能反映的…  相似文献   

15.
宋黔云 《新闻窗》2007,(4):109-110
纸质媒体发展到今天,大多数报纸达到十几、几十个版面,直至一二百个版的报纸也时常出现。报纸的“厚”办方式,是媒体走向成熟的一个体现,也是为了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报纸厚了,价格却并未随之上扬,颇得读者的喜爱。但对媒体来说,报纸变厚,却潜伏着不小的危机。其实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信息面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地市党报是当地党和政府的喉舌,往往又是当地惟一的综合性报纸。地市党报既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近几年来,地市党报已经直接参与了传媒产业的竞争,这些竞争分几个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报纸献信息开发利用的滞后现象,从介绍报纸的社会功能与特点入手,通过对图书馆报纸信息利用与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新技术条件下建立报纸信息数据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回来的地铁上,我又遇到了那个卖报纸的中年妇女。说又,是因为能经常见到她。卖报纸的人很多,但我没见过第二个人比她更认真地对待这件事。别的人只叫嚷“看报啦,5毛钱一份”之类的,而她却带着解说,把报纸上的无聊新闻描绘得活灵活现,非常吸引人,因此总是见到有人掏钱买她卖的报纸。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目前我国计算机社会拥有量已超过2000万台,公用信息网络已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在巨大市场潜力的诱惑下,各报社纷纷“触网”,在经营纸质报纸的同时又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形成了纸质报纸经营与网络版报纸经营并存的格局,但是从整个市场来看,纸质报纸仍占主体地位,网络版报纸毕竟是个新生事物,要想在不久的将来与纸质报纸平分秋色,甚至取而代之,就必须发现、克服自身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牛国锋 《今传媒》2006,(2X):46-47
我们每天都在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经常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要”节目,不少人也经常翻阅我国各地出版的众多经济类报纸、杂志。但是,有几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像“宏观调控”,像“消费指数”等,又有多少人能准确说出它的含义呢?如果经济类节目和经济类的报纸、期刊中的内容让读看不懂,比较重要的词理解不了,就有些让人费解了:你到底是想孤芳自赏呢,还是要服从大众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