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涛 《云南教育》2014,(21):35-36
在飞往中国的飞机上,丽贝卡·米沃基(Rebeeca Mieliwocki)还在紧张地批改学生作业。丽贝卡·米沃基(以下简称丽贝卡)是美国加州路德伯班克中学的一名七年级英语教师,在做了16年教师后,她获得了这个行业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2.
《华章》2004,(8)
王女士的儿子在郑州市纬一路小学上六年级,儿子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班主任都是女教师,直到五年级的时候才换成了一名男教师。换教师的当天晚上,性格内向的这位学生激动地对妈妈说:“我们老师换成男的了。”  相似文献   

3.
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早在她上一年级时,父亲就开始有意识地请人教她学画。然而。也许是家长过于性急,孩子跟着这位老师学了还不到两年,做父亲的见女儿收获不大,便借故将那位老师辞了。之后,他安排女儿进了一家业余艺术学校青少年绘画高级班。在那里,  相似文献   

4.
王若懿 《教育》2008,(4):48-49
得知自己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的老师刘明华多少有点意外,尽管当时她投上申报表时,紧张的心情中还包含着一丝盼望,但这份荣誉的来临还是令她充满了意外与惊喜。她始终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普通教师应该做的事情。的确,刘明华老师只是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沿着她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5.
王亚丽 《学子》2015,(3):98
晶晶,高一入学军训期间我就注意到了她,一个认真,勤奋,懂事,大方的女孩。短短的军训5天,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继而被我任命为班长。事实证明,我的眼光没错,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而且常常能很好地完成被我遗漏的事情。学习上也很刻苦,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月考她考了班上第一名,年级排第二。我欣喜万分,为我们班有这么好的学生感到自豪,有这么好的班长感到骄傲。我在班级里大大地表扬了她一番。  相似文献   

6.
从溪边到庄坑小学这五里的崎岖山路上,一位山村女教师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地在这条路上走着走着,整整走了二十多个春秋。同事们说:“她是新长征干部”,乡村们亲切地称她为“妈妈先生”。她就是婺源县赋春镇庄坑小学校长,江西省优秀复式教师戴春莲。(一)1977年,戴春莲高中毕业,背负着“我一定要回家乡当一名教师”的承诺,毅然地扑向了大山的怀抱。庄坑小学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山窝窝里。生源少,成班率低,一个教师在一个复式班上同时要教二至三个年级。戴老师一走进课堂就面临着二年级语文一年级数学的复式教学工作。面对的是一群稚气未…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8,(10)
得知自己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的老师刘明华多少有点意外,尽管当时她投上申报表时,紧张的心情中还包含着一丝盼望,但这份荣誉的来临还是令她充满了意外与惊喜。她始终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普通教师应该做的事情。的确,刘明华老师只是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沿着她的成长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爱课堂、爱学生的一线教师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正>我是一名来自英国的一年级的小小留学生,大家都奇怪地叫我"外国人"。其实,中国人到我们的国家去,也被叫作"外国人"。我好像没有在学校过过"六一"呀!但"外国人"的名字似乎提醒了我,姐姐二年级时在校园过"六一"儿童节,我作为一名"外国人",应邀参加了"六一"儿童节的联欢会!那天,姐姐穿上妈妈送给她的红色连衣裙和黑色皮鞋,打扮得格外迷人。再看看她  相似文献   

9.
教育工作,最艰难最持久的要算是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关键在于坚持“四心”。一、信心。做任何事情,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尤其需要信心。前年,我所接手的班里有一名后进生,已经上四年级了,却连汉语拼音都没学会。当初教她的老师说她是弱智,劝我放弃。但当教师的责任感使我没有轻言放弃。我知道,放弃的话,对学校造成的损失也许是微小的,对教师而言也甩掉了包袱,但对学生来说,损失  相似文献   

10.
陈娟自小就想当警察。小学三年级时,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你长大了想做什么”,不少同学都要当科学家、工程师、歌星影星,惟独她一人郑重地写下:我长大当警察。中学毕业填报志愿时她清一色填了警校,结果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江苏警校。毕业那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陈娟主动要求到派出所当一名普通警察。她为自己终于圆了警察梦而兴奋、欣慰,感到无比自豪。进单位工作不到半年,陈娟所在的分局组建反扒队。她立刻打了一个报告,要求做反扒队员。“见习反扒队员”陈娟每天都东奔西跑,像猎鹰一样四处搜寻。而那些专门在公交车上…  相似文献   

11.
我由一名中小学教师成为一名教育理论工作者,由于工作和研究的需要,曾与《陕西教育》有过“分离割舍”的“罗曼史”。80年代,我在中小学任教,曾几年始终如一地订阅《陕西教育》,从中受益匪浅,她成了我教书育人的良师益友。后来几年,由于多种因素,我对她渐渐失去了“爱情”,她哗众取宠,浮躁不安,追赶时髦,装腔作势,失去“纯真”,我下狠心再也不理她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见到她——《陕西教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和平区振兴二校,最近决定公开推行“学生选老师” 的试行方案。校领导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宣称:小学生不满意老师的教育方法、家长不认同老师的工作,可以流动择班,学校支持家长的要求。如果一个老师教的班级有10名学生要求择班,说明老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令人怀疑,学校将请这位老师下岗。 2000年秋季开学,有三名学生家长提出了换老师的请求,尽管他们的理由各不相同,学校都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一名二年级学生想上一位三年级老师的课,学校对这名学生进行必要的考核后,破格让他跨人三年级,如愿以偿地进人了他所喜欢的老师的…  相似文献   

13.
<正>刘凤侠从小就对文字情有独钟,读大学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她对文字、文学的喜爱密不可分。因为书读得多,刘凤侠的语感特别好。她清楚地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发生的一件事。1994年8月,刘凤侠从武汉教育学院(现并入“江汉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武汉市蔡甸区幸福路中学任七年级语文教师。那天,她刚走进教室,就看见两名男生怒目相向、摩拳擦掌,围观的学生不断起哄,场面十分混乱。见此情景,刘凤侠随口吟出一阙《如梦令》:“二目熊熊喷火,双拳振振欲出。试问两同学,  相似文献   

14.
这里是距离紫金镇15公里的偏远的观音堂村小学;这里有一名29年来始终坚守在山区,守护在学生身旁的教师--她身兼校长、班主任、会计、炊事员、校医等数职,帮这里的学生擎起一片天;这里的6名学前班、2名一年级、4名二年级的学生同在一间教室、同听一位教师上课……就是在这里,52岁的女教师黄安全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坚守,孜孜耕耘,和学生一起演绎出人世间最纯洁、最平凡、最无价却又最震撼人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案例简介第一个案例:一名女生自残这名女生是在高二下学期转到我们学校来的,转来不到一年的时候——2010年春节刚过,在高三年级的一次模拟考试中,这名女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作弊被监考教师发现记入了考场记录中。这名学生知道,按照学校的纪律要求和一贯做法,第二天她的名字将会被公布在批评栏中。就在当天晚上,她以散心为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师德标兵”李倩是太原三十七中的一名语文教师,她用自己特有的热情和默默付出诠释着教师岗位的责任。她特别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诗:“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她把自己工作的三十七中当作一方有魔力的舞台,把自己比作是穿上了红舞鞋的舞者,在不停的旋转之中舞出最美的一幕又一幕。李倩老师说,她是一个极容易被感动的人,因感动而享受着做一名语文教师的幸福,因感动而感受着做一名班主任的温暖,因感动而更加投入地工作。  相似文献   

17.
河北区中山路小学青年女教师宋文娟,今年二十三岁.父母亲和舅舅都是人民教师,在家庭的薰陶下,她从小就产生了做一名小学教师的强烈愿望.一九七九年三月,在她读高中一年级时,毅然决然地“顶替”了因病退休的母亲,实现了她的美好愿望.她认为:“教师这一职业是至高无上的职业,是少年儿童知识上的启蒙者,思想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益友.教师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怎样才能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呢?她思考着并决心:“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合格的教师.”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爱和明确的工作、学习的目的,成为她发愤进  相似文献   

18.
场景一:学校大门口。一名教师瞪着鹰一样的眼睛搜寻着猎物。在远处,一个人骑着自行车飞速而来。教师认出是八年级的一名学生,这名学生满头大汗.双手沾满油污.骑到教师面前,刹住自行车,与教师打招呼。  相似文献   

19.
时至今日,甚至在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日常口语中,“差生”(通常指学习成绩落后者,如果品行也不好,那就是“双差生”了)出现的频度仍然很高,有的学校甚至在年度考核中,专门设有“辅导差生”这一项——甚至每人分配两个名额,按学期与学年考试的成绩,评定辅导“差生”的等第与成绩!我的念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几乎每天回家时,都会说到一些关于“差生”的话题。于是,我特地问她,是什么时候开始说到这个“词”的,她说幼儿园时没有,小学一年级就有了!多么可怕!一些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在教师与同学们的心目中成了“差生”,  相似文献   

20.
陕声祥 《湖北教育》2006,(12):61-61
听朋友讲起这么一个故事:小王是他们学校的一名新老师。师范毕业担任学校一年级的老师。她活泼开朗,能歌善舞。一天,她带着孩子们来到室外上美术课,给他们每人发一支粉笔头。王老师要同学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就画在水泥地上。孩子们都蹲下来,无拘无束地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