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吴兴沈氏与刘宋皇权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兴沈氏的出现是江南士族正式登上南朝政治舞台的标志,在刘宋强化皇权的斗争中,沈氏人物沈演之,沈庆之,沈攸之我不置身其中,而沈氏家族的政治地位也由最初的君主私人亲信的身份向“王朝之臣”转化,南朝四代,沈氏累世贵显的地位由此奠定,沈氏家族的崛起与南朝皇权政治的复归息息相关,同时也反映了南朝历史中南方因素的加强。  相似文献   

2.
吴兴武康沈氏虽“家世为将”,但自晋宋以降,日渐崇尚文教,致力学术文化。及至齐、梁之世,沈氏经学臻于繁荣之境,产生了一大批经师和著作,其成就超过了不少江东儒学旧族。与此同时,沈氏人物重视文学才艺,造就出以沈约为代表的家族文士群体。这推动着沈氏家族的“士族化”进程,决定了其长盛不衰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六朝政治转型与吴兴沈氏的门风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渡于南汉之际的吴兴沈氏迫于生计,习武不辍,其家势亦渐趋雄厚,至晚在两晋之交发展成为声江左的豪族,不满于门阀政治格局而多次滋事的沈氏,尽管在东晋之世颇受重创,然则晋宋的王朝嬗递及元嘉中叶以降的动荡局势予其以武力显家的契机,进而厕身士流,沈攸之的乱败是沈氏由武入的转捩点,而门风转向的最终完成是在沈约时代。  相似文献   

4.
吴兴武康沈氏虽“家世为将”,但自晋宋以降,日渐崇尚文教,致力学术文化。及至齐、梁之世,沈氏经学臻于繁荣之境,产生了一大批经师和著作,其成就超过了不少江东儒学旧族。与此同时,沈氏人物重视文学才艺,造就出以沈约为代表的家族文士群体。这推动着沈氏家族的“士族化”进程,决定了其长盛不衰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吴兴武康沈氏是南朝最为活跃的南方土家族,而在刘宋一朝尤为突出。沈氏与刘宋政治发生联系始于沈林子兄弟。时值刘裕重构皇权政治,沈氏人物参预了刘宋建国这一重大活动,并与刘裕建立了特殊的君臣关系,由此而奠定其家族在南朝政治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6.
沈曾植学问淹博,乃道咸以降之承先启后的学术大师。其文章生前未能刊刻,散佚颇多。钱仲联编辑之《海日楼札丛·海日楼题跋》,使学人得见沈氏学问之精湛深邃,有益学界,然亦多有遗漏。今从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藏因群书题记》中,辑出沈氏遗文九篇,可以补《海日楼题跋》之未备;亦有一篇题跋,虽为《海日楼题跋》所收,然傅氏所述,则提供了相关背景,实足相互发明。所辑遗文之后,又略作考述,以明其题跋版本之情况及发现经过,方便理解沈氏之文。其中,《(通典〉二百卷题跋》一节,考述详明,纠正了《藏园群书经眼录》整理者之失误。从这几篇题跋,可见沈氏精熟版本目录之学,学问淹博通达,为傅增湘素所服膺。  相似文献   

7.
李肇星是一位面对豪强知道自己骨干硬度的外交官,他的诗无一不是来自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青春中国》表现了他浓得化不开的家国之思和记忆与反思的哲辨之光。  相似文献   

8.
重点和难点关于曹操的历史地位曹操是三国时代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他出身于宦官家庭,父亲曹嵩是阉宦曹腾的义子,官至太尉。东汉末年,军阀割断混战,生产破坏,人口大量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曹操《蒿里》)。社会的统一与分裂割据已成为主要矛盾。在这些军事割据集团中,曹操是个有才能的政治家。他实行了一些较好的政策。终于统一了北方。他的政策主要有:(1)压抑豪强。曹操二十岁任洛阳北部尉,造五色棒,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官渡之战后,他下令“重豪强兼并之法”,指责袁绍在冀州地区放纵豪强兼并小民,下令不准豪强逼迫小民代出租赋。(2)兴立屯田,安定民生。曹操听从枣祇、韩浩的建议,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开始实行屯田,同时修复和  相似文献   

9.
明初,沈万三家族竭力欲和新政权搞好关系,但成效有限,依然不断遭到明廷打压,灾祸频仍,日趋没落。究其原因,这与明廷重农抑商、打击豪强、穷治党狱,以及沈家生活奢靡、个别亲属行为不端,甚至卷入政治斗争等因素息息相关。沈氏家族的盛衰是元末明初社会巨变和政治博弈的一个缩影。其家族悲剧既是明初激烈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又带有鲜明的咎由自取色彩,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其教训深刻,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0.
三、关于土著澳大利亚人的公民权利与义务问题 从英国人当年到达澳洲海滨之目起到现在,人们根据法律来决定国籍和公民身份。在1949年之前,土著居民和托利海峡岛民都是英国的臣民,1949年以后,他们成为英国的臣民和澳大利亚公民,1987年以后,根据法律他们就是单纯的澳大利亚公民。  相似文献   

11.
郑闰同志《沈光文与晚明浙东易学》一文称《栎社沈氏宗谱》记述了沈光文与沈一贯的世裔关系,这是与事实严重相违的。其所列一贯→泰泳→延履→光文之世系,也似缺乏根据。沈光文、沈一贯与栎社沈氏同宗,至于沈光文是否栎社人,其祖辈世系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2.
曾真 《文教资料》2014,(8):63-64
文章以影片《澳大利亚》中土著混血儿纳拉的生活经历和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为线索,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澳洲土著混血儿即“被偷走的一代”遭受歧视和被边缘化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土著混血儿唯有通过自我抗争。回归自身的土著文化之根,才能真正获得身份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的: 讲述东汉初期的经济陕复和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使学生了解: 1.汉光武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从而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2.东汉豪强地主享有政治、经济特权,成为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殊阶层。田庄是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豪强地主的田庄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徒附”的基础上的。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难点: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三教学用具: 小黑板:《西汉人口、恳田数统计表》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①绿林、赤眉起义的结果怎样?②东汉建立在哪一年?是谁建立的?定都在哪里? (学生答后,教师概括,导入新课)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以疾风暴雨之势推翻了王莽的黑暗统治,但是这次起义的胜利果实却被地主阶级夺去了。公元  相似文献   

14.
高欢所言“督将家属多在关西”一语,往往被视为其优容怀朔勋贵的确证,但此“督将”所指实为东魏北齐中由关中西来的一批降将。这些武人身份各异,包括尔朱天光旧将、河西部落酋帅以及关陇土著豪强,其东归或事起仓促,或只身被俘,故而将亲属遗留于关中。他们投靠高欢的原因,主要包括贺拔岳之死导致的关中势力联盟破裂,东西魏国力悬殊下的政治选择,以及孝武帝之死导致的政治反噬。这批西来武人东归高欢后,由于根基浅薄,故只能积极向高氏统治者靠拢,依赖武力立足于东魏北齐政坛,却因之成为高氏钳制怀朔勋贵的工具,最终在高氏与怀朔勋贵的激烈斗争下沦为牺牲品。  相似文献   

15.
汉初基本具备了开发地方经济的历史条件,“开关梁,驰山泽之禁”,使山林川泽向世人开放,这是统治了为恢复封建经济和统治秩序而实施的开发地方经济之政策,其成效显,极大地调动了诸侯王,豪强地主和大商人开发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使社会经济得以较快的恢复,并起到了调整经济结构和协调阶段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兴沈氏自东汉以来为江左的习武强宗,至唐成为儒学世家,为整个唐代的文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沈氏家族世系庞杂,若要述清其具体传承情况,难度颇大且工程浩繁。值得注意的是,沈齐家房支作为吴兴沈氏家族中较大的一支,其在唐代的发展和传承颇具典型性。通过对沈齐家房支世系传承情况的索考,可以在更深层次上全面了解和把握吴兴沈氏家族的发展及其对唐代文化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化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陶淑琴 《天中学刊》2012,27(4):91-94
"太空小说"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最重要的文学创作之一,塑造了一系列的土著人形象。这些土著种族的价值也有高下之分,其中,高级土著是患了种族退化病的文明民族后裔,低级土著则是原始的、野蛮的、落后的生番,而更加没有价值的则是那些注定没有发展前途的种族。对土著的丑化处理,完全暴露了莱辛的种族主义思想和殖民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汉初的豪强政策与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地方豪强势力得到一定规模的发展。这与汉初实行较为宽松和放任的豪强政策有密切的关系。西汉在武帝以前,社会的主要问题在于汉竽朝与诸侯王势力的对立,皇朝对地方势力基本上是无暇顾及的,迁豪政策是对豪族的打击与利用并重的,加之在经济上实行放任自由政策,与民生息,地方豪族在汉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汉武时期重要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古语新讲(下)●戴海做人与读书做人的脚跟全在读书。———《沈氏家训》几乎每一本《家训》,都劝勉子孙崇尚读书。沈氏的这一训示,好在把读书与做人联系起来,强调做人要站稳脚跟。脚跟站在哪里呢?他说“全在读书”。此说未能重视实践的方面,然而,读书对于做人的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一种新的政治制度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相对应出现,作为早期地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豪强地主逐渐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壮大,在当时及其以后的历史舞台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阐述西汉前期豪强地主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封君地主的关系,以及豪强地主对西汉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